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十八载 奋进新征程
——河源高新区十八年发展历程实录
2021-10-09
[导语]
从2003年到2021年,河源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已正式挂牌运作了18年。在这18年里,河源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河源市委、市政府有关高新区发展的决策部署,科学谋划、统筹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工作,推动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强、从荒芜之地到工业明珠的巨大转变,谱写了高新区跨越式发展的独有赞歌。
2021年6月28日上午,河源高新区举行了“峥嵘十八载·奋进新征程”发展座谈会,会议邀请了曾经在河源高新区工作、挂职过的领导干部代表,深河指挥部有关领导,行业协会、园区企业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共同重温了高新区18年来的发展历程,共同汲取历史智慧,同心同力,共同谋划高新区美好未来。
会议代表合影
会议现场
勇于探索 走出高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2003年6月28日,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挂牌成立,河源市从此按下了快速发展的“启动器”,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18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高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和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战略、深圳都市经济圈规划建设和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河源等机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的原则,集聚省内外优势资源和力量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工作,走出了一条粤东西北地区高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为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振兴发展树立了标杆。
自高新区成立以来,历届河源市委、市政府均高度重视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工作,推动高新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2008年8月,高新区被省政府认定为第一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2011年,被省政府认定为省产业转移重点园区;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粤东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高新区;2019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中国电子信息行业首批重点推介产业园区;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火炬统计先进单位,并获2020年度全国手机产业推动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在2020年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河源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位列第113位,较2016年首次参评时累计提升28位,是全省近5年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进位幅度最大的。目前,高新区规划面积为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约28平方公里,总体呈“1+2”区块分布,即“1”个核心区(20平方公里),“2”个配套区分别是深河产业城(5平方公里)和明珠工业园(3平方公里),初步建立了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模具为主的精密机械制造业和食品饮料三大主导产业,同时,推动新能源、五金塑胶、服装箱包等产业发展。2020年,高新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89.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05.9亿元,税收13.5亿元,固投76.5亿元,进出口总额117.6亿元,成为了河源市一颗璀璨的“工业明珠”。
砥砺奋进 推动高新区实现五个重大转变
18年来,在河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高新区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高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高新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实现了从白手起家到蓬勃发展的巨大变化。高新区始终恪守“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谋划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以占全市0.1%的土地、全市3%的人口,创造了全市1/3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外贸进出口总额。18年来,高新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37.1亿元、工业增加值1066.4亿元、税收143.7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36.7%、33.2%、29.5%,已成为河源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创新驱动的主阵地。2021年1~5月,高新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94亿元,增长25%;规上工业增加值49.9亿元,增长35.8%;固投3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214万元,增长41.0%。
二是实现了从山荒野地到产业新城的巨大变化。高新区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上”的原则,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第一抓手,坚持不懈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已初步形成了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以模具为主的精密机械制造和食品饮料三大主导产业。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有产值达60亿元的中兴通讯,投资60亿元的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年纳税3亿多元的农夫山泉,产值20亿元、全球四大模具制造基地之一的龙记集团,投资10亿元的今麦郎、红苹果等行业巨头都先后布局园区。2021年1~5月,高新区已引进新项目29个,总投资额117.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30亿元,如力朗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0亿元,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乔丰科技实业公司投资10亿元,年产值可达11.25亿元;深河特别合作区试验区二期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预计年产值可达50亿元。
三是实现了从工业制造到科技新城的巨大变化。高新区坚持“高”“新”引领,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与深圳共建国家级大型综合孵化基地金地创谷,汇集了鹏城实验室大湾区未来网络试验与应用环境河源节点、南方科技大学河源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中心、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省科学院河源分院、深大河源湾区研究院、广师大河源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成立了粤东西北首个台港澳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立的国家通信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聚集6个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机构和天津大学精密仪器院士工作站;建成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和1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至2020年年底,高新区内积聚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9家,科技型企业数量占全市36%,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占全市比例为5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为61%,园区高科技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四是实现了从工业园区到产城融合发展的巨大变化。高新区按照“产城融合,以产为主、以城为先”的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国企平台撬动力,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使高新区不仅是优质产业的承载地,更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人才栖息地。推动“一区一带一网”(中央活力区、滨江碧道生态城市功能带、市政路网)加速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内的教育、医疗、商业购物、文娱、休闲等配套设施,区内现有公立医院门诊1所、私立医院1所,连接市区公交专线4条、区内公交2条,已建成楼盘17个、正在建设楼盘7个。城市路网加速完善,市政道路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中央活力区作为城市客厅初现雏形。对城南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升级改造,规划建设了明珠污水处理厂、大塘水质净化厂、高埔小河污水处理厂、应急池和一批污水管网,困扰园区多年的环保问题得到解决,高埔小河实现了水质达标,生态环境显著提升。
五是实现了从后发之地到营商环境高地的巨大变化。高新区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思路,主动对接大湾区、融入大湾区、服务大湾区,对标对表珠三角营商环境标准,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先后承接市级经济管理权限198项,法人、自然人95%事项可以在高新区办理;执法事项800多项,92%执法事项可以在高新区履行;率先推进“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等系列改革,建成升级版的企业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全市首个实现企业、个人不互扰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时间缩短50%以上,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2.5个工作日。高新区每年拿出七成财政资金,结合土地、财政贡献留成等政策,反哺支持企业发展,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园区营商服务环境不断提升。
面向未来 全力打造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平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源高新区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打造新发展格局,按照河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平台的要求,统筹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深入开展“二次创业”,力争将高新区打造成为承接“双区”产业延伸的牵引区,以及引领河源发展的产业新城和科技新城。
根据河源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到2025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一是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6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50亿元。二是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180家,培育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上市企业3家。三是高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亿元(其中政府投入1亿元),研发强度5%以上企业超过20家,申请发明专利累计达到18400件。
接下来,高新区将认真落实河源市委、市政府有关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高新区十大产业、十大科技、十大城建、十大民生等“四个十大”项目,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全力推动河源高新区建设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