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

2021-10-08王剑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感知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

王剑兰

摘  要:本文以高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探究了创造性思维对美术而言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从基础抓起,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该让学生进行观察与实践;因材施教,将教学价值最大化。以期能够对高职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高职;感知;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2;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一、创造性思维对于美术而言的重要性

(一)创造性思维的涵义

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新形象或新事物的思维形式,主要表现为积极地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活跃的灵感和新颖的表述等[1]。现在很多艺术课都是依葫芦画瓢的课程大纲,在对孩子艺术的启迪中技能的传授固然重要,但真正的艺术,应该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为主导方向。

(二)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大不相同,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人的思想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气质不同都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过程与结果。同时在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主观审美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对同一种事物的表现也是相差甚远的。比如,在桑泽设计专业学校的毕业展上,这些艺术院校的高才生用一个苹果去诠释了世界各国艺术家的代表风格,毕加索的苹果是抽象的色块,梵高的苹果特点是点描与暖色调,而蒙克则是线条扭曲的创新,达利的表现风格是变形超现实主义。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将找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人符号,将他们独有的特点放大。

(三)高职美术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高职美术教育是为将来社会空缺提供所需的艺术人才,身为一个美术工作者,应该具备丰富而全面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在美学知识、绘画能力等方面有着多向发展,更要了解当代艺术的审美观念以及创作趋势。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是推动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当代艺术市场渴求的是富有创新精神顺应时代发展的新鲜血液。因此,对高职美术教育来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高职美术教师应该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融入高职美术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从中感知艺术创作的魅力。

古羅马诗人贺拉斯曾说:“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审美观。”就好比月亮来说,有的人觉得月光冰冷,有的人觉得月光温柔,有的人因有家人陪伴在侧在月圆之际感到团圆的喜悦,也有人在异国他乡饱受思念之苦。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审美观念也就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以自身的想法要求孩子,把孩子的创作变得千篇一律,扼制孩子的想法。教师要做到传授而不限制,引导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二、改善教学气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是一种对新事物的探索与追求。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知识储备量为基础,并且与一个人的正能量感知。积极情绪以及创作新事物的欲望有关。因此高校必须改善课堂氛围,将传统的由教师来讲、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模式变得更加平等放松,这不仅能形成融洽的师生感情,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且相互分享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放低自己的身份,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仔细聆听孩子们的想法,拉近师生距离,鼓励学生表达。这样一来,学生将会更加自信,敢于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将被动的接收知识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美术知识,激发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有趣,在实践中巩固、理解。

美术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词汇,而艺术是多元的,它并不局限于一个平面的画作或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人们的大脑,引发想象的一种形式。而在美术课堂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也不应将教学方式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或是其他教学设备运用其中,将听觉记忆转化为视觉及听觉等多方面的传输。

课堂教学固然快速而有效,但真正的时间来源于生活,所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情或是感兴趣的事情想要分享时,不要急于用语言来表达,可以运用身边的一切材料进行传递。无论是通过纸笔的绘画,还是利用身边的一些常见用品手工完成的艺术品,都可以带入课堂中。无论是抽象的、具象的表达方式还是夸张的艺术手法,我们都应让学生互相分享并给予鼓励。观察每个孩子的作品创作时有哪些是频繁出现的地方,将这种独有的个人符号进行发展,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这句话有较完整的阐述,即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2]。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就好像普通人眼中的星空是平平无奇的星星点缀着夜空,梵高的表现手法是夸张而灵动的,他笔下的星空绚丽而流动,他笔下的柏树又好似火焰一般,在这一切动态事物的衬托下,那小小的村落又显得静谧而美好。这是梵高的思想与理念,与此同时每个人对这幅梵高的代表作的理解也是大不相同的。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

(一)从基础抓起,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

在高职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对于中外美术的鉴赏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这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形成美术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拓展美学视野,促进个性发展及养成优质人格[3]。高职学生对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的品鉴更应该是一个对美学知识的汲取以及再创造的过程,这不仅要学生思维灵活更要求其有着极高的智商[3]。

但是对美术高考来讲,因为高考对美术生的文化课水平要求过低,导致绝大部分美术生对文化课的学习有着严重欠缺。所以,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注重学生对美学知识的提升,更应当将文化课程这项基础知识的提升也作为教学重点的一部分,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各项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该让学生进行观察与实践

观察分析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不同阶段的学生對同一项事物的感知也会有所不同,同时不同性格的学生对同样事物的感知也会有所差异,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分析,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引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会该项技能的学生会在美术学习课堂上沉浸其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感知所要描绘的事物,更加准确地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形成自身对美学的独特感知。

艺术主要是将作者的理解通过视觉感知的一种阐述,无论是抽象还是具象的艺术作品都来源于具体的形象,美术区别于其他科目的教学特点就是它的形象性。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由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去创造新的美术内容、新的表达技法,在作品的表达形式上不约束不局限,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艺术的创作不应仅仅是平面的绘画,在教学课程中,应该加入更多手工部分,将学生的艺术作品由平面转化为立体,从而由二维创作变为三维的立体创作,更深层次地拓展学生的艺术感知。

在各大美院才子的毕业设计展上,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执着于绘画而是立体或是影视化以及与观赏者或是作者的交互创新。在2021年的央美毕业展上,有一个名字叫《窥视自己》的作品打动了大家。此作品的形象是一个绿色的门,门上有一个猫眼,当你想要通过猫眼来窥视后面的事物时,你会发现看到的是正在窥视的自己,这样跳脱的创意跟观赏者有着深层次的互动,更能打动观赏者的心[4]。

(三)因材施教,将教学价值最大化

每个孩子对于艺术的感知不同,擅长的方向不同,例如有的孩子天生对体育有着极高的天分,有的孩子对文学有着极深的热爱,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学生的艺术天分有所差异。

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当你想要收获一颗参天大树时,不能只专心地去播种向日葵。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同,发展方向不同,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所长,更加有效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结语

高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不是一日见效的,这是一个日渐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艺术的体会,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体现个人的主观感受,才能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捕捉观察力,拓展美学视野。综上所述,教师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应当积极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不仅是形成独立见解的关键,还能为今后的社会需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吕俊禹.高职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8(12):83.

[2]刘朗春.职高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8(11):134.

[3]李旭红.谈高职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3(3):122.

[4]李齐栋.高中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探析[J].国际教育论坛,2020,2(10):16.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感知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