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大学创意培育教学方法刍议
2021-10-09张瑞香
摘 要:美国加州大学在创意培育教学方法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其具体实施举措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该校强调教师对学生创意创作的适时引导,推崇学生在创意创作上的实践性学习,对各种风格的创意创作探索的宽容和鼓励,都从主体间性互动的角度深化了对创意培育教学方法的反思。美国加州大学在“立体构成”等课程上所运用的创意培育教学方法在促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方面值得借鉴。
关键词:创意培育;教学方法;立体构成;主体间性
创意是一种心灵的内在绽放,难以通过外在的灌输而产生。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创意创作时需对自己的身份保持微妙的平衡,既要及时跟进,又不能替代学生自身的思考,这种适时引导就应当是一种“教”与“学”之间基于小组学习的主体间性互动。关于加州大学“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教学经验,笔者之前已有阐述,本文就未尽之处进行补充[1]。
一、强调教师对学生创意创作的适时引导
诚所谓“滴灌”要比“漫灌”更高效,教师必须把握恰当时机对学生创意创作进行适时引导。在加州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就非常注意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保持主体间性的互动和平衡,积极思考如何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且内蕴着与时政、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的关怀。他们课程讲授的思路相对清晰,喜欢引导学生往自己的专业方向上靠近。比如乔恩·莱蒂(Gyongy Laky),她的主方向是环境保护,所以她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垃圾和可循环利用的材质,倡导善待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地球環境。
立体构成课程要求学生们用窗帘布碎布块做作品,利用垃圾再次进行创作,既省钱又美观,窗帘布上有刺绣、蕾丝等花纹,这些美丽的工艺图案对服装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它们的设计安排考验着设计者的审美能力和驾驭才能。学生一般使用少量花费买回来一大堆碎布头,各种颜色都有,琳琅满目,在小人台上进行裹缠,尝试各种位置、方向,通过感性和理性决定放在哪个位置。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不同,这就有了设计的高下之分。老师能做的是适时的鼓励与肯定,告诉学生哪个位置是最佳的,新颖度是需要捕捉的,一刹那的电光火石中,抓住那个最敏感闪耀的瞬间,考验学生的审美功力。因为学生是第一次做服装设计,这是一个基础课,是立体构成中的作业延续,学生感到很新鲜,他们没有条条框框的框架约束,不用考虑实用穿着的拉链袖口等因素,设计起来可以天马行空。正所谓主体间性的分布式学习能够增强学习的对话性,那些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在对话性氛围中设计起来更得心应手[2]。
在美国加州大学上课时,笔者的感受是兴奋、激情、新鲜感十足,在乔恩·莱蒂(Gyongy Laky)的立体构成课上,笔者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用尽全力完成一件有挑战性的艺术作品要求,希望自己的作品是最独特的那一个。乔治的教学方法很有独创性,她给我们很多的自由表达空间,经常先给大家一个大致的引领方向,材料上的创新运用也使得她与别人区分开来。她不遗余力地对循环再利用材质引进。她给我们看了一个专题片,有一个女性得到了国家的资助,长年累月在一些垃圾场寻找可利用的材料进行创作。其中有废旧的橡皮圈、针管等材料,她是一个大胆的女性艺术家,用这些垃圾材料做成了很多隐喻人的性别差异的作品,我们一边看,一边为她的巧妙构思而赞叹。
二、推崇学生在创意创作上的实践性学习
实践性学习在创意创作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磨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产生“实践智慧”[3]。在加州大学,一个教授安排的课程会在一个学期内上完,其中,课程的安排是一环套一环,只有认真学好做好第一个练习,才能做第二个作业,如果其中一环出问题了,那接下来的作业就衔接不上了,所以迫使学生必须跟上课程的节奏,让他们有使不完的劲去创造新作品。课上时间主要用来讨论所完成的艺术品,用新颖的材质,多样性技术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表达自身的情感、状态,做出相对完整的作品,对新知识的渴求与探索激励了学生大胆实践,把身边能找到的材料有选择地使用上。其中有一个作业是用动物的小肠子做半透明的覆盖材质,材料的臭不可闻让一些人退避三舍,可对于笔者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挑战自我的过程,所以笔者用了很长的时间来琢磨这个材料的建构角度,一块接一块地叠加上去,肌理的层次感愈发明显,小肠子本身的自然花纹像抽象的线条一样,赋予艺术品独特的美感。竹子等框架材料和它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既有刚性的表达,也有柔性的覆盖。如果把小肠子洗干净,就得不到表面的肌理效果,而是一块平面的材料,所以不洗才是关键之所在。两者差别很大,虽然做的过程中需要掩鼻阻挡刺鼻的恶臭,但是最后的效果却让人心花怒放。
