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述史视野下的羌族口弦音乐研究

2021-10-09黄萃青

影剧新作 2021年3期
关键词:舌根调子羌族

张 强 黄萃青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自称“尔玛”或“尔麦”,他们主要分布在北川、松潘、黑水、礼县和茂县等川西北高山峡谷地带,被亲切地称为“云端民族”。羌族人民能歌善舞,在他们的生产生活中除了用语言沟通外,其地方民族音乐也是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是该民族精神文化、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

口弦是一种古老且外形较小的民间乐器,有其独特的音阶,曾流行于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口弦表演用于当地的婚丧礼俗与民俗节日中,其演奏音乐来自民歌、小调乃至即兴诗歌,演奏内容包括宗族历史、古代传说、日常劳作等。我国近20多个民族有口弦这件乐器,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独特称谓,在具体形态上也有铜制、铁制、竹制、单片、多片等不同,目前学界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多片口弦以及其音阶与节奏之间的关系,而对单片竹制口弦的研究较少。羌族口弦作为竹制单片口弦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在羌族地区能够演奏口弦的不到三十人,存留下来的口弦曲目仅十余支。流行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的口弦在当地被称作“呃族”,曾是当地女性自娱自乐的重要乐器,过去村里的大多数妇女都会弹奏口弦。由于受到多元娱乐方式等众多现代文明的冲击,再加上其演奏技巧的难度之大,流行在松潘一带的口弦曲目日趋减少、濒于失传,当地会演奏的艺人现已为数不多,演奏技艺面临传承危机。介于此,笔者于2020年1月9日前往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口述历史法对口弦演奏技艺做抢救性挖掘、保护工作,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有所裨益。

一、访谈背景

受访者:罗斯塔,女,1951年10月出生,当地资深口弦演奏者

采访人:张强

访谈时间:2020年1月9日

访谈地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姓乡大尔边村罗斯塔家中

文稿整理:赵丹琦、牛莉莉、徐彤、陈希然

二、访谈内容

1、张强(以下简称张):罗老师好,听说您的口弦弹的很好,想问一下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弹奏口弦的呢?

罗斯塔老师(以下简称罗):小时候就会了,当时我还是小娃娃的时候就听母亲在扯这个口弦,觉得好听,就每次在她身旁边看边听,想这个好听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还会变不同的声音,我觉得很有意思。后面就问我母亲,这个口弦是怎么扯的?嘴巴是怎么动的?母亲就开始教我了。

2、张:那请罗老师跟我们说说您是怎么弹口弦的?

罗:其实这个我也说不清楚,就是你要多练习,多去试。首先,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得挽住这根麻线,然后大指、食指捏住这个位置的前孔,把口弦横过来,靠近嘴唇间,而且要微微张开。然后,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扯动后孔的麻线,通过拉扯力度的大小、口腔形状、气息强弱和唇舌位置的变化,形成想要的调子。有很多音都是试出来的,你的嘴巴要变化,用喉咙去顶,这个手扯的时候也要慢慢去试而且要用巧劲,刚开始很难扯的好,用蛮力是扯不响的。你晓得这个绳子是用什么做的吗?是用我们当地的麻绳,是非常牢固的。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用力扯,根本弹不起来,后来连麻绳都被我扯断了,母亲还骂我好好一根麻绳都能被你扯断(罗斯塔笑了起来)。后来母亲就告诉我怎么用力,手指的位置要怎么放,哪个指头勾住绳子,怎么勾。比如说这个中指就至关重要,一定要放在这个小关节的位置,不然不好用力,后来我就照母亲说的这些慢慢去试,后面就真的扯响了。扯响了以后我就开始找音,找母亲扯的那些歌的音,一个一个去找,后来就慢慢的会扯完整的一个歌了。

3、张:那我们这个片区的口弦主要有哪几支歌呢?刚刚我们进门时,听您在弹得那支歌叫什么名称?

