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医学期刊运营探索

2021-10-09彭一帆

天津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医学期刊编辑部期刊

彭一帆,袁 云,陈 雪,张 宇

(天津市环湖医院《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天津300350)

医学期刊是小众的专业科技媒体,高质量的学术内容是其竞争的核心基础。受限于规模、体制、科研指标评价导向等客观因素,中文医学期刊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掣肘,在学术影响力方面与世界一流期刊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当前移动互联网经济迅速崛起,新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医学期刊与新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多数观点认为医学期刊可以借助新媒体融合实现弯道超车[1]。医学期刊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该如何不忘初心,走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办刊之路,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

1 医学期刊运营新媒体现状及原因分析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懂得变通、不与时俱进,必然要被时代抛弃。数字出版是新媒体融合的主要趋势之一,其涵盖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以及传播渠道网络化等方面[2]。国外的斯普林格、爱思唯尔等出版集团已全程实现数字化。相较于国外大型科技出版机构全面采用结构化排版系统/平台生产的模式,国内医学期刊使用率仅为20.12%[3]。甚至在基础的采编系统、在线学术不端校检、官方网站系统等基础设施方面国内尚有少数医学期刊未全面普及,各医学期刊数字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新媒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等,医学期刊对于新媒体的热情从未减弱。微博时代,学术期刊纷纷开辟官方微博,以期能够提高影响因子、强化期刊品牌形象。顾艳等[4]2014年曾统计了新浪微博高影响力、排名靠前的10家医学期刊微博运营情况,提出要加紧掌握微博这一新媒体工具,探索新媒介情境下与读者、作者、审稿人及行业专家沟通的新方式,助力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前10位医学期刊微博大部分已几年未更新内容,原创内容及粉丝数也几乎消失殆尽。据《2019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所显示的数据表明,微信全球月活用户达11.5亿,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APP。各医学期刊顺势而为,争相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使其逐渐成为继纸媒出版和数字出版之后的又一个杂志发布、阅读平台。有文献报道[5],目前运营评价最高的医学期刊公众号《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拥有粉丝数7.95万,微信头条平均阅读数仅为2000左右。据2021年1月西瓜数据显示[6],健康类公众号中排名前100位无任何医学期刊公众号入榜,其中公众号“丁香医生”粉丝数269万,微信头条平均阅读数约10万以上;公众号“三甲传真”粉丝数204万,微信头条平均阅读数约10万以上;公众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粉丝数125万,微信头条平均阅读数约7万以上。凡此种种,深究其根本的原因,与国内医学期刊杂志社体制机制有必然的联系。

其一,国内医学期刊数量多,呈现典型的小、散、微特征,其多附属于医院、科研院所等事业机构,限于物力、财力、人力等原因,难以高度规模化、集约化、聚合化,而多媒体数字化建设投资耗费巨大,专有平台建设更是耗资不菲。国际主流出版集团基本自建集稿件采编、在线发表和在线预出版并全文数据库于一体的一站式网络出版平台,国内则多采用第三方开发系统。国内外采编系统最大的差距在于数据整合和辅助工具的完善,国内采编系统多注重于采而轻视了编[7],国内医学期刊杂志社也基本不具备结合第三方平台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系统的能力。

其二,新媒体高效运营需要专人和专业技能,医学期刊编辑部基本是编辑兼职维持,耗费了大量精力,收效却甚微。新媒体应该为医学期刊插上腾飞的翅膀,而不是成为期刊的负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从作者、读者与编辑部之间沟通效率及质量上讲,微博、微信等不如采编系统专业;对于普通读者,期刊推送内容过于专业,晦涩难懂,对于医生及科研工作者推送的内容又不够严谨。就传播效率及广泛程度而言,医学期刊公众号普遍缺乏系统管理,宣传乏力,影响力较小。而文献报道专业健康类自媒体,如“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在疫情期间发布的健康防疫内容几乎每条都达到了10万以上的阅读量[8]。从社会责任角度看,医学期刊有义务进行医学知识健康科普,但术业有专攻,“丁香园”“好医生”等医学公众号提供医学信息的服务业已趋于饱和,医学期刊应“量力而行”。媒介的两大核心要素为内容与读者,对于小众的医学期刊而言,高质量的稿源及被医疗行业认可才是其核心竞争力,舍本逐末必然得不偿失。

2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的探索

2.1 建设独具特色的期刊网站及微信公众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以下简称本刊)主办单位之一为天津市环湖医院。作为脑系科专科医院,天津市环湖医院在华北甚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知名度。本刊与医院在学术上互为依靠,在对外宣传方面由医院外宣部专人负责,统一协调,既保证了时效性又体现了专业性。编辑部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除了提供专业的文稿采编系统,还提供英文操作界面及所有文章的全文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经过不懈努力,编辑部不但实现了信息选题收集、归纳与整理及期刊内容的电子化,也完成了编审、加工、修改等流程的网络化,多渠道、多途径为作者、读者、编辑和审稿人提供迅捷方便的在线服务。编辑部还与医院合作开设环湖医院典型病例中英文讨论及手术视频栏目,手术视频附有论文链接及文字说明,使枯涩的学术论文有血有肉且形象立体,大大提高了论文的传播效率。在期刊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运营方面,我们一直坚持简约不简单、优质高效的原则。

