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的网上冲浪培训班
2021-10-09
在南京市雨花台区鹤颜老年大学智能手机班的课堂上,67岁的张明兰教老人们如何用手机挂号。南京市目前超过700所老年大学开设了智能手机培训班,每年培训学员数万人。学员们的年龄在60岁到80岁之间。
此前,江苏镇江有老人因无法出示健康碼被公交拒载;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取消现场挂号,全部改为微信预约,引得看病老人控诉……当手机渗入生活中最细微的场景,成为横亘在老人和社会之间的巨大鸿沟时,老人们步履蹒跚,奋力追赶。
逼上“梁山”
手机班里的老年人,大多独居。只有少数为了照看孙辈,和子女共同生活。空虚的老人和忙碌的下一辈,被生活压力和代际鸿沟隔成了两条平行线。
赵文君在2016年以前一直拒绝使用手机。2016年4月5日,她被通知参加同乡知青的葬礼,揣好份子钱打车出门后,却忘了对方的门牌号,在附近徘徊了一下午也没找到,最后只得回家给朋友打电话解释。
“你怎么不打个电话来问下地址?”对方很惊讶。“我没手机啊”,赵文君这才意识到,没有手机,早已和社会脱节。
二女儿给了她一部旧手机,帮她申请了微信,加了亲戚群,通过电话号码加了老同事、同乡和同学。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她不会打字、不懂上网。2017年开始她报了手机班,一直学到现在。
“手一滑,都是一门新功课”
与那些大学毕业的年轻老师不同,张明兰讲课从来不做PPT,而是直接打开手机投屏,用大白话讲课,课后把操作步骤做成小视频发给学员。除了微信和支付宝这俩最基本的应用,她还教学员们用打车软件、地图、车来了、百度、淘宝以及拼多多。
80岁的陈茹是雨花社区鹤颜手机班上最年长,也是最刻苦的学员之一。
2016年还在用老年机时,陈茹就开始自学智能手机知识,“先用理论武装起自己”。她上网搜索智能手机的知识,也向老伴请教,笔记密密麻麻至少记了四五本。刘永海在课上下载了支付宝,绑了新办的银行卡,只存几百元进去,回家和陈茹互相练习给对方转账,每次转一元钱。
陈茹懂得用电脑查资料,传照片,甚至会用Photoshop。在她看来,每一个App、每一个功能都需要学,“手一滑,都是一门新功课。”
和社会重建连接
重新连接社会后,赵文君的微信里有了一百多好友,十几个群。她会用手机付款,用“车来了”查公交路线,还会用“小年糕”小程序制作电子相册,今年,她又转到了协和老年大学学手机摄影和电脑。
赵文君找回了曾经的社交圈,开始参加老友们的聚会,生病了大家互相探望,相约旅游,还去过港台地区和俄罗斯,大家都说她开朗了不少。如今,她醒来第一件事是边听新闻边活动筋骨,还不忘把新闻分享到朋友圈。陈茹会则用文字聊天,做动态相册,通过微信订阅号找到掌上课堂学习工笔画。
群里的老人们总是聊得火热,分享各种新闻、养生知识、小视频,或是自制的祝福相册。
(据澎湃新闻9.16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