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021-10-08马小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理论课思想政治

马小壹

摘  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也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使命,相较于其他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而言较为枯燥,教学效率并不理想,所以如何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也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互联网+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展开了探索,以期高校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02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受到了影响,在这一特殊情况下人们也充分认识到了“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门也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各个高校充分利用线上慕课以及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于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对学生展开线上教学,这样才能有效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停课不停学。

一、“互联网+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

(一)促使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面临新要求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中有明确指出,在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成为教学重要任务,高校思政课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承担起培养中华民族复兴重任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使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活动在实施的时候,需要顺应“互联网+教育”时代发展背景,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方式,做好教学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现代化,同时还能拉近学生与思政理论课之间的距离,才能让理论知识更好地进入学生心中与脑中,有效提升思政理论课实施效果。

(二)促使高校思政教师面临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政课教师需要具有六个要求,分别是情怀要深、自律要严、政治要强、思维要新、人格要正、视野要广。这可以说是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师面临新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提高思政理论课实施效果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思政理论教师一定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开展思政理论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知识讲解,还需要让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学会对腐朽思想及观念进行判定与分析,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总之,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均会对学生学习造成影响,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

二、“互联网+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融合的意义

(一)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求

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主渠道,可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1],所以在课堂教学期间难免会因为多方面因素促使课程教学质量存在差异。可是“互联网+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有效融合,能够很好地突破时间、空间及人员的限制,以丰富的资源作为基础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样师生就能随时随地共享,理论课教学也能在丰富的资源下变得更生动,学生能借助碎片化时间来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思索与探究[2],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效果。

(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互联网+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之间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还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得以提升,从而真正有效优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在实施的时候,教师教学大多是以传统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也是纯理论知识,由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化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进行创新,这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自主学习、思考与探究,在有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提升教学实效,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三、“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措施

(一)教育主客体关系重构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要想真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期间一定要及时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学理念,将之前单向灌输式教学及时转向为师生双主体互动的教学理念,借助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重构来有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思索中得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师生有效互动、双主体开放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在课下自主学习与思考,而课堂之上则可以师生一同互动与讨论,及时解疑答惑,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期间,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3],通过教育主客体关系重构来有效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模式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二)接納新技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传统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3],是由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网络的开放性能够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变得越发丰富,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体验性与互动性。教师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候,自然也应该及时革新教育教学理念,主动接纳新技术,借由新技术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学生学习诉求,与时俱进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与改革,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问题作为导向,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改进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新媒体技术有效应用中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的学习与思索,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三)借助大数据技術提升教学效果

“互联网+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想实现有效融合,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还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大多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学也是灌输式教学,缺少鲜活有力的数据支撑。因此,教师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对学生展开更加具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法治观等理论内容的时候,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先为学生介绍此知识的内涵以及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正确观念,之后再借助网络上的数据信息来论证大学生的观念现状以及相关背景,同时联系网络时事热点数据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形成有效认知和理解,从而真正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四)借助新媒体平台提升教学效果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在推进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来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渠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理论知识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时候,考虑到其十分抽象难懂,可以借助“今日校园”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充分利用“今日校园”平台中的“精选课群”“在线研讨”“在线学习”“在线测试”等模块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3],这能有效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在全新教育平台上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有效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4]。同时,学生也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讨论热门话题、时事热点及政治事件,教师则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然后基于此来改进教学方法[5],从而为学生打造出一流的精品课程,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也面临着一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政教师在开展理论课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准确认识其带来的影响,树立起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教学模式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做好优势互补[5],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获得健康成长与进步,从而有效发挥出思政理论课的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华正高.关于高中化学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智力,2021(9):107-108.

[2]张永兰.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J].山西青年,2021(5):195-196.

[3]李霞.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2):4-7.

[4]刘佳卉.动手操作,培养美术“立体造型”意识[J].新课程,2021(19):164.

[5]杨艳秋.互联网+教育模式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1,23(2):168-169.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理论课思想政治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