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
2021-10-09王旭辉施通武徐强强虞鹏程向镜
王旭辉 施通武 徐强强 虞鹏程 向镜
(1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台州318000;2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06;第一作者:26508966@qq.com;*通讯作者:xiangjing@caas.cn)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粮食安全仍将处于紧平衡的状态。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如何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防止耕地“非粮化”,在温光条件适宜地区推广“双季稻+蔬菜”水旱轮作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粮农和菜农争地矛盾,同时还可以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水旱轮作是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耕作制度[1-2]。水旱轮作模式由于季节性的干湿交替,土壤含水量也在不停发生变化,在淹水的条件下,稻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低,而在旱作季,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土壤pH值和化学平衡也跟着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土壤中各养分元素的有效性,如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3-5]。水稻蔬菜复种可实现一地多收,同时减轻单一种植水稻或者旱作蔬菜时水稻蔬菜病虫害[6-7],抑制稻田常见的鸭舌草和稗草危害[8-9]。水稻蔬菜复种模式还能够实现一地多收,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产值[10-11],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开展。台州市椒江区2018、2019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9.1℃、19.0℃,降水量分别为1 031.7 mm、1 567.6 mm。供试土壤类型为潴育型水稻土。试验设“双季稻+西兰花”“双季稻+冬闲”两种模式。西兰花供试品种为中迟熟品种台绿5号,连作早稻采用常规籼稻中早39,连作晚稻采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
西兰花于2018年10月20日播种,11月28日定植,每667 m2定植2 820株。西兰花大田每667 m2施用氮磷钾比例15∶15∶15复合肥50 kg作基肥,90 kg作追肥,50 kg作花球膨大肥。西兰花于2019年3月10日前收获。连作早稻3月20日播种育秧,采用9寸秧盘,机械化流水线播种。早稻移栽前10 d第1次翻耕,田块残留的西兰花茎叶全部还田。同时采用58%草甘膦对田间杂草进行封杀,4月18日早稻机插,机插规格30 cm×12 cm。“双季稻+冬闲”模式全生育期早稻每667 m2施氮肥(以纯N计)12 kg,基蘖穗肥比例为5∶5∶0;晚稻每667 m2施氮肥(以纯N计)16 kg,基蘖穗肥比例为4∶5∶1。“双季稻+西兰花”模式早稻全生育期氮肥比“双季稻+冬闲”模式减少66.7%,早稻不施基肥,每667 m2施纯N 4 kg作分蘖肥,其他管理措施与“双季稻+冬闲”模式一致。早稻于7月20日收获,连作晚稻于7月2日播种育秧,采用9寸秧盘,机械化流水线播种,7月23日机插。晚稻于11月20日收获,晚稻收获后开始新一轮“双季稻+西兰花”模式。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早稻移栽施肥前,“双季稻+西兰花”和“双季稻+冬闲”模式取试验田0~20 cm表层土样测定土壤速效氮、速效钾、速效钾、有机质和水溶性盐含量。早、晚稻黄熟期机械实割667 m2测产,并按平均穗数取5丛,测定水稻株高及产量构成要素。早晚稻及西兰花种植过程中记录各生产要素成本,收获后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收益。
1.3 数据处理
数据计算和图表制作用Excel 2013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旱轮作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从表1可见,“双季稻+西兰花”模式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双季稻+冬闲”模式,水溶性盐含量要高于“双季稻+冬闲”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两者差异不大,土壤碱解氮含量低于“双季稻+冬闲”模式。
表1 水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2 水旱轮作对连作早晚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
从表2可见,“双季稻+西兰花”模式的连作早晚稻产量显著高于“双季稻+冬闲”模式,早稻提高了11.3%,连作晚稻提高了5.3%。
表2 水旱轮作对连作早晚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
分析早晚稻产量构成因子发现,“双季稻+西兰花”模式中早39的有效穗数略低于“双季稻+冬闲”模式,但穗粒数和结实率要高,千粒重两模式差异较小。其中,穗粒数提高了10.4%,结实率提高了5.6%,这也是“双季稻+西兰花”模式早稻产量更高的主要原因。“双季稻+西兰花”的连作晚稻甬优1540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均高于“双季稻+冬闲”模式,但是差异较小(表2)。
2.3 水旱轮作下连作早晚稻氮肥偏生产力
从图1可见,“双季稻+西兰花”模式中早39的氮肥偏生产力比“双季稻+冬闲”模式显著提高233.7%,主要原因是“双季稻+西兰花”模式种植西兰花时施肥量大,连作早稻季氮肥施用总量比“双季稻+冬闲”模式减少了66.7%。“双季稻+西兰花”模式早稻在氮肥用量大幅减少的条件下,其产量显著提升。两种模式连作晚稻的氮肥偏生产力差异较小。
图1 水旱轮作对连作早晚稻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2.4 水旱轮作模式对稻田综合效益的影响
从表3可见,“双季稻+西兰花”模式早晚稻的收益要高于“双季稻+冬闲”模式。按2020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计算,“双季稻+西兰花”模式水稻季每667 m2收益930.9元,比“双季稻+冬闲”模式高47.1%。台州市椒江区水稻收购价连作早稻每kg政府补贴0.3元,连作晚稻每kg补贴0.2元,因此水稻价格比政府收购指导价要高。两种模式生产成本中包括用种、肥料、农药、灌溉、人工、机收、稻谷烘干和土地流转费用,其中土地流转费用为每667 m2每年1 000元,计算成本时早晚稻种植季平均分摊500元。“双季稻+西兰花”模式早稻化肥施用量大幅减少,节省了肥料投入,因此早稻生产成本低于“双季稻+冬闲”模式。连作晚稻生产成本两者没有差异,“双季稻+西兰花”模式连作晚稻收益增加主要是增产增效。
表3 不同种植模式早晚稻收益
另外,“双季稻+西兰花”模式由于西兰花种植没有占用水稻种植季节,在计算西兰花种植成本时,没有加上土地流转成本。虽然种植西兰花的成本每667 m2达到1 432.8元(其中,种子成本205.8元,农资成本613.3元,人工及其他成本616.7元),但其产值高达3 199.6元,种植西兰花每季收益1 766.8元。
3 讨论与结论
浙江是西兰花种植大省,常年栽培面积约1.34万hm2,而台州就占了0.93万hm2,是全国最大的秋冬西兰花生产基地。台州市的温光资源能够满足“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根据西兰花生产特点、茬口安排以及该模式西兰花种植后土壤残留的养分丰富等,可大幅度减少连作早稻肥料施用,并且连作早稻的产量还大幅度提升,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水稻种植季肥料利用率。“双季稻+西兰花”模式在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背景下,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提高稻田周年效益,从而实现农业绿色优质、节本增效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