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抗原125、B 型钠尿肽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价值
2021-10-09郑少燕张志英朱丹萍范雪婷刘松坚
郑少燕,张志英,朱丹萍,范雪婷,刘松坚
(火箭军广州特勤疗养中心检验科,广东 广州 510515)
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均会表现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这类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死亡率较高[1]。我国成年人的CHF 发病率在0.7%~1.0%,5 年存活率与肺癌接近,严重CHF 患者的1 年生存率甚至不足50%,并且有20%左右的CHF 患者在出院后1 个月内再次入院[2]。心肌重塑是CHF 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而心肌重塑的发生又与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有关[3]。研究证实[4],外周血B 型脑钠肽(BNP)、糖类抗原125(CA125)浓度与CHF 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主要对CA125、BNP 水平与CHF 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火箭军广州特勤疗养中心收治的106 例CHF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Framingham 标准)[5];②年龄≥18 岁。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甲状腺功能异常者;④近1 个月内有重大创伤或手术史者;⑤存在恶性心律失常或严重电解质紊乱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Ⅰ~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Ⅰ~Ⅱ级组37 例,男17例,女20 例,年龄59~78 岁,平均年龄(63.28±9.76)岁;Ⅲ级组26 例,男15 例,女11 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2.35±8.63)岁;Ⅳ级组43 例,男23例,女20 例,年龄56~77 岁,平均年龄(64.08±9.34)岁。三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10 min,转速3000 r/min,保留血清待检。仪器选用ARCHIT ECT i2000sr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BNP 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A125 水平,试剂盒由瑞典CanAg Dignostics AB公司生产。CA125 正常范围为<35 U/ml,BNP 正常范围为<80 pg/ml。使用飞利浦IUZZ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心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患者均随访(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形式)3~6 个月,记录再住院或死亡情况,死亡者经医院记录或家属访谈获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血清CA125、BNP 和心脏彩超指标,分析CA125、BNP 及心功能指标与患者再入院率、死亡率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方差分析或t检验;通过Pearson 进行相关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血清CA125、BNP 及心脏彩超指标比较 Ⅰ~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CA125、BNP 水平均依次升高,LVEF 水平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组LA、LVEDD 水平低于Ⅲ级组、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Ⅳ级组LA、LVED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血清CA125、BNP 及心脏彩超指标比较()
表1 三组血清CA125、BNP 及心脏彩超指标比较()
注:与Ⅰ~Ⅱ级组比较,aP<0.05;与Ⅲ级组比较,bP<0.05
2.2 血清CA125、BNP 与NYHA 分级、心脏彩超指标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显示,CHF 患者血清CA125与NYHA 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 呈负相关,与LA、LVEDD 无相关性;CHF 患者血清BNP 与NYHA 分级、LA、LVEDD 均呈正相关,与LVEF 呈负相关,见表2。
表2 血清CA125 与NYHA 分级、心脏彩超指标的相关性
2.3 不同CA125 水平患者的再入院率、死亡率比较根据血清CA125 水平的不同将患者分为CA125 正常与异常两类,CA125 水平正常患者与异常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125水平正常患者的再住院率低于异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CA125 水平患者的再入院率、死亡率比较[n(%)]
2.4 不同BNP 水平患者的再入院率、死亡率比较 根据血清BNP 水平的不同将患者分为BNP 正常与BNP 异常,BNP 正常与BNP 异常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NP 正常患者的再住院率低于异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BNP 水平患者的再入院率、死亡率比较[n(%)]
3 讨论
生物学因子有极强的生物学效应,能够在多种免疫反应中发挥介导作用,其与CHF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6-8]。BNP 由心肌细胞分泌产生,大量存在于心、脑、骨髓、肺等组织中,发挥着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促进水钠排泄,扩张血管等作用。CHF 患者外周血中的BNP 表达明显比正常人更高,因此可以作为目前临床诊断CHF 的常用指标。
国外报道指出[9],BNP 与CHF 有着密切联系,BNP 水平与CHF 患者心功能分级及左室舒张末压力、LVEF 均显著相关。Patterson CC 等[10]的研究也证实BNP 浓度与NYHA 呈正相关。本研究显示,血清BNP 水平与NYHA 分级、LA、LVEDD 均呈正相关,与LVEF 呈负相关,与有关研究[9,10]相符,证实了血清BNP 浓度与CHF 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外周血BNP 水平会随着心功能障碍的加重而升高,其原因可能为BNP 能够发挥血管扩张作用,减少心输出量及心脏搏出量,减轻血管外周阻力,同时还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少交感神经、内皮素及垂体加压素的释放,调节心脏前后负荷及水钠平衡。因此,在左心室容量负荷或压力增加时,机体的激素会发生适应性改变,造成BNP 合成增加。另一方面,心肌细胞受损、心功能障碍发生后,利钠肽系统被激活,心室负荷增加,大量的BNP 被释放,此时血清中的BNP 含量明显升高。血清BNP 浓度升高程度与心室压力、心室容量负荷、心室扩张程度往往有正向关系。本研究随访还显示,BNP 异常的CHF 患者再住院率比BNP 正常者更高,这与相关文献报道[11]结论相符,主要因为BNP 水平越高预示着CHF 患者的心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这类患者的预后通常更差,所以再住院率更高。
CA125 是由间皮细胞和苗勒管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物学因子,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很难检测到CA125。在恶性肿瘤生长转移及少数良性疾病病情进展过程中,CA125 可进入外周血,因而可检测到血清CA125 呈高表达。研究发现[12],CHF 患者体内的CA125 水平呈高表达,被认为是反映心衰严重程度的又一敏感性指标。本研究显示,CHF 患者的血清CA125 水平随着NYHA 分级的升高而升高,血清CA125 与NYHA 分级呈正相关,而与LVEF 呈负相关,并且CA125 水平异常者的再入院率较高。这说明血清CA125 与CHF 患者的心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CA125 水平可判定患者病情程度,为预测患者再次入院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CHF患者血清CA125 高表达可能是因为[13]:CHF 的发生发展会引起血清白介素-6 水平的升高,刺激苗勒氏上皮细胞增殖而分泌大量CA125。CHF 患者肺循环、体循环中的淤血会刺激胸腹膜间皮细胞增殖,分泌更多的CA125。慢性心力衰竭发生时,会激活神经内分泌,引起心肌重塑,并且CHF 患者的血清原癌基因呈过度表达,这也会促进心肌重塑,生成大量炎性因子,进而造成CA125 分泌增多。但CHF 患者血清CA125 水平的升高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显示,CA125 与LA、LVEDD 无相关性,可能是因为左房、左室增大缓慢,该过程难以诱发黏膜下瘀血和白介素-6 升高,故无法作用于苗勒氏上皮细胞或间皮细胞而诱导CA125 大量分泌。本次研究中,不同BNP 和不同CA125 水平患者的死亡率未见差异,与相关文献报道[14]结论不同,可能与本次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和随访时间较短有关。
综上所述,外周血CA125、BNP 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同时还能反映CHF 患者的预后情况,二者均是反映心衰程度的有效指标,二项联合检测在评估CHF 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