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态反哺管护机制初探
——以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熊猫森林蜜”项目为例
2021-10-09宁智刚单国玉师杜鹃任丽君
宁智刚,单国玉,师杜鹃,任丽君,冯 杰
(1.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陕西 汉中 723000;2.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 海淀 100080)
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原是大型森工企业,周边社区居民世代依赖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并保留有刀耕火种传统耕作习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和管理使原本“靠山吃山”的社区居民面临新的生活压力,致使近年来保护区内部及周边社区居民与保护区的利益冲突日渐加剧,保护区社区管理的时间和财力投入日益增多,很有必要引导社区寻找合适生产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社区群众对森林资源的生产性依赖和过度利用,缓解保护地与社区之间的矛盾,促进自然保护与社区和谐发展,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成为急迫任务[1-3]。
针对保护区管理面临威胁加重的现实,长青管理分局、社区蜂农与北京某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搭建了“三方合作平台”,共同实施“熊猫森林蜜”项目,创新社区共管模式,将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有机结合,以评估蜂农、高价收购、设立奖项、生态反哺等为措施,激发社区保护潜能,建立社区保护中心,带动社区参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 促进社区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社区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索,值得总结。
1 社区基本情况
1.1 位置
“熊猫森林蜜”项目实施地朝阳村位于陕西省洋县茅坪镇,与大熊猫国家公园长青管理分局接壤,是长青分局周边16个毗邻社区之一,全村村民小组沿九池河流域点状分散分布,地域广阔。
1.2 自然资源状况
朝阳村地处秦岭南坡山区,平均海拔高度1 000 m。全村共有林地3 866.7 hm2,耕地99.1 hm2,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魔芋、蔬菜等农作物。九池河、左溪河等流经村落,人工林、天然林等森林资源丰富,山茱萸、厚朴、猕猴桃、栎类等蜜源植物种类众多,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是大熊猫、金丝猴、黑熊、羚牛等珍稀物种的重要栖息地。除自然景观外,朝阳村有石锣鼓、胡家院子、方家坟等人文景观,森林中的养蜂木屋、巡护线路等基础设施,具有开展自然教育、森林体验以及生态旅游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社会经济状况
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共计314户1 085人,其中男性597人,女性488人,常住人口约500人,有贫困户98户共299人,学生100人。全村共有劳动力约642人,占全村总人口60%。
朝阳村属于非贫困村,产业主要有养殖业、种植业、采集业以及外出务工等。养殖业主要包括养牛、羊、猪以及蜜蜂,目前全村有牛20头、羊60头、猪140头,基本以供应市场和家庭役用为主;种植业主要种植玉米、水稻、魔芋等,以自给为主;副业主要采集厚朴、山茱萸等中药材。另外,务工收入约占农户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主要务工地点涉及广州、福建以及浙江等。自然教育处在起步阶段,但潜力较大。
近年来,随着社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转变,中蜂养殖逐渐成为当地的优势产业,截止目前,全村共有蜂农70户,蜂箱总数2 745箱,蜂箱数超过30箱的蜂场共有28个[4]。
2 朝阳社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社区产业结构不均衡
外出务工仍是群众主要收入来源,村里青壮劳动力多常年在外打工,长期留守的多是老弱妇孺及特殊人群,这部分群体多依赖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保守,靠山吃山,偷猎、盗伐、挖药、掰笋等违法行为依然存在,给资源保护带来一定隐患[5]。
2.2 收入水平偏低
朝阳社区地理位置偏僻,生产条件差,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居民收入普遍偏低,调查显示,2012年社区居民人均年收入仅为1 500元。
2.3 基础设施落后
朝阳社区水电、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茅九公路是当地与外界连接的主要通道,但是茅九公路只是实现了通村路,仍有村民小组(如9组、12组等)没有实现到组和到户路硬化,大部分通组、通户路都是土路或砂石路,农户交通困难。此外,当地网络通讯条件较差,尤其是该村13组村民基本没有网络通讯信号,与外界联系困难,严重影响了社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不利于社区的发展与进步。