罗:我们当地的口弦曲多,二三十支肯定是有的,但目前我能扯的也就是五支,刚刚扯的这支歌叫《月勒卜》(音译,下文中省略),汉语叫《堆船子杆杆》,讲得是秋收,我们庆祝丰收的歌。“月勒卜”就是把那些长的杆杆堆起来,“月勒”是船子杆杆,就是这些嘛(手指着屋门旁边堆起的木头),“卜”是全部堆到一起。我们在丰收的时候大家都会扯这个来庆祝好收成,表达高兴喜悦的心情。

4、张:您弹的这个曲子,能哼得出来这个调调吗?能否唱一唱?

罗:嗯,能够哼的,我唱给你们听:共啊共啊共啊共,共啊共啊共,共啊共啊共啊共,共啊共啊共,共,淦,淦啊共啊共啊,共。这就是《堆船子杆杆》的主要调子,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重复循环。

5、张:你们以前在学习弹口弦的时候,母亲是先教你们唱吗?然后再根据唱的调来调整口腔和舌根?

罗:唱调子和扯口弦基本都是一起,边哼这个调子就边慢慢去找个音。这就是舌根,这是舌头中间,有时候嘴型稍微张开,中间闭一点,像这样子,我扯给你看,你可以摸我喉咙的这个位置来感受一下(罗斯塔边介绍边示范),慢慢地这样尝试着就能够形成这样美妙的声音了。这就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嘛,就像你们的声乐学习,将身体作为一个共鸣体,变成一个乐器将声音传达出来,我们的口弦也是,用自己整个口腔、嘴巴、舌头、舌根和喉咙,将自己想扯的调子或者想象的某个声音,由自己来控制,自己来指挥,将调子扯出来,同时也是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个心情,有时候也是通过口弦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6、张:罗老师,麻烦您再介绍下一支歌?用当地语言怎么说呢?

罗:第二支调子就是媳妇跟婆婆之间的对话。用我们当地语言叫做《艾衣九族》,也可以叫“爪爪”。“艾衣”是婆婆的意思,“九族”说的是媳妇,放一起就表示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对话。“爪爪”跟“艾衣九族”一样表达都是同一个意思,好坏都有的拉家常,也有可能是争吵,也有可能是关系很好,这个随便可以找个来理解,好话可以理解,坏话也是可以去理解的,好坏的意思都是可以的。媳妇和婆婆两人都扯着相同的一个调子,没得那种曲调的变化。这婆媳的对话是有很和睦的也有吵架的,但是如果真吵凶了哪个还来跟你扯这个口弦嘛,呵呵,早就嘴巴上吵起来了,但是也不一定,很多时候两个人的关系会通过扯口弦来表达。总之就是婆婆和媳妇通过口弦进行一种比较微妙的交流吧。我把这支《婆媳歌》扯给你听。(演奏示范中)

7、张:好听,这个好像会出现上下声部?一个是笃咚、笃咚、叮咚、叮咚。另外一个声部一直在底部持续的端端、端端,这是怎么弹出来的呢?

罗:你说的上声部是靠我舌头中间的位置来控制的。下面这个声部就是舌根后面从喉咙里头出来的,你仔细看、再仔细听(演奏示范中),这个舌根往下是通到一起的。你可以用手放在我这里感受一下,喉咙要放松,气要从下面顶上来,就是感觉你说话,这里是不是会动,就是这个感觉。然后你摸的喉咙这儿的位置是通的,高的那个调也是从这里顶上来的,就是用舌根稍微抬上来一点往上面顶,上面这个声部就出来了。

8、张:能再详细的解释一下吗?或者请您看一下我这样弹对不对?

罗:如果你能做到喉咙到口腔这块儿是通的,那么你的低音就容易出来,你做给我看看?跟着我刚刚发音的方式再试一下(张学习模仿中)。你看你喉咙这块儿就抵着了,试着放松不要太用劲,你摸我喉咙这个位置跟着我来,如果这个位置一直用力太大的话,声音就出不来了。你可以试试说话带着把舌头往上,舌根同时往上顶一点出来。转换低音时就压一点下去,喉咙到舌根这块儿是出低音的,然后舌根往前抬高一点的位置是高音。总之都是要用到舌根,它是总指挥,作用很大,但同时也是最难控制的。你刚刚出来的这个音有那么一点意思了。

9、张:上下音两者之间的配合与转换有没有诀窍呢?舌头和舌尖要不要卷?

