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书咖《美的历程》《美学散步》《诗论》赏读
2021-10-08
凯茜小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美学教育的高度重视,一些省份已经纷纷宣布将美育纳入中考范畴,这让我们不得不对美育引起重视,不仅如此,美学教育也已经在高考中渗透了,真的!你看,2021年新高考Ⅰ卷材料阅读已涉及了“拉奥孔”,更重要的是这篇选段的出处——《诗论》,这不就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大作吗?然而在美育大潮来袭的当下,你真的了解“美”吗?美学教育仅仅是美术、艺术吗?仅仅是画画、雕刻吗?No!美是一种学说,一种学术,更是一种能力。荀子说“性无伪则不能自美”,庄子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都是他们对于美的理解和认识,那你对美有怎样的认识呢?你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吗?今天,就跟小编一起畅游中国的美学书咖吧!
《美的历程》·读一书而知中华五千年之美
作品简介:《美的历程》是对中国数千年的文学艺术所做的鸟瞰式的宏观美学把握,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之美”;先秦的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之“浪漫主义”、人(文)的觉醒、佛像雕塑、山水绘画三品类等重要观念,蕴含着中华历史、哲学、艺术、美学的无尽宝藏,发前人之所未发。这本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它也是202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学生推荐书目之一。易中天回忆当年《美的历程》带给他的心灵震撼时曾说:“以几十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著名哲学教授冯友兰先生称赞此书是几部大书(美学、美术史、文学史、哲学史)的集大成者,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精练浓缩的概括,“一部死的历史,你讲活了”。不过,李先生早年这样说:“有的人看我写文章很快,以为这是天分,其实我是下过笨功夫的。”
作者简介:李泽厚,当代著名美学家、哲学家、思想学者。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他的著作如《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美学三书》(包括《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等,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极大的人文关怀。《美的历程》是作者毕生的扛鼎之作,也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出来,既感性又亲切。1986年,《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即为“请听北京街头书摊小贩吆喝声‘李泽厚、弗洛伊德、托夫勒……”。可见李先生的美学读物广受欢迎的程度。那时,李先生每有美学新作发表,朋友和学生们都奔走相告。他在大学办讲座,连走廊都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
经典再现
卷首语
中国还很少有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做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屈原、陶潛、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吗?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那么,从哪里起头?得从遥远得记不清的时代开始。
金句收藏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感伤、悲痛、恐惧、爱恋、焦急、忧虑,欲求解脱而不可能,逆来顺受又不适应。
·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也才愈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狞厉的美。
·龙飞凤舞——也许这就是文明时代来临之前,从旧石器渔猎阶段,从母系社会通过父系家长制直到夏商早期奴隶制门槛前,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飞扬着的史前期的两面光辉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图腾旗帜?
·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
小编推荐语:《美的历程》是一部说不完道不尽的美学著作,这部著作凝聚了中国五千年的,或狞厉,或温情,或奔放,或浪漫的文化,李泽厚先生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形式让它们从笔下汩汩流出。美,就在我们身边。
《美学散步》·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作品简介:《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一生最重要的美学论要汇编,字里行间都充满诗意与逸致,是中国美学的经典论著。武侠小说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主角进入一个与世隔绝之处,发现失传已久的武学秘籍,即便之前只会点三脚猫功夫甚至是毫无根基,照书练习之后也能成为绝世高手。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则可称之为一部“美学秘籍”。书中以诗意的语言揭开艺术的奥秘,没有学术论文的枯燥,却处处闪烁着真知灼见,所以即便之前对艺术不甚了解,读罢也可使人大大增进“美学修为”,让读者对美和艺术的认知进入一个不俗的境地。
作者简介: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他和朱光潜并称为“20世纪中国美学界的双峰”。他出生于1897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后又留学德国学习哲学和美学,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直抵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回国后,他担任南京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1952年,他改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史教授直至逝世。他还发现和扶植了当时还是文坛新秀的郭沫若。
