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作为“越读”者:让名著阅读落地生根

2021-10-08王宜仁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保尔整本书名著

王宜仁

摘要

教师作为阅读者,首先应反躬自省,做视野广博的阅读研究者,引类譬喻的阅读唤醒者,勾连生活的阅读反思者。教师更要有的放矢,成为“越读”者。依托思维导图,把握梗概重点,合理规划设计,阅读持之有序;链接教材读,教研组共读,共筑阅读新生态;内化倾吐,写好读后感,荟萃阅读精华,写好下水文,漾开源头活水。

关键词

教师 “越读”者 初中名著阅读

一、随性而为——不容忽略的事实

为了落实校园“真阅读”工程,本校语文组对全校七、八年级的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情况网络调查。

教师网络调查问卷如下:

学生网络调查问卷如下: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多数语文教师比较喜欢《平凡的世界》《儒林外史》等经典名著,对《苏菲的世界》《寂静的春天》等哲学类、环保类名著及《猎人笔记》《名人传》等外国名著则兴趣不大。没有一位教师真正阅读完教材规定的36本名著。教师对名著阅读教学落实的情况不容乐观,真正按要求落实阅读教学的教师不到三分之一。广大一线教师认可阅读文学名著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夯实学生文学基础的重要作用。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没有时间读。接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建议学校给语文教师配齐36本名著,对当前名著考查有疑虑,认为考得过难过细,有些海里捞针之感。

多数学生喜欢阅读名著,能认识到阅读名著对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的重要作用。相比较而言,学生更为喜欢《海底两万里》《红岩》《水浒传》等情节跌宕、趣味性强的名著。真正完整读完、读熟一本或几本名著的学生几乎没有。多数学生反映,语文教师大多用PPT介绍一些关于所读名著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很多学生也没有坚持读。近一半学生提出作业太多,没时间读。

概括言之,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落实名著阅读的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语文教师的阅读现状实在不容忽视。

1.没有时间怎么读?

在一线语文教师中,对名著阅读抱怨者有之,挖苦者有之,漠然置之者有之。

一次八年级备课组教研活动中,部分语文教师对话如下:“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阅作业,每学期光八大八小十六篇作文已经十分耗费精力,哪有时间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哪有时间读?学生课业负担这么重,教材上的课文都未必学得好,哪来精力和必要读那些大部头的长篇名著?”“考就考呗,学生没时间读就不读,大不了考前让学生突击背练习题。”

正因如此,学生在考试前突击背题应付已然成为常态。

2.名著量大怎么教?

和单篇文章教学相比,名著阅读内容体系庞大,教学难度大得多。自2017年全国统一推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以来,虽说已有不短的时间,但仍有很多一线语文教师未能对教材上推荐阅读的必读和选读书目做到完全熟悉,一直在名著外围打转,多数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落实上缺乏应有的能力支撑。

3.考查太难怎么办?

某市中考名著简答题回放:孙悟空踏上取经之路后,曾几度返回花果山。请选择其中一次简要叙述。

应该说,学生若不读原著,这道简答题难得高分。这样的考法对打击“假阅读”,弘扬“真阅读”可谓善莫大焉。但这样考查是否合适呢?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对精读、略读和浏览三种状态进行了规定,指出“浏览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从学生的阅读实践看,名著阅读当属“浏览”,对其考查,应该从“浏览的评价”入手。即使真读了原著,学生在高度紧张的考试中也难得记牢大部头名著中的某一细节,这类考查有刁难学生之嫌。

一定程度上说,当前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壁垒和瓶颈在于教师自身,在于教师名著阅读教学素养的薄弱和指导学生阅读的无力。学生如何才能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文本阅读?教师如何辨别学生对整本名著是真读还是假读?学生阅读之后收效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教师在带领学生走进名著前应该思考的。教师对整本书的精准指导是学生有效阅读的前提。如果说阅读是一场赛跑,语文教师应该做善跑者,甚至是抢跑者。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好“越读”者,实现超越学生的阅读。

二、反躬自省——教师作为阅读者

文学名著深厚广博的文化和思想内涵,决定了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汲取书中蕴含的丰富精神营养,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文学名著体广量大,决定了教师要施以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就不同体式、不同阶段的名著阅读给予特定的指导引领。

同时,与微观层面的单篇课文相比,名著阅读教学应从宏观着眼,以各章节为经,以贯穿全书的人物、思想、写法为纬,指向对整本书的把握。因此,语文教师更要厘清自身角色定位,担当好以下角色。

