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21-10-09郑淑桂

文理导航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渗透传统文化

郑淑桂

【摘 要】教育体制高速发展,传统文化的作用日益显现,对于社会发展作用也更加的明显。中国人必须要继承传统文化思想,充分理解传统文化,这是重要工作目标。初中历史是重点学科,对于学习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应该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学习,这对于发扬中国文化精神是极为关键的。本文以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性应用,为实现中华民族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渗透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多年以来总结的文化智慧。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影响之下逐步形成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历史课程不仅仅是根据时间顺序发展的线,而是应该形成一个面,有信仰、有精神、有思想。只有深刻意识到这一方面,才能保证各项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够积极主动渗透传统文化思想,让学生的知识更加的丰富。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把自己通过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感受传授给学生,将历史教材作为基础,延伸历史事件,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要通过新课改作为契机进行历史教学的创新,利用多种方式给学生解读历史事件与知识,能够了解历史文化知识,为我国的教育领域积极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将中华优秀文化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初中历史应该逐步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具备综合素质,也是中国精神传承的重要方式。

(一)有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当前我国正处在历史教学关键时期,学科核心素养是改革的重要举措,讓学生有浓烈的家国情怀。学生内心只要是具备了家国情怀,就会从情感、态度、观念等方面来理解历史知识,更加深刻的了解传统文化,拓展知识范围,从而可以强化民族精神,主要捍卫民族尊严。此时要注意,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把历史教学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家国情怀的真正内涵。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的精神支撑

初中历史学科对于初中学习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学习历史为契机,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让学生具备仁爱、谦虚、开拓与进取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精神的支撑,教师应该利用历史教学作为工具,内心真正的感受到安宁,还能够让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增强自信。

历史是人文教学体系的关键学科,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因此,初中历史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历史学角度出发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更加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知识,具备较高的民族自信心,也能够投身于国家建设中。在教学阶段,学生也会在掌握一定知识后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历史素材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持续改进,不断的完善自己。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唯物观念,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也能够正确理解历史知识。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历史知识,对于林则徐这样的历史人物,既是民族英雄,不仅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有一定的爱国民族情怀,更是一位古代儒家士大夫的代表,身上的家国一体精神、任孝理爱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如果仅从虎门销烟事件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历史教师在对于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讲解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深入的挖掘人物精神。比如在课堂中主动分享一些林则徐日常为人处世的生活片段,包含林则徐的生平轶事、家书等,从这些微小的事件都能够反映出林则徐有着强烈家国情怀,让学生从多个维度出发了解这位英雄人物,也会让人物的性格与精神更加的丰满。通过教师的阐述、启迪,从历史事件出发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林则徐身上所具备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对于学生传承文化有了一定的激励和动力。

(二)注意启发和结合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其中一个难点就是初中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方面严重不足,而历史也不是专门的国学或者传统文化的课程,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正是因为这一方面,教师在教授历史的过程中,更加应该重视学生的启迪与引导。

比如在学习活字印刷时,教师不能仅仅按照课本内容简单讲述,这样学生就不能深刻了解这一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事件,教师不仅要讲述活字印刷是什么,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其被称之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教师从古代印刷术作为背景,从活字印刷促进人类文化传承和交流,以文化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充分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活字印刷在现代看来如此落后、费时费力,而在古代却是影响力非常大的技术?在学生了解活字印刷发明前、发明后的作用进行对比,就能够感受到这一技术发明之后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价值,也能够理解其在历史文化发展的真正意义。

(三)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是隐藏在历史知识中的。很多情况下因为历史教师自身素养不足,一方面无法发掘传统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即使课本中包含明显的传统文化知识,要么教师作为普通历史文化知识讲解,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度不足,要么将传统文化知识作为历史知识的补充或者附属,给学生产生价值较低的感受。比如在明清文化学习时,进行北京紫禁城的教学,教师多数都是以历史事件作为出发点让学生认识紫禁城,并未重点讲解紫禁城的建设背景、布局特点、文化含量等,即使课本中的注释详细讲解了紫禁城文化特点,没有引导学生阅读,学生也不能充分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逐步被人们所忽略。因此,教师应该重点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对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感知力,积极的引导,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积极性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