2.2 把握学科热点,引导作者投稿

医学知识更新迭代速度极快,把握临床学科发展热点、难点是期刊编辑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基本科学指标(ESI)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提出的评估学科绩效、追踪学科趋向的重要应用工具,是源于数据库Web of Science的深层次研究分析工具。作为神经病学类专业学术期刊,编辑部定期进行基于 ESI、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神经科学高被引论文检索,利用SPSS、Bicome书目共现分析系统等工具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期研究掌握神经内外科热点。根据神经科学热点,制定年度出版计划,对作者来稿热点文章进行优先编采、重点推介,调动广大作者的积极性。2020年本刊组织了“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研究进展”“脑胶质瘤免疫研究进展”“颅底肿瘤”“小儿神经外科”“急性大血管闭塞再通”“慢性大血管闭塞再通”“颅脑创伤”“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神经免疫性疾病”“神经电生理监测”“功能神经外科”共11个热点专题,受到了读者及学术界的广泛好评。

2.3 实行执行编委或特约专家专题组稿负责制

稿源是期刊的生命,高质量的稿件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中国不缺高水平论文,也不缺学界大咖,如何与“国际期刊”竞争留住高质量稿件,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专题组稿机制是提高与保持期刊内容与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9],编辑部根据学科热点提前确定报道专题的负责执行编委或特约专家,由执行编委或特约专家负责当期组稿及相关专家邀约,再由编辑部出面通过面谈或视频会议形式邀约各组稿单位。专题的选择需配合国家与卫健委重点科研方向,结合临床及基础且兼顾学科交叉和热点难点问题,执行编委为杂志编委会成员,特约专家一般为神经科学领域杰出学者教授。专题组稿一般采取多组专题并行及交叉进行,编辑随时掌握跟进专题组稿进度及完成情况,专题稿件多数具有基金课题资助。每期专题于期刊出版前一两个月由执行编委或特约专家根据同行评议结果组织召开视频定稿会。经过近几年的尝试,该模式已经取得较大成效,在神经科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以本刊2020年为例,表1为报道专题。

表1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0年专题组稿情况Tab.1 Contributions to special topics of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in 2020

2.4 实行大综述类稿件的组稿策略

综述是医学期刊重要的文章形式,临床医师及科研人员往往对其需求迫切。放眼国际顶级期刊,如Science 2019年综述类论文数量占论文数量总和的比例是8.7%。研究文献亦表明[10],高质量的综述类论文能够使期刊影响力显著有效提升。鉴于大综述组稿策略也能与国际期刊稿源形成差异化竞争,编辑部一直致力于增强对多单位、多作者撰写综述的专题组稿,通过优化专题策略、加强前期综合热点分析、与编委会及特约专家制定选题和组稿对象等手段提高综述类论文的质量[11]。经过多年努力,编辑部基本与国内神经科学领域有突出影响力及卓越贡献的学者建立了友好联系,掌握了国内发展趋势及国际研究热点方向,组织刊出了多期高质量大综述类专题。如编辑部在2020年第1期组织了“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研究进展”专题、第2期组织了“脑胶质瘤免疫研究进展”专题,2021年第1期组织了“脑卒中研究进展”专题、第2期组织了“脑出血研究进展”专题,综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突出“最新进展”,要求近3年文献达2/3,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效果。期刊的影响因子也持续上升,连续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和2020年版),并于2020年入选“中国科技精品期刊”。

2.5 以提高专科学术水平及学术影响力为追求目标

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办好刊物的基础,编辑出版技术改革、数字化建设、编辑人员业务能力提升等等皆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编辑部与医院协同协调发展,从而保证充足的办刊资金来源[12],避免期刊陷入因生存危机而大幅降低学术论文质量的恶性循环。对于稿源,编辑部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执行同行评议、三审三较等规章制度,对稿件质量的追求精益求精,力求树立行业标杆,办出独具特色的精品期刊。医学期刊除学术推动能力外,也具有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2020年度编辑部配合医师节,刊登“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专题宣传画,每期坚持刊登义务献血、预防艾滋病、禁毒等公益性内容。为提高期刊影响力,除了提高稿件质量外,也需要积极申请国际数据库/检索系统收录,积极向国际数据库收录标准看齐。本刊目前已经被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SCOPUS)、DOAJ、EBSCO-CINAHL等国外大型检索机构收录。

3 结 语

新媒体时代科技发展、信息爆炸、国内科技人员考评导向等等对于国内医学期刊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既要学习国际期刊的先进办刊经验,也要脚踏实地从中国国情出发,只有在坚持本土化的基础上,才能办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13]。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科技期刊不但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还引领科技发展,能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14],让我们在迈进国际一流期刊的道路上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医学期刊编辑部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