1.视野广博的阅读研究者。

语文教师是名著阅读教学的执行者,需要高屋建瓴地阅读先行。教师不应该泛泛粗读,也不应该休闲式地随意翻阅,而是要着眼于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光拘泥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要关注名著中蕴含的指向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具有文本特质的语言内涵和表达。教师开展名著阅读前,要尽可能以专业阅读者的身份,全面阅读整本名著,系统梳理研究人物、情节等,归纳总结主题和写作特色。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先行扩大视野,跳出名著本身,阅读相关助读书籍。例如,如果阅读的是《水浒传》这类古典名著,教师可以辅以阅读《小说门》《中国小说史略》等相关小说理论著作,提升阅读能力;还可以阅读诸如《鲍鹏山品水浒》等小说解读类书籍,及时了解最新阅读成果。总之,教师既要读原著,读理论,读解读文字,更要做一个尽可能专业的研究者。只有读得深,读得透,教师才能厚积薄发,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2.引类譬喻的阅读唤醒者。

不可回避,当下网絡普及,电脑、智能手机占领信息交流媒体平台,随之引发的碎片化阅读挤占了本该属于书本阅读的时空。加上学生进入初中后课业负担加重,使得大部分学生没时间阅读名著,不愿意读名著,更遑论读整本书了。相当数量的中学生与整本书阅读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教师必须唤醒学生进入沉睡休眠状态的阅读之心,点燃学生心中的阅读之火,引导学生爱读书,耐心读书,读好整本书。

例如,教师执教名著《简·爱》导读,可用生动、故事性的语言引出小说主题,让学生对这本书产生强烈的好奇,唤起阅读冲动。教师引导学生爱上读书,首要的是让学生感悟到读书之乐,享受到读书之趣。因此,在名著阅读课上,教师要担当好唤醒者的角色,唤醒学生的阅读热情,引领学生迈出整本书阅读的第一大步。唤醒学生的阅读自觉,意味着名著阅读教学成功了一半。

3.勾连生活的阅读反思者。

与单篇课文的教学相比,整本书阅读教学给学生的精神滋养更丰盈、更深刻。阅读在心中,改变在生活。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保尔的三段恋情对其成长及整个人生的重要意义,对于处于青春期的懵懂的八年级学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阅读《水浒传》,教师可以联系《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思考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斗杀西门庆等情节若是发生在今天,该如何评价,进而从明理导行角度引导学生遵规守纪,做守法公民。

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需要做勾连生活的阅读反思者,打通经典与生活的脉络。言为心声,创作者依托文字表达生活,阅读者则需要借助生活理解文字。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后,教师要勤于思考,提炼作品中的精神养料和生活哲理,将作品引向人生,带入生活。

三、有的放矢——教师成为“越读”者

导而不读则浅,读而不导则困。教师作为名著阅读的发起者,真正读进去,底子厚,心里实,教起来方可得心应手。贯彻课标理念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真正把名著读懂、读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必须直面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己之昏昏,岂能使学生昭昭?要想扎实有效地落实名著阅读,除了思想上重视,教师作为阅读者,还得坚持读下去、读进去、读出来,做个真正的“越读”者。

1.教师成为“越读”者,试读引路。

教师作为“越读”者,应该在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阅读。

(1)依托思维导图,把握梗概重点。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事实上,并不是人人都能轻易绘制关于某本文学名著的思维导图,尤其是在阅读诸如《水浒传》《西游记》这类长篇小说时。教师在阅读完一定章节的名著内容之后,按情节、人物等角度画出章节梳理思维导图、局部分析图;在读完全书之后,系统地画出全书的情节思维导图,或是比较详尽的全书分析图。教师只有亲自画图,才能体会到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中的妙用;也只有真正体验了,才能明白:关于整本书情节脉络的思维导图适用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名著的读前展示;关于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适用于《创业史》《骆驼祥子》等名著的读前展示;关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全景式的思维导图适用于《湘行散记》《猎人笔记》等名著的读前展示。教师依托思维导图,胸中有丘壑,能更好地把握梗概重点。

(2)合理规划设计,阅读持之有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沉重课务以及诸多教学外的纷繁事务,对语文教师来说,坚持阅读,更显不易。但对于喜爱阅读的人而言,不是缺少时间,而是缺少规划和坚持。君不见,校内、课外,手机不离手的一线语文教师大有人在。坚持名著阅读,也是对沉迷手机等现象的有效纠正,否则,教师也无法切身体会学生在课业繁重的情况下坚持阅读、远离网络诱惑的艰难。阅读时间,每个阶段阅读的篇章内容,“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阅读速度,甚至最终的阅读自评情况等,均要做好规划。通过整体规划,教师搭建起阅读推进的框架,做到目标、重难点明确。

