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站的AI续写火出圈,《人民日报》评“万物需有尺度”

2021-10-08刘志新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尺度机器

刘志新

时事引读 >>

诸葛亮开战斗机,老子研究三体;林黛玉大战孙悟空;孔融让梨却因一个梨引发了血案;蒲松龄笔下的狼袭击了多个城市无人能敌;为孩子买橘子的父亲在月台摔倒暴毙……这些“熟悉又陌生”并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都来自AI续写,并在B站等一些平台引发热议:“实在让人叹为观止!”“碳基生物写不出这样的文章。”AI写作能力已经这么强大了吗?人类作家饭碗还能保住吗?AI创作到底靠不靠谱?对此,《人民日报》评论说:“没有主观能动的人,就不存在艺术。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人都是实践着的个体,是社会、历史的存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工智能可以成为人的延伸,可以‘制造属于自己的作品,但很难成为社会真正的主角。毕竟,这一切都由人创造和规制,我们才是万物的尺度。”

素材聚焦 什么是AI创作

AI创作也就是机器人写作,这是一种拟人化的說法,实质上是指通过一定的计算机程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自动化的分析、处理和加工,从而生成一篇较为完整的文章。本质上,AI续写并非原创,而是电脑通过我们创造出来的文字,加以复制组合产出的新文章。也就是我们创造的东西越多,学习后的AI越强。所以那些荒诞的剧情、神奇的转折、充满深意的结局,都是人们预设之下的产出。

素材链接 新闻写作机器人

在新闻业中,新闻算法程序或所谓的新闻写作机器人早已实现广泛应用。这些程序除了能撰写和发布新闻资讯外,还能基于用户的新闻信息消费行为特征,对后续新闻主题进行智能化筛选和推送,让新闻信息分发更加准确有效。

【考场仿真试题】请就“机器与人”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范文片段示例】AI续写的作品,或啼笑皆非,或毛骨悚然,给我们惊吓,亦有惊喜,更引发我们关于机器与人的思考。我们创造机器,机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科技的发展,让机器更智能化、人性化,机器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文学艺术的独特性,决定了机器是无法替代人来独立完成创作的。没有情感的机器,不管组合出多么华美的辞句,都缺乏灵魂。

【其他适用话题】人工智能 科技发展 艺术创作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尺度机器
机器狗
机器狗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未来机器城
宇宙的尺度
9
室外雕塑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