3 项目主要管护方法
3.1 创新共管模式,开创共赢局面
2013年以来,长青管理分局与北京某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引导朝阳村群众发展中蜂养殖产业,营建了“长青管理分局协调管理、社区群众组织养殖、公司统一销售”三位一体、三方合作发展共赢平台,生产出可溯源的生态产品“熊猫森林蜜”,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相对固定的销售网络,帮助社区部分群众解决了生计问题,缓解了资源保护压力,有力促进了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和谐发展。
3.2 明确管理办法,广泛开展合作
明确项目章程和管理办法,建立合作对象筛选指标,主要从蜂源区域生态重要性、农户支持和参与保护工作程度、个人养蜂意愿和能力等方面统筹安排,其中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优先进入合作平台,与合作蜂农签订规范养殖承诺书和购销合同。截止目前,已确定朝阳村16户蜂农(其中贫困户6户)参加三方合作平台,同时,辐射带动其余50多户(其中贫困户30余户)发展中蜂养殖。
3.3 强化技术支撑,确保产品质量
长青分局组织开展蜜源植物专项调查,从产业源头严格把控,确保蜂蜜来源安全。同时,编制蜂蜜采收、贮存运输等技术规程和标准;根据中蜂养殖不同生产阶段,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实地开展中蜂春繁、育巢、转场、采收、越冬等养殖技术培训,提高蜂农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
3.4 搭建销售平台,树立特色品牌
依托公司平台资源,深入挖掘秦岭大熊猫生态故事,注册“熊猫森林蜜”品牌,扩大销售网络和渠道,对符合标准的优质蜂蜜,平台以高出市场20%的价格统一收购和销售。近年来,先后与多个蜂蜜公司和化妆品公司建立较稳固的购销合作关系,产品目前供不应求。
3.5 实施生态反哺,提升管护能力
“熊猫森林蜜”项目实施之初就严格实行条件许可管理,要求加入三方平台的蜂农必须以支持、参与生态保护为前提,每年将产品销售收入的10%返还社区和长青管理分局,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此外,从2015年起设立生态保护奖,对支持保护管理、积极参与资源保护工作的蜂农予以奖励,以激励社区蜂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支持、参与资源保护工作,为有效缓解资源保护压力,实现社区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长期共赢奠定了基础。
4 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4.1 社区群众收入大幅增长
“熊猫森林蜜”项目组织蜂农建立养蜂合作社,把符合标准的蜂农引入三方平台,稳步提升了蜂蜜收购价格和养殖规模,将当地蜂蜜市场价由每千克30元提高至100元,带动社区群众从养蜂中获得经济效益。2013-2019年,已吸纳16户社区群众进入三方平台,由山水公司收购蜂蜜共计13 414.9 kg,销售收入133.6万元(表1),6户群众稳定脱贫,并带动周边54户群众参与中蜂养殖,年均生产蜂蜜5 000 kg以上,收入40余万元,30余个贫困户顺利脱贫。
表1 2013-2019年“熊猫森林蜜”价格及收购情况
4.2 有效促进民生改善和可持续的生态保护
每年项目合作方将蜂蜜销售总额的10%作为生态回馈款用于改善当地民生和生态保护工作。近年来,生态回馈款共计12.56万余元,分别用于改善当地民生与资源管护工作(表2),社区群众获到了更多实惠,合作项目也获得到了社区群众更多的支持与参与。
表2 2014-2019年熊猫森林蜜生态回馈款统计及使用用途
4.2.1 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回馈款,加上政府配套资金,为朝阳村安装了120盏太阳能路灯、4G电信网络设备,开通了通信网络;同时维护道路4.3 km,为蜂农购置了蜂箱、摇蜜机、蜂帽等养蜂设备。
4.2.2 开展技术培训 长青管理分局利用生态回馈款,建立了社区共管年会机制,增进与周边社区的沟通和协调。持续开展辖区及周边社区蜜源植物物候监测、 “一对一”帮扶社区中蜂养殖技术培训班、社区环境教育讲座。
4.2.3 保护小区建设 2017年11月在长青管理分局、山水公司和地方政府支持下,利用生态回馈款注资2万元,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朝阳村左溪河流域自然保护中心,保护小区共有6个农户自留地和朝阳村13组集体林,共计417 hm2,又在长青管理分区和山水公司的帮助下,先后争取到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腾讯99公益日众筹、阿拉善“创绿家”项目等多家公益组织捐款19万元,作为日常运行与资源管护经费。目前,左溪河保护小区办公、巡护设备齐全,制度健全。
4.3 社区群众资源保护意识和参与度得到有效提升
“熊猫森林蜜”项目的持续实施,使朝阳社区蜂农收入不断增加,中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影响力日益显著。蜂农作为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从中蜂养殖中获得了收益,而成为社区项目的积极实践者和拥护者,并在长期的合作中带头支持、参与资源保护工作开展。如左溪河保护小区成立后,相继开展了资源本底调查、社会经济调查、野外巡护、打击掰笋盗猎保护联合行动、森林防火宣传、犬瘟热防治等一系列资源保护行动,2019年设置远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拍摄到大量野生动物照片,日常巡护中清套10余个,河道放生大鲵16条,开展绿色生态教育2期计35人。