美国学校的展览馆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极佳场域,道夫教授正好是展览馆的馆长,所以我们有机会在划分好的区域创作自己的作品。曾经有一件大型作品在学校展出,是一件用数以万计的订书针和绿色纤维材料排列成的大型风景作品,他们在墙壁上用订书针做风景图像,运用自己的眼光把一块块订书针安排在墙壁上,有的地方是成群的金属材质,有的地方是纤维布料,整合起来有层次感和疏密感。绿色就像苔藓一样成片布局,使我们看到纤维艺术的当代表达,是那么震撼心灵、触动灵魂。艺术家大胆且不拘一格的尝试让我们与当代纤维艺术邂逅并铭记终身。良好的艺术品有着极强的感染力,丰富的材料表达给参观者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展览结束后再用刀把它刮走,到下一个展览馆进行新的墙壁诠释,相信会有新的碰撞和灵感迸发。一般的展览馆不敢接这种破坏墙面的作品,可是加州大学的展览馆敢于尝试,让我们叹为观止。材料的使用不拘一格。剥掉一层的墙壁会再次粉刷完善。印象深刻的还有展览馆里放置了大量纤维做成的管状物,然后用光束从四面八方进行扫射,不断移动的光束让整件作品生动起来,形成所谓“空间境象”的梦幻般氛围[4]。跨领域的灯光扫射的使用让纤维艺术品活络起来,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清新灵动感。
三、对各种风格的创意创作探索的宽容和鼓励
宽容和鼓励是一种教育原则,其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用实践智慧来进行差异性处置。鼓励其中具有生长点的可扩展之处,宽容其中未完善之处[5]。以笔者的英裔美国学者芭芭拉教授为例,她是美国五六十年代的代表性艺术家。她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她认为作品的气势非常重要,足够的气势形成强大的气场,让人不得不驻足停留观看,她巧妙地把气场和运动感联系起来,每次看她的球形立体作品,均能感到激情澎湃,仿佛一条条奔流而出的河流。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拥有如此宽广的胸怀和暗藏的激情是难能可贵的,生活给予她的酸甜苦辣都被她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她像一个打猎的勇敢女子,在丛林中穿梭独行,无惧世俗的眼光。笔者很敬佩她的勇敢无惧,更仰慕她的特立独行。她和几个艺术家朋友一起合作的草料大型球,是一个富有实验性的有趣尝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实验精神赋予了她个人魅力。
维多利亚教授从世界各地收罗来具有民族特色的紡织品,在她的家里摆放得错落有致,玫红色的纺织布料铺满地面,浪漫弥漫在周围环境中。其中诸多作品以异域情调为主题,闪光的镜片和富有光泽的纺织布料被安排在抽象构成的画面中。每个角度的艺术品闪烁的光泽都不一样,颜色会随机变化,与使用的染色颜料有关。光影赋予了作品以活力,像夜空中的繁星点点,热闹恣意地闪烁着。霓虹灯光的引入给了作品跨领域的视觉冲击力,因为当时很少艺术家会运用霓虹灯光,所以她前卫的创作引起了大众关注,获得了一些美国国家级的大奖。申请大型的室内纺织品空间隔断资金项目是当时社会上很流行的方式,维多利亚教授的作品中的一件是数以千计的纺织品长条从屋顶悬垂下来,微风吹过,随风摇曳的布条像轻盈的舞女一样尽情舒展肢体,妩媚动感。她印染图像的使用更增加了作品的异域风情的况味。尤其是她使用了泰国的民间纺织品中大大小小的镜片的抽象堆叠给予了维多利亚作品新颖的灵感来源。镜片的外形有圆的,也有方的,以及介于圆方之间的形状,反射出像镜子一样的光泽,周围的纺织品布料与它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有些镜片的外框被切割成粗犷的有棱角的形状,隐喻着艺术家的桀骜不驯的个性。她有一幅描绘情感变化的印染作品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关注,画面中树枝的触角纤细却有张力,纠结、矛盾的心情跃然纸上,她的解释正好印证了笔者的猜测,她把当时经历的情感挫折记录在了作品中。灵感来自于自身情感变化,感情的体验化作了作品的精髓。
总而言之,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在“立体构成”等课程上所运用的创意培育教学方法基本符合大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且能促发同学们的创作激情。教授们言传身教,以自己独具特色的作品引领学生的创作,鼓励他们释放心中的情绪,用手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创作出符合自身特质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瑞香.美国加州大学“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摭谈[J].美与时代(上),2020(10):122-124.
[2]简圣宇,神惠子.文本研读:“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推进方案[J].现代大学教育,2019(3):97-103.
[3]简圣宇.应当探索一种“新中式”课堂教学模式——从当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谈起[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02-109.
[4]简圣宇.“意境”范畴的现代阐释尝试——从20世纪中叶的系列论争谈起[J].中国文艺评论,2021(1):71-80.
[5]高德胜.宽容美德与宽容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20(5):67-87.
作者简介:张瑞香,硕士,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