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柳元:20 年演绎红色经典,“我也想成为她们那样的人”

2021-10-09田祥玉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江姐焦裕禄战士

田祥玉

“与其说是我塑造了英雄角色,不如说是英雄塑造了我。她们的闪光品质,像拼图一样,拼成了我想要的我。”

素面朝天,穿着大学时穿过的衣服,就像饰演的那些经典人物一样朴素而亲切,一点儿都不炫目。她的安静、温和与润泽,有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会让走近的人,慢慢地被折服。

她是丁柳元,也是江姐、杨开慧、贺子珍、龚全珍等多位红色经典人物形象的扮演者。2021年8月7日,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以下简称《焦裕禄》)上映第二天,记者采访了影片中饰演焦裕禄妻子徐俊雅的丁柳元……

深深扎根,然后开出绚烂的花

丁柳元刚从四川回来,尽管到过的地方不是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回到北京后也没有人要求她隔离,但她还是自觉地在家隔离。“我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也刚好趁在家的这些天看看书,写写拍摄《焦裕禄》的心得。”丁柳元说,她的这次四川之行,不是拍戏,也不是宣传电影《焦裕禄》,而是去部队给年轻战士们讲党课。

“就是以党史为切入口讲我的工作和生活,讲我如何领悟红色精神谱系的内涵。不是那种念完稿子或读完PPT就走,我跟战士们同吃同住,讲了3个半天的课。”丁柳元有些兴奋地说,她是作为红色基因传承参与者的身份去讲课,课程内容很丰富,讲她参演的影视作品的角色人物,也讲当代年轻人的使命、责任与担当。

类似这样的公益活动,丁柳元很多年前就开始参加,这不是她的分内工作,但只要有时间,丁柳元就会去做。这次去四川见到的战士都是零零后,他们朝气蓬勃,也有这个年龄段年轻人的迷惘。他们经历的迷茫无措、踌躇满志,丁柳元都一一经历过。“我愿意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这些年轻人,发生什么都坦然接受,而有梦想,比什么都重要。”

她多次去湖北红安、甘肃陇南、黑龙江大兴安岭慰问演出,前些年,作为新闻出版署扶贫形象大使的丁柳元,还多次前往对口扶贫县山西省平顺县、壶关县。这些地方遥远偏僻,每次去都舟车劳顿,但丁柳元从不推脱、抱怨。因为那里的人们朴实而温暖,一颦一笑一句话,都会如石子投入湖心般在她心里荡起涟漪,并指引她后来的表演和生活。

爷爷奶奶都是38年的老战士,父辈也是军人。受他们影响,当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两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同时摆在面前时,丁柳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因为她兒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战士。上大学不久,丁柳元入了党。

大学毕业后,丁柳元成为八一电影制片厂专业演员,她饰演的第一个角色就是一名八路军女战士。“那时我没想过自己后来会演那么多女英雄,但这个角色为我指明了后来的方向。”丁柳元后来也演过都市剧、职场剧,但最终,还是在那些红色经典形象里,找到她伸手就可触摸、闭眼就能感知到的品格和力量。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战士是永远年轻的;战士是不知道灰心与绝望的;战士是不知道畏缩的……”这段文字出自巴金1938年创作的散文《做一个战士》。20年前,丁柳元刚刚大学毕业,偶然间在报纸上读到这篇文章,便剪下报纸用一个相框装裱了起来。

这些年来,丁柳元搬家一直带着这个相框,将它摆放在自己书桌的正中间。每当感到倦怠、困惑、迷茫时,她便会读一读这篇文章。“文章我也能背下来,可每读一次,感觉都不一样。”她说。

那些饰演过的人,是我人生路上的导师

丁柳元一直以来都以战士、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每拍一部戏,她都几乎豁出去半条命。

她接拍的很多影片,拍摄条件都特别艰苦。比如刚上映的《焦裕禄》,丁柳元饰演的徐俊雅,陪丈夫在条件艰苦的兰考县生活,抚养6个孩子,还要照顾病重的焦裕禄。电影拍了一星期后,开始拍焦裕禄弥留之际的戏,那场戏后来在电影里呈现得并不多,但当时拍了5天。“拍之前我就很焦虑、很煎熬,心里想着怎么塑造她?精神状态一直紧绷着,夜里根本睡不着觉。”