目前朝阳村社区,不仅中蜂养殖事业蓬勃发展,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工作也丰富多样,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大幅提升,辖区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形成了各方共同参与保护,国家公园和社区群众双方共赢的良性互动局面。
5 经验及教训
5.1 经验
5.1.1 重视合作项目的带动作用 以项目为依托组织群众,建立健全蜂蜜质量标准体系,解决生产和销售全过程存在的问题,生产和生态保护结合,力争做到既能发展生产,又能促进当地生态保护工作提升,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群众风险防控能力。
5.1.2 重视激励机制的促进作用 让参与项目的社区群众一方面发展经济,一方面获得资源保护红利。如利用从2015年起设立的资源保护奖,每年对参与“熊猫蜂蜜项目”的农户考核,对全年支持、积极参与资源保护及宣传工作、无破坏资源行为的农户,由项目方按照每千克蜂蜜1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提高社区群众参与资源保护积极性。据统计,2015-2019年来,已累计奖励农户10.6754万元(表3)。
表3 2015-2019年熊猫森林蜜资源保护奖情况统计表
5.1.3 重视社会公益组织的推动作用 从朝阳村中蜂养殖和保护小区建设来看,社会公益组织参加群众脱贫致富和资源保护的意愿极高,所作贡献也很大,以后实施社区项目时应尽可能争取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参与,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积极作用。
5.2 教训
5.2.1 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社区群众中蜂养殖技能不高,知识更新速度慢,质量标准意识不强,产销对接能力较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不符合产品标准的蜂蜜会造成滞销。
5.2.2 规模化程度要求较高 由于未形成规模化生产,造成日常管理难度较大、质量无法控制难、企业管理成本较高(蜂蜜每户取样检测费用3 000元)等困难。
6 未来发展思路
6.1 继续开展中蜂养殖
选取120箱优良蜂种进行培育,淘汰弱势种群;在社区适宜地点减少厚朴纯林,补植蜜源植物,扩大中蜂种群数量,提高蜂蜜产量、质量;建立中蜂保护与补偿机制,增强蜂农抵御自然风险(黑熊损毁蜂箱、蜂种冻伤冻死及病害损失)能力;2020年在朝阳村建立15个符合生态标准的规模化蜂场,每个蜂场至少60个蜂箱,2021-2023年在长青管理分局其余15个社区每个社区支持发展1 000箱中蜂,促进养蜂户适当扩大规模,吸纳和带动散户小户加入到蜂蜜产品质量好、销售有保障的合作社或蜂场,让更多蜂农受益。
6.2 建立社区共管机制
社区共管项目的开展, 首先需要重视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 将居民的经济活动、传统知识、文化教育等方面纳入日常资源管理工作, 制定全面的管理计划,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调发展与供应。另外, 组建由县、乡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保护区管理机构、村委会、村民代表等组成的社区共管委员会,在县、乡、村三个政府级别层面上分别组建共管委员会的分级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与组织职能效应,调动多方利益相关群体的积极性,解决保护与社区之间的矛盾利益冲突。
6.3 加大金融扶贫力度
需要金融企业向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切实加强对就地保护贫困落后地区的金融服务,政府部门要规定金融企业对农村扶贫的信贷投入比例,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网点向落后地区延伸,支持落后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以满足社区群众的需求[6]。通过扶持贷款贴息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其中,通过产业发展与项目支持,快速带领社区群众脱贫致富。
6.4 建设特色小镇,发展生态旅游
充分认识和宣传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远远高于保护投入的实证[7],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突出区域特色,科学制定社区产业与社会规划,挖掘和利用社区丰富多彩的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环境与资源优势,以及大熊猫招牌的经济价值和潜力,不断开发与大熊猫相关的作品、产品、影视、服务以及名优农林特产品,逐步发展民宿、农家乐、客运等服务业,逐步将朝阳社区建设为旅游康养资源丰富、森林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多业发展的特色小镇。同时,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将朝阳村社区建成集生态教育与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基地,创新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新机制、群众参与生态保护新方式,以获得更多社会关注和支持,多途径促进社区经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