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上不好公开课的原因及改进建议
2021-10-08周同广
周同广
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天天上课,却不敢上公开课,尤其上不好优质课,这其中不乏教龄很长、教学成绩很优秀的教师。他们在常规课堂中游刃有余,但上公开课时却十分紧张。这里,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探究成因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更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有所启发。
一、公开课定义及作用
公开课是有领导或教师参与观摩的课堂。对授课教师来说,公开课是展示自身教学思想和能力的舞台,也是开展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水平的契机。对学校来说,公开课是发现和培养教学新秀的渠道,是教师团队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从新课改层面上讲,公开课起到了课程建设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二、原因分析
教师上不好公开课,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公开课的意义和作用,将公开课与常规教学割裂看待,日常教学这样做,公开课那样教,致使二者之间产生鸿沟。
1.认知有偏,缺乏自信
常规课堂上,教师能挥洒自如,一上公开课就没有自信,担心自己的课堂不出彩,在领导和同事面前丢脸,甚至影响职称评聘。其实,领导听课是为了调研和指导,进而推进整体工作,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同事听课,是为了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要认识到,公开课不仅仅是公开评价教师的课堂,更是研究和争鸣的课堂,是自身和团队成长的良机。只有正确认识,才能抛开惧怕、树立自信,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当然,自信需要不断磨炼才能展现出来。有的教师想方设法逃避听课,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或者赛课活动更不愿意参加。没有平台、没有机会锻炼,便没有成长,更难有特色与风格,等到非上不可时当然上不好,怕也是常理。
2.基础薄弱,少了硬功
不管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首先需要教师身怀硬功夫——教师基本功,包括语言、书写、解读力等。
教师语言总体要求讲普通话,洪亮、清晰,文科类课堂语言侧重生动、幽默,理科类课堂语言要清晰、简明。书写主要指教师板书,整体要有科学编排,书写应及时,字迹应规范、工整、美观大方,才能对教学产生良好的辅助效果。解读力指教师解析教材的技能。一篇教学内容,被编者汇编入教材,必然有其价值和意义。
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入领会,通过阅读参考用书,通过对接课程标准,彻底弄清其内涵,然后结合学情设计教学。没有深入解读做支撑,课堂一定缺乏高度、深度和廣度。
以上教师基本功,都不是一日之功。
3.疲于应对,难生创意
我们在观摩优秀课例时,发现同样的教材,执讲者都有独到设计,让听者眼前一亮,让学生如润甘霖。由此可见,要想有好的课堂,必须有好的创意。
然而,很多教师常常只顾埋头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因循守旧,不想思考,更不去突破创新,待上公开课时,又要使用完全不同于日常的创意教学,临时抱佛脚,找来优秀案例模仿或照搬,“好吃难消化”,最终“东施效颦”。
三、上好公开课,功在平时
苏霍姆林斯基曾写过一位历史教师,他的公开课令教师们深受震撼,这位教师说:“我的每一节课都是用一生准备的。但直接准备这节课我只用了15分钟。”公开课应是教师厚积薄发的结果。教师把公开课与常规课统一起来,日常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教、敢创新,讲公开课时自然水到渠成。
1.端正心态不惧怕
我在实习期那年,师父让我代表本组参加校级优质课比赛,我很诧异。经过认真准备,效果还不错,组长也很认可,我的信心更足了。后来上的次数多了,反倒是听课人越多自己越来劲,人多证明大家认可与欣赏。现在想来,当时的课上得其实很浅薄,但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让我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磨炼,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指正,不断成长、进步、成熟。
2.夯实基础刻苦练
教师授课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能力,适应学科特点,形成个人特色。比如,书法要天天练,寻求名师指导,提升书写技能;信息手段要经常用,常摸索,时间久了,触类旁通;解读教材先要自读,研究参考,再读课标,读深悟透,常读常新,常有所得,能力自然与日俱增。
3.海纳百川常积淀
名师、专家的课堂,常常妙语连珠、旁征博引、设计巧妙,听课成了一种美的享受。这背后潜藏的是他们多年的阅读与思考、积淀与训练。我们的课堂,想要有内涵、有品位,自然少不了长久的积淀和丰厚的素材。哲学、教育、文史,广泛地读,认真地思,牢牢地记,让自己的头脑变成丰富宝藏,课堂上才有取之不竭的财富。
4.运筹帷幄学驾驭
驾驭课堂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决定课堂的实际效果。驾驭课堂不是独断专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要不吝笑容、营造氛围。面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冷静判断和思考,努力将偶发事件巧妙转化为课堂亮点。只有经过长期学习、借鉴、积累,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5.深入研读会创意
创意一定要基于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基于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把握。日常备课时,我们要多静心思考:按照常规,我们会怎么去教学?其效率和效果如何?在育人目标实现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通过思考,我们会对整个教学有新的认识和把握。接下来,我们再思考应当如何做才能提升课堂质量。如果没有好想法,我们可以借鉴名师、专家的方法,也可以与同事沟通交流,进而找到突破口。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创新方法得以积累,创意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我们的好想法、好做法,通过提炼和体系化,甚至能成为特色成果。这样,我们的教育艺术水平就提升了,公开课、优质课也就自然而然从常规课中升华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