经典再现
空灵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杆,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李方叔词《虞美人》云:“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李商隐词:“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风雨里,近清明。”风风雨雨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境,是画意。中国画堂的帘幕也是造成深静的词境的重要因素,所以词中常爱提到。如韩持国的词句:“燕子渐归春悄,帘幕垂清晓。”
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司空图的《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他的一首《饮酒》更能表现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爱酒,晋人王蕴说:“酒正使人人自远。”“自远”是心灵内部的距离化。然而“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且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可见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到“真意”。
金句收藏
·深广无穷的宇宙来亲近我,扶持我,无庸我去争取那无穷的空间,像浮士德那样野心勃勃,彷徨不安。
·从魏晋六朝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采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
·音乐领导我们去把握世界生命万千形象里最深的节奏的起伏。
小编推荐语:对于这样一位浸润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大师以及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日益强大的现代化的机器轰鸣声中,也许难以再现了。然而,如何在愈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吗?而《美学散步》正好能给我们以这方面的启迪。
《诗论》·中国最美的意境都在这里
作品简介:诗歌素有“文学艺术王冠”之称。探讨诗歌基本构成法则与发展规律的诗学理论,一向被人们看作整个文学艺术理论的核心。《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其中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作者简介:朱光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学术大师,他在美学、诗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翻译学等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朱光潜以他有关古今中外诗歌的丰富知识,在《诗论》中分析了诗的起源、诗的境界,诗与散文、音乐、美术的区别与联系,并对我国旧体诗的节奏、声韵等问题作了详尽的探讨。朱光潜在后记中说:“在我过去的写作中,自以为用功较多,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还是这本《诗论》。”
经典再现
诗与谐
“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以为中国戏剧导源于巫与优。“优”即以“谐”为职业。在古代社会中,“优”(clown)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优常占要角。古代王侯常有优跟在后面,趁机会开玩笑,使朝中君臣听着高兴。中国古代王侯常用优。《左传》《国语》《史记》诸书中都常提到优的名称。优往往同时是诗人。汉初许多词人都由俳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
……
“对于命运开玩笑”是一种遁逃,也是一种征服,偏于遁逃者以滑稽玩世,偏于征服者以豁达超世。他们都是以“一笑置之”的态度应对人生的缺陷。豁达者在悲剧中参透人生世相,他的诙谐出入于至性深情,所以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滑稽者则在喜剧中见出人事的乖讹,同时仿佛觉得这种发现是他的聪明、他的优胜,于是嘲笑以取乐。这种诙谐有时不免流于轻薄。豁达者虽超世而不忘怀于淑世,他对于人世,悲悯多于愤嫉。滑稽者则只知玩世,他对于人世,理智的了解多于情感的激动。豁达者的诙谐可以称为“悲剧的诙谐”,出发点是情感,而听者受感动也以情感。滑稽者的诙谐可以称为“喜剧的诙谐”,出发点是理智,而听者受感动也以理智。中国诗人陶潜和杜甫是于悲剧中见诙谐者,刘伶和金圣叹是从喜剧中见诙谐者。嵇康、李白则介乎二者之间。
……
丝毫没有谐趣的人大概不易作诗,也不能欣赏诗。诗和谐都是生气的富裕。不能谐是枯燥贫竭的征候。枯燥贫竭的人和诗没有缘分。但是诗也最不易谐,因为诗最忌轻薄,而谐则最易流于轻薄。
金句收藏
·诗本身是趣味性情中事,谈到究竟,只能凭灵心妙悟,别人和我不同意时,我只能说是趣味的不同,很难以口舌争。
·散在字典中的文字,无论其为古为今,都是死的;嵌在有生命的谈话或诗文中的文字,无论其为古为今,都是活的。
小编推荐语:本书处处是极其精微的辨析和批评,提出观点时是直指关窍的犀利直爽,令人读后酣畅至极。对于朱光潜先生的另一本著作《谈美》,我们亦刊登過专题《朱光潜:凡是艺术家都须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教育部指定必读书〈谈美〉素材发现与运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意林·作文素材(合订本)》第37卷“名篇赏读”栏目中看到。
美学书单大放送
朱光潜《谈美》《西方美学史》
李泽厚《中国美学史》
王朝闻《美学概论》
张法《美学导论》
叶朗《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
康德(德国)《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德国)《美学》
鲍桑葵(英国) 《美学史》《美学三讲》
席 勒(德国) 《审美教育书简》
帕 克 (美国)《美学原理》
(偷偷告诉你,暑假就是用来赶超的,快点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