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事业单位公益性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初探

2021-10-09黄璐

商讯·公司金融 2021年24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作者简介:黄璐(1985—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在公共产品、服务供给不足的领域,加大了公益性专项资金的投入,但是如何实现国家有限的公共资源与政策目标相匹配,如何保障公共产品、服务的供给质量。对公益性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事业单位公益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方面希望为事业单位开展公益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希望进一步丰富公益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实务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公益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近年来,国家在公共产品、服务供给不足的领域,加大了公益性专项资金的投入。为了实现国家有限的公共资源与政策目标有效匹配,我们以“绩效评价”作为衡量工具,用来考核与评价事业单位运用公益性专项资金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积极推进国家重大政策方针落地见效,改善单位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效果,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實施公益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意义

(一)实现部门履职,推动国家政策落地见效

绩效评价是事业单位充分履行部门职责、发展公益性事务的需要,有利于推动国家重大政策方针落地见效。同时也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是积极应对今后一段时间严峻经济社会形势的重要保障。

(二)促进预算理性决策,提高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质量

绩效评价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多、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通过监督公益性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增强预算决策的理性化程度,为进一步改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奠定基础,促进公共产品、服务供给质量提高,确保其真正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三)提高专项资金运行透明度,便于公众参与评价

绩效评价将公益性专项资金的投入与事业单位履职行为的产出、结果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运行的透明度,便于公众评价与监督,增强国家公共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四)促进预算参与者沟通,形成多部门监督合力

绩效评价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内外预算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形成多部门的合力,有助于强化问责机制,促进绩效文化的形成。

二、公益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一)绩效意识不强,绩效数据质量较差

绩效评价主要分为单位自评、部门评价与财政评价三种方式,部门评价与财政评价是单位自评的再评价。由于一些单位的负责人绩效意识不强,在单位自评环节做出的绩效评价往往流于形式,只是敷衍地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工作,或是草率地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容易出现自评不实、得分虚高等问题。再者单位负责人的任期不是终身的,现行的绩效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单位负责人片面强调公益性专项资金的短期效益,从而做出短视行为,缺乏对长远目标的关注。

(二)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缺少关联性

现阶段,公益性专项资金的预算与绩效经常是各行其道。比如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有些单位在公益性专项资金项目的预算编制环节,设定了与未来预算支出内容、范围、方向及效果等关联性不强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项目预期取得的成绩与责任也不对等。待预算批复下达指标后,在执行预算时,项目支出基本不考虑年初设立的绩效目标与指标,甚至完全偏离,最大的关注点是公益性专项资金能否在预算年度内100%执行,难以有效控制资金的使用效果,绩效评价也失去了意义。

(三)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绩效指标体系

在制度层面,绩效评价只有框架,没有可操作、实用性强的实施细则,可行性较差,绩效评价质量普遍不高。近几年绩效评价在探索与实践后逐渐扩大了覆盖面,但是各行各业的绩效评价标准、指标内容、指标权重与评价方法不尽相同,同类项目间缺乏可比性与可参考性。对于事业单位,其履职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的产品与服务。它们提供的是公益价值与社会价值,应该如何客观、准确地衡量专项资金的社会效益,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四)人员队伍建设滞后,绩效工作经验与能力不足

许多单位内部缺乏专业性的团队实施绩效评价工作。一是受限于事业单位的编制数控制,无法配备专职的绩效工作人员。通常只有一名财务人员兼任,不仅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工作时间和精力方面也欠缺,难以胜任专业化的绩效工作。二是公益性专项资金的项目往往涉及很多专业性强的业务知识,无疑是增加了绩效评价的复杂性与难度。无论是财务人员还是业务人员,原本对绩效评价就缺少全面、透彻的理解与认识,而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财务、业务人员的专业经验,指标选取时随意性较大、主观性较强。由于财务、业务人员的专业性、侧重点与关注点不尽相同,在指标内容、权重设置等方面容易出现分歧。另外,财务人员对项目的具体实施不了解,而业务人员对绩效评价的内容不清楚,如果沟通不畅,容易出现财务、业务“两张皮”的现象。倘若绩效评价指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不切实际,便无法真实反映公益性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五)缺乏全覆盖、全链条的监控机制及信息化系统

现阶段,我们还缺少深度融合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全国统一的公益性专项资金绩效信息数据库尚未建成,预算与绩效信息数据对比分析能力不足,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与动态监控。全覆盖、全链条的公益性专项资金监控机制尚未建立,在公益性专项资金的过程管理环节,便很难监督管理到位。比如针对资金的流向,一旦公益性专项资金投入的到位情况、及时情况等方面出现不良问题,将无法及时发现、整改与追责。这不仅影响资金的监督效率,与之相关的绩效评价工作也很难有效开展。

(六)绩效评价与评价监督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公益性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以单位自评为主,许多单位同时担任“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角色,绩效评价工作的透明度不高,绩效评价报告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不强。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监督工作机制与平台,各级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社会中介与公众等各方力量缺少参与公益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途径,导致绩效评价的结果客观性不足。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新常态下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思考
就业创业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