2.教师成为“越读”者,探索提升。

基于阅历和文学底蕴等因素,教师的阅读能力应该是远高于学生的。但事实上,就对新事物的接受力而言,与学生比,教师并没有太多优势。依托教材资源,发挥教师群体智慧,是基于“教”的角度提升教师名著阅读素养的应有之意。

(1)链接教材读,熟悉的地方有风景。

教材是教师的教学凭借。教师依托教材切入名著阅读,是落实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基于课文内容的链接阅读,如近水楼台先得月。为更好地阅读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7—19章中保尔在瘫痪失明时选择拿起笔作为武器的举动,可以链接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二首》中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把保尔的人生观和普希金、弗罗斯特的生命观进行链接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将《外国诗二首》的思想内核和保尔的人生选择进行对话比照,深刻体会“钢铁”的真谛,从而理解保尔自立自强人生轨迹的必然和应然,避免流于假大空的口号式称颂。

读与写本应“一家亲”。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二章中对保爾一系列动作的描写:“他耐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悄悄地攀住樱桃树,溜到列辛斯基家的花园里……”这一部分可以链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部分的“抓住细节”:要写好人物、景物、事件,就要学会抓住细节,就要做到真实、典型、生动。教师从写作指导角度解读,更好地契合“教材是例子”这一理念,赋予名著文本更广泛的范本内涵,开发了便捷可取的素材资源。

(2)教研组共读,共筑阅读新生态。

阅读不是一个人的狂欢。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发挥群体智慧集体共读,是当前语文教研组备课时不可或缺的研修内容。教研组内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读懂、读好所要导读的名著,因此需要集体研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笔者所在的教研组采用每周一人主讲、集体研讨的方式,对任教年级的每一部名著都进行了集体书友共读。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一位对名著熟读精思过的教师设置了研讨话题:①保尔一生四段传奇的经历;②保尔一生三段刻骨的恋情;③保尔一生两位重要的导师;④保尔一生一种不屈的性格。

以沙龙的形式,用两节课的时间,每一位教师就所读所想进行交流碰撞,达成共识。如遇假期等,教师尝试网上书友共读,最终形成阅读纪要,印发给组内每位成员,便于备课、上课参考。教师进行书友共读,为落实名著阅读教学创新了形式,开拓了空间,积累了大量的名著阅读素材,为名著阅读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教师成为“越读”者,内化倾吐。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阅读名著的终极目标在于涵养精神、启迪人生。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原来静态的识记性阅读转变为动态的理解性阅读,促使学生將名著阅读的内容转化为语言运用和思想表达的材料。读是积累和涵养,写是倾吐和表达。教师将名著阅读和表达相结合,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提高教师施教水平有一石二鸟之效。

(1)写好读后感,荟萃阅读精华。

一般情况下,学生读过名著之后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写读后感,以达到重温内容、加深理解的作用。有的学生阅读不深不透,只好介绍一些所读名著的大概内容,再加上一点感受了事。

教师要基于每一本名著的特色,从思想内涵、写作特点、人物形象等各个角度,充分发掘名著的内在价值。教师可以对名著的精妙章节进行个性化赏析,如以“我心中的保尔”为题,结合精彩章节撰写保尔的形象评价;也可以以所读名著为切入口,撰写作家作品的鉴赏式评价,如以“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遥”为题,结合《平凡的世界》探讨路遥作品风格及其笔下展现的芸芸世态;还可以对多本名著的共性进行探究性比对挖掘,如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为题,对《平凡的世界》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进行综合探究思考。

(2)写好下水文,漾开源头活水。

教师写好下水文,是写作指导不可或缺的指定动作。这里所说的“下水文”,和上述的读后感不同,是基于写作指导而言的。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习仿写”,教材上明确要求模仿《背影》《秋天的怀念》的写法写一篇作文,即借鉴学过的课文进行模仿写作。如果教师模仿《平凡的世界》,就开篇孙少平的艰难高中生活写作《我的高中生活》,相信一定会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写法上的内化吸收。这无疑比写其他内容的下水文要接地气得多。

教师在写作指导中,以名著相关内容为写作素材,指导示范,拓宽写作指导领域,巩固了名著阅读所得,实现由“越读者”到“写作者”的升华,荡名著阅读之舟,漾写作源头活水。名著阅读促进写作,写作夯实名著阅读,从而真正实现将名著阅读的内容转化为语言运用和思想表达的材料。

名著阅读已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教师应成为优秀的“领读者”,摒弃急功近利,杜绝浮光掠影,真正发挥文学名著涵养身心、滋养成长的重要作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定会落地生根,馨香满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和安中学)

猜你喜欢

保尔整本书名著
《论语》整本书阅读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救朱赫来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