APP下载

《热胀冷缩》教学案例

2021-10-09曾志伟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1期
关键词:红墨水热水气球

曾志伟

教学背景:这是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材中的一篇内容。热胀冷缩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普遍的应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接触过不少这样的生活现象,有着似是而非的理解,却缺乏系统理论性的概念认识,也缺乏靈活应用的能力。科学素养主要是借助实验探究,进行现象归纳,理论总结和分析获得的。基于此,本次教学活动,也将以学生的实验探究为根本,来全面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教学过程描述: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乒乓球在外力过大的时候,就会出现干瘪。人们只需要把它放在热水里泡一泡,就能够变回原状。为什么会这样?

生:是因为受热膨胀了。

师:受热可以膨胀,那冷却之后会有怎样的变化?所有的物体在冷热温度的变化下都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吗?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展开探究实验活动,来明确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分组合作,实验探究

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借助课件中的实验演示,进行动手操作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提供一定的帮助指导。

实验一:彩色喷泉

实验过程:首先,将红墨水装入试管,用带孔的橡皮塞塞住。其次,在橡皮塞口插入吸管。注意,吸管不要外露太多,只需要高出橡皮塞一点点即可。再次,把烧瓶放入烧杯中,在试管上浇热水。

汇报结果:经过加热,红墨水向外溢出。

探讨交流:

师:经过加热,红墨水向外喷出,形成和自然喷泉一样的景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经过加热,每一滴水都开始沸腾了,所以向外扩散。

生:红墨水受热之后,分子之间运动快了,体积也就大了,导致溢出。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棒。加热能使水的体积变大。那么冷却之后,红墨水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同学们可以再次实验探究一下。

生:再次投入到实验活动中。

生:红墨水的体积变小了,水滴的运动不在活跃。

生:红墨水往下退了。

生:受冷之后缩起来了。

师:同学们总结的不错。在受冷和受热的不同情况下,红墨水这种液体会有不同的现象。由此可以归纳出液体有什么样的特性?

生:红墨水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收缩。

生:大部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师:对,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除了红墨水之外,其他液体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利用课下时间继续探究。

实验二:会变化的杯子

实验过程:将两个玻璃杯叠放在一起,分别加入热水和冷水,观察两个杯子的松紧变化。

汇报结果:加入热水后,两个杯子粘性很强,不容易分开。加入冷水后,杯子之间缺乏吸引力,很容易分开。

交流探讨:

生:加入热水后,玻璃杯膨胀,难以拉开。而加入冷水,体积收缩,也就容易分开。

生:玻璃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红墨水属于液体,玻璃杯属于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那么气体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我们接下来继续探究。

实验三:会变大小的气球

实验过程:首先,在瓶子里倒入热水。其次,用气球套住瓶子口。观察气球大小的变化。

汇报结果:开始的时候,气球慢慢胀大。一段时间之后,热水变凉,水雾消失,气球也就渐渐缩小。

交流探讨:

生:瓶子里的热水,导致瓶子内部的整体温度升高了。

生:空气温度升高,也就使得空气分子受热膨胀,进而体积变大,气球变大。

生:事实证明,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通过这三个不同的实验,我们能够明确气体、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结合生活,回顾总结

师:可见,开始提到的乒乓球现象,就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在生活中,这种原理的运用很多很多。

师: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不让自行车在阳光下暴晒,或者是不给车胎充满气。

生:受热之后,车胎容易容易爆胎。

师:火车铁轨之间留有缝隙。

生:也是考虑了热胀冷缩带因素,否则容易变形。

师:同学们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一下还有哪些生活现象。

生:温度计的原理就是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天气寒冷的时候,外面的水管很容易冻裂。

生:

师总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热胀冷缩的性质。同学们可以继续查阅资料,观察生活,来丰富我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

一、本次的教学活动以实验探究为活动主线,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实验原理,再回归各种同原理的生活现象的探讨,使得学生对热胀冷缩的现象和原理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在众多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动手实践、并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提升了实验探究素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落实,全面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好,在科学的指导启发下,实验操作潜能和科学思维潜能有利于得到最大挖掘。

三、现在的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视野,只是对生活现象的认识处于模糊的、感性的认知阶段。在教学活动中,将生活案例引入其中,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统一,并提升学生生活应用的能力。

四、热胀冷缩是微粒运动变化速度导致的,这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的突破点。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的科学原理和相关概念不够丰富,导致他们在交流过程中的语言表达不够严谨准确。从学生长远的科学素养考虑,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扩展延伸,提升学生科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红墨水热水气球
一壶热水
多喝热水
红与蓝的魔术
找气球
鱼在热水中游
“中国智造”高温陶瓷大红墨水在景问世
方便的罐头食品
《魔术表演》课堂教学实录
气球
“变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