为了入睡,从来不吃安眠药的丁柳元开始3片3片地吃,但即便这样,依然无法入睡。眼睛布满血丝,嘴唇起了大燎泡,所有人都担心她倒下,无法如期完成拍摄,但丁柳元心里明白自己不会倒下来。“我不是有意不睡觉,就是面对这个人物时根本无法入睡。最后拍的过程中,我根本不是在演,而是以一个有着同样经历的女人去感受徐俊雅。”7天7夜不曾合眼的丁柳元,整整瘦了10斤,她觉得自己与徐俊雅合二为一了。

拍摄过程中,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一直跟组,丁柳元一有机会就向她询问她母亲徐俊雅的故事。焦守云说,母亲19岁嫁给父亲,33岁守寡,之后40多年直到2005年离世,孩子们很少看到母亲笑。焦守云给丁柳元讲了一个细节,每到春节,妈妈都不让别人包饺子,她自己包完之后就蒙头大睡。爸爸去世后她就不再过春节,也不和家人一起吃饺子。孩子们小的时候,都以为妈妈累了在睡觉,渐渐大了才知道,其实她是蒙在被子里痛哭。哭完了睡,睡完了哭,因为徐俊雅太想念丈夫了。

这个细节如刀锋一般,深深地刻进了丁柳元的心里。她把徐俊雅的这份深情,一点一点地揉在了表演中,那场戏拍完后,焦守云拉着丁柳元的手说:“你让我看到了当年妈妈的样子。”电影上映后,很多人说:丁柳元诠释了如山一样的徐俊雅。

丁柳元说自己不是天资很好的演员,所以她只能用笨办法,拍摄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功课,拍摄时豁出去半条命。拍摄《焦裕禄》时是这样,之前的每个角色,丁柳元也都是如此。

八路军小战士冯玉兰、“白区”地下工作者江姐、敌后武工队妇女主任汪霞、八一学校教导主任龚全珍、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那些饰演过的身上的事儿,我都觉得自己真正经历过。”演完《江姐》后的几年里,丁柳元只要听到《绣红旗》和《红梅赞》,眼泪就忍不住地往下掉。

2007年,丁柳元接到电视剧《江姐》的拍摄邀请,为塑造好“江姐”这一经典红色形象,她关掉手机,连续40多天研读剧本、史料和文学作品。进组时,丁柳元对所有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都如数家珍。

付出就有回报,2010年,丁柳元凭“江姐”一角,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2018年,她又凭借《初心》中的龚全珍这一角色,再次登上“金鹰奖”领奖台,获得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

真的很幸福:因为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丁柳元喜欢跟各行各业的人交朋友,她的朋友圈里,有德高望重的人民艺术家、英雄人物或他们的家属,也有部队的年轻战士、偏僻乡野里朴实的农民。因为她深信根扎得越深,枝叶才会越茂盛,果子也才能结得越丰盛。

她所在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有田华、王晓棠、宋春丽等一大批优秀演员前辈,丁柳元总是说,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特别幸运,这里有传统也有传承,走在他们中间,生命当然会一天天拔节而上。

在一次全军演讲比赛中,丁柳元的演讲主题是《我的老妈是党的女儿》,这里的“老妈”,指的是曾在剧中饰演过她母亲的田华。田华老师很小时,听说村里来了一支部队对老百姓特别好,于是不管不顾跟着走了。可她只有八九岁,部队觉得她太小了,只好派人将田华送回村。到了村口,田华发现全村都被烧了,于是她又回到了部队。“如果我没跟部队走,那我也被烧死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田华。”

田华老师从艺80周年纪念活动,受邀参加的丁柳元是最年轻的。当天和田华、袁霞、师伟、张勇手、一起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她哭了。“很庆幸自己在这样的集体里长大,很幸运能在他们的影响下好好拍戏、用心做人。”丁柳元说,这些演员前辈都是她的榜样。

“我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这些东西才是真的打动我,让我愿意去学习和歌颂的,也让我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丁柳元说,身边的演艺界老前辈、饰演的英雄人物身上的闪光点都是她想具备的,所以20年从艺生涯里,她一直自信、笃定又雀跃地去饰演红色经典、英雄角色,因为她也想成为那样的人。