罗:这个没有诀窍,如何转换也一时半会说不清,总之你要不停的去试,如果找到了这个音的话,你就记住这个位置是怎么找到的,这个音是怎么发出来的,下次你再弹这个曲子或者再弹这个音的话就可以立马找到了,慢慢的你弹的多了,很多调你也就会找得到了,曲子也自然就会了嘛。但是你说的两个声部一起出来的话,估计要做到这点,寨子里也没两个人能够做得到。舌头也不卷,卷了是不行的,如果卷的话,音都出不来,所以不能卷。其实,我觉得这种发音的方法跟我们从小的说话方式有很大关系,我们是习惯了这样子发生方法来说话,所以我们可以更好的控制和把握,但对你们来说就很难找到那个位置。

10、张:看来口弦的学习应该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能再介绍下一支歌吗?

罗: 第三支歌叫《挂美吉》,也叫《贝格伊斯》,就是“画眉鸟”的意思,“贝格”是画眉的意思,“伊斯”就是声音,主要是讲画眉鸟叫的声音很好听。这个调子跟前面两支就是在开头时候不一样,最后两句都是一样的,包括第四支《阿哈资衣力入塔卜塞》,每支的结尾最后两句都是相同的。

11、张:第三支《画眉鸟》一般是在哪些场合能够弹?第四支歌又是什么意思呢?

罗:《画眉鸟》这支调子随自己心情,随便什么时候弹都可以,总之开心的时候肯定会扯的。第四支调子讲的是就是今天大家在一起聊天,一起对歌,一起干活很开心,在即将结束活动、告别的时候就拿出口弦来一起扯这个调子。“阿哈资依力”就是在一起,“入撘卜塞”就是后面散了,也就是告别歌。

12、张:口弦有没有情歌吗?我是听热么说有一支歌叫《特曼》,关于情歌的,她说有这么一支口弦曲。

罗:是的,热么可以扯这支《特曼》,她也是可以扯的,我扯你听一下(示范中)。

13、张:这个结尾好像也跟前面几支有些相似?

罗:是的,后面基本是一样,就每支歌的开头不一样,这五支都是开头不同,后面结尾基本相同。

14、张:目前您会的就是这5支曲子吗?

罗:是的,《堆船子杆杆》《婆媳对话》《画眉鸟》《告别》《爱情歌》这五支。

张:今天谢谢您,罗老师,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弹奏的方法和好听的曲子。

三、小结

通过对羌族少数民族口弦的口述分析可以发现,它音色较朴实柔和,其中低音类似人声。口弦没有高音,但熟练的演奏者也可以通过交错的节奏表达更多的音调,演奏出魅力无穷的旋律。由于它的中低音与人声相似,具有音乐和语义的双重功能,因此能够传递更多的语言信息,具有特殊的话语功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语言来沟通和传达信息之外,第二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用音乐来传播情感和表达思想。作为一种借音说话的方式,口弦就像羌族人民的另一种语言。口弦亦可传递青年男女间的爱情,即男子将自制的口弦送给心仪的女子,不仅展现男子的手艺、才能,更向对方传达了爱意与深情,以委婉而有力的方式替代了语言并将心中的含蓄情怀表达至深。

口弦及其演奏活动已是羌族人民生产、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作为当地人们的娱乐与交流方式,不仅呈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民俗风情,并以特殊手法记述了当地历史、传说、典故等文化遗产。松潘县小姓乡目前能够弹奏口弦的艺人,据统计仅有罗斯塔、如妹、达洛、龙措、如妹簇、热么等不到十位,能够弹奏的曲目除了以上五支,另有《放船子杆杆》《画眉鸟第二首》等,也为数不多,其传承面临危机,期待更多学者、艺人及相关部门给予关注与扶持。

猜你喜欢

舌根调子羌族
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在舌根部肿物的应用*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诗意远方
论素描教学中的之一现象
画出一抹紫调子
所谓高人
低温射频减融治疗舌根淋巴组织增生
炫彩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