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数学阅读,提升学科素养
2021-10-08林红梅
林红梅
【摘要】阅读是小学阶段重点培养的能力,阅读不仅是对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作用明显,在数学学科教学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阅读成为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当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数学阅读,就能够培养出良好的数学感觉,在审题时会更加准确.阅读在数学中的应用体现在文字阅读、图形阅读、符号阅读.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点教学的同时,要将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作为重点工作.
【关键词】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数学阅读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在教材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延伸,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并且逐渐具备数学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数学素养的教学目标.而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与阅读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之后,能够完成计算题的巧妙解答,并且对同样的数学题用更为简便的方法解答出来,帮助学生培养强烈的数感.此外,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审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具有了审题的能力,才能弄清楚题目中数量与数量等重点信息之间的具体关系,尤其是在问题的解答上,数学阅读能力的作用发挥更大[1].
一、小学数学应利用数字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通过阅读培养数感,培养学科素养
计算题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能接触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就像语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一样,数感也能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数学的学习.学生阅读题目的过程,是理解题目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通过有效的阅读,学生能够把握题目中包含的数学信息和问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数感,做到看过一遍题目就能大致了解所给知识点和所考查的知识点.例如,在讲“升和毫升”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一个容器中装有800毫升水,另一个容器中装有300毫升水,两个容器内的水相加在一起,有多少毫升水?学生在看完题之后,给出了很多不同表达方式的答案,有的学生说是1.1升,有的学生说是1升100毫升,有的学生说是1100毫升,还有的学生说1110升.同样容量的数,学生通过思考给出了相同答案的不同表述方式,并且所得到的答案都是正确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一样的答案在数学中是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示的,可以是整数、分数和小数,这就让这几种数字间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学生会慢慢明白一个数多个层面的含义,对于数字的认识更加丰富了,而自己的数感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起来.这道题的解题中就使用到了符号阅读.
(二)通过数感寻求简化算法,提升综合素养
在进行小学计算题教学的时候,经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数感,而学生就会在数感的基础上,找到更加简便的解题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充分阅读题目之后,才会去思考更多的解题方法.例如,在进行凑十法计算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哪两个数字相加起来的和是整十,并且将所有的组合方式列出来,这样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就会因为数感而产生连锁的反应.如看到“4+( )=10”时,就会在脑中出现“6”这个答案.这种数感会在多位数计算时沿用,如在算“5+4+6=?”这道计算题的时候,学生就会这样计算——“5+(4+6)”,这就是通过阅读培养数感的作用.而通过阅读产生的数感在乘法计算中同样适用.要让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在脑中牢记乘积是整百整千的两个数,这样的数感在小数乘法中也是非常适用的.
二、通过解决问题的阅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通过文字阅读细节抓住问题核心
在小学数学的众多题型中,应用题是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可以通过将其融入生活情境中进行解答.对于应用题的解答,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审题.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是需要教师在讲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培养的,在学生进行读题前,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在读题的时候注意找出题目中有用的数学信息,还要关注数学信息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变化,同时还要注意数量单位,学生审题时注意这些细节的过程,就是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换句话说,学生能够在读题的时候找到关键条件,那么把握题目就更加容易了.例如,芳芳家养了公鸡24只,养的母鸡是公鸡的3倍,芳芳家养了多少只母鸡?学生在审题时,要仔细找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公鸡24只,母鸡是公鸡的3倍,这样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算出母鸡的数量了,这样的阅读会让应用题解答起来更加方便准确.又如,李大伯家养绵羊24只,养的绵羊是山羊的4倍,李大伯家养了多少只山羊?学生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在读题的时候,就要看到两个重要的数学信息——绵羊24只,是山羊的4倍,之后根据所学知识将山羊的只数看成1倍数,养的绵羊是山羊的4倍,求1倍数,用除法就能够轻松算出山羊的只数了.对于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解决问题中的计算不是难点,他们并不缺少计算能力,而是很多小学生在阅读题目上败下阵来,由此可见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对应用题的解答起着重要作用.
(二)通过阅读训练完成举一反三
在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在小学生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给予更多关注.所以,在进行数学阅读能力训练与提升中,可以通过导语的训练完成[2].在进行数学阅读导读问题设计的时候,教师要在简单归纳知识点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引导与鼓励学生对新旧知识点的关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迁移拓展、类比分析探究数学学习的价值.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建立数学模型、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从而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如,在教学“圆柱的體积”时,教师可以在导读中设计如下问题:(1)长方体的体积是如何进行计算的?(2)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3)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4)圆柱的体积是如何推导出的?学生依托问题,通过阅读教材进行类比分析将直柱体的体积公式进行整合,同时也借助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进而理解圆柱体积的推导,搭建新旧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又如,在教学“和差”问题时,很多学生都会表现得很踊跃,在问题设计的时候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1)花花在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的平均得分是95分,数学比语文多得8分,花花的语文与数学分别得到多少分?(2)知道两个数的和与差,求两数的公式是什么?(3)花花的语文、数学、英语共得到288分,数学与英语共得到197分,英语与语文共得到189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各得到了多少分?学生根据已学习的公式进行推导运算,能够巩固两个数和与差的知识点,对三个数的运算进行推导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