因为电视剧《初心》,丁柳元和角色原型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全珍成了忘年交。“老人不缺钱,但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上不起学的孩子、受苦受难的母亲,龚全珍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别人。”一次去老人家里时,丁柳元特意给她买了件真丝衣服。老人觉得衣服太贵重了,怎么劝说都不试衣服。丁柳元说,是按她的身材和气质买的,标签撕了,没法儿退了,她这才把衣服穿上。老人穿好衣服站在镜子面前,红着脸说从来没穿过这么漂亮的衣服……丁柳元红了眼眶。

在电视剧里,她是龚全珍,在现实生活里,龚全珍是如奶奶、姥姥般亲切的亲人。丁柳元说,和这样的人接触,自己怎么能不变得更干净更纯粹?

“我感觉身边都是‘大写的人,我也想成为他们这样的人。”丁柳元想像田华老师那样德艺双馨,也希望自己像龚全珍老人那样纯粹又坚定。她希望自己某天老了,有更多人因为她的事业和为人处世而尊重她。

年轻的标志,是内心没有皱纹

丁柳元从不跟任何人去比较,因为每种花儿都有开放的季节。“当所有花儿都凋谢了,只有腊梅还在冰天雪地里怒放。腊梅要是跟月季比,那不是没等到开花儿就气死了!”丁柳元说,40多岁比20多岁更笃定、自信,脚步更踏实,内心更有力量,這才是她为之欢喜雀跃的真正原因。

她从不惧怕说出自己的年龄,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丁柳元,脸上有皱纹、头上有白发,但丁柳元一点儿都不恐慌。因为比起20多岁时,如今的自己思路清晰,知道努力的方向,也正因如此,她的幸福感前所未有地高。

“我不会像年轻时有那么多困惑,遇到挫折时会想要放弃。活到这个年龄啊,所有苦难和挫折都特别正常,这可能是我由衷感到幸福的真正原因。”丁柳元说,如果角色不需要,她不会将白发染黑,因为一个人年轻的标志,是内心没有皱纹。

工作间隙,丁柳元读书、写文章、旅行、和家人共处。只要不拍戏,她的作息都很规律,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6点半起床,因为早起时脑子最清醒,时间都花在睡觉上太浪费了。她喜欢规律的生活,经常下厨做饭。她穿着大学时买的衣服,对品牌也没有任何要求,以至于朋友都说她在物质欲望上太过寡淡。

这源于她的家庭和从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丁柳元小时候去外婆家住,早上4点半就会被叫醒。老人带着孩子们读书、打扫卫生,6点半,大家准时吃早饭。

上初中时,身边人都穿旅游鞋,但妈妈只给丁柳元买懒汉鞋。高中时,某天父亲拿出一张母亲插队时的照片,裤子上全是补丁,但母亲的笑容美丽而亲切。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学校只要求背几段,但父亲要求她背全篇。

丁柳元还记得,姥爷60多岁时还在学外语,爷爷70多岁了还拿着放大镜画图纸。而她今天的价值观,都源于家人的点滴影响,会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个年龄突然跳出来,在每一个人生关口,告诉她如何迈开下一步。

她是演员中少有的党员。“入党与否,你对自己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一个剧组里面,如果只是一名演员,当你累到极点、体力不支时可能会有惰性。但如果你是党员,就会要求自己决不能迟到早退,一定要准备更充分,你会要求自己比别人更敬业。这些要求不是口号也不是概念,都是深植于血液之中的信仰。”丁柳元说。

不止一个人问她,为何这么多年一直咬牙坚持演红色人物?丁柳元笑着说:“我并没有咬牙坚持,我只是选择了与我内心契合度更高的角色。演绎这些角色,让我感受到了快乐,因为这些角色的某一点能在某一时刻激活我的一些内在品质,我也因此碰触了这些优秀的灵魂,这是我最珍惜的。”

毕淑敏说:“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显然,丁柳元深谙这句话的真谛……

猜你喜欢

江姐焦裕禄战士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焦裕禄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们说焦裕禄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国际主义战士
“江姐”大战“鼠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