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上能去哪儿买一罐云吞面

2021-10-08李想

当代工人 2021年6期
关键词:士绅市井中产阶级

李想

势弱的市井文化

上个月,广州“超级文和友”正式开张。这是一座主打民俗小吃和市井文化的复合型美食广场,一开张便成为广州最热门的“探店目的地”,每天都有上千个号排队。在一波波热闹的探店风潮中,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已然被奇观化。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座坐落在广州市中心的市井美食广场是城市士绅化(中产阶级化)的一种体现——虽然广州超级文和友是一座主打平民特色的市井美食城,但其市中心的选址、主题乐园似的装潢,都指向了中产阶级的消费习惯和审美。

士绅化对一座城市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议题。

一些声音认为,士绅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另一些声音认为,士绅化是资本压制土著文化的表现。与早期许多社会学学者所担忧的一样,现代城市的士绅化背后,存在着明显的阶级冲突。

首先,由大公司和大商场构成的城市商圈必然会提升周边的生活成本。日渐高涨的租金和日常开销会挤走大批小商户和原住民,最终导致城市中好的地理位置都被中产阶级和外来资本所占据,无法负担更高生活成本的人只能离开。

一般而言,城市士绅化由资本牵头主动入驻,但也存在被动的时刻。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打击下,很多“苍蝇小店”和家族老字号没有足够的资金熬过漫长的闭店期。面对不可抗力,市井所背负的阶级资本差异被具象化成一个个拆掉的招牌,取而代之的,往往是资金更稳定的连锁品牌。

比起资金雄厚的公司集团,市井文化显得如此不堪一击。那么,我们又为何要维护脆弱的市井文化?

在无数影视作品中,我们早就被市井的魅力深深触动过。像在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苏丽珍经常拿着绿色保温罐去楼下的摊档打云吞面,然后和周慕云在窄窄的楼梯间相遇。正是这种市井的场景设计,最能让观众感受到涌动在空气中的暧昧情绪,以及一座城市的特别之处。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建设,正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步入一個怪圈:街道上开了越来越多只做外卖不做堂食的“厨房”;菜市场在消失,外卖软件的卖菜站点在增加;商场愈发万能,可以容纳饭店、书店、咖啡店、服装店、电影院,而商场门外却是水泄不通的水泥路,和乱七八糟的共享单车。

一座城市的人情味,正在被商业和互联网逐步瓦解,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范围和信仰也在加速缩小。

人往高处看

现代都市人生活的一大特点是:人往高处看。所谓“人往高处看”,指的是人们对高楼林立的大城市普遍的向往。

知名建筑师冯果川在《人类居住简史》中指出,建筑是权力的象征。世界上有很多建筑以最高、最大来标榜自身,这背后实际上是权力崇拜的逻辑,“城市之间在攀比摩天楼的数量和高度,这是为什么?因为摩天楼的高度能够以一种绝对的量化指标来彰显其主人的力量。”

正如东方明珠之于上海,小蛮腰之于广州,帝国大厦之于纽约……人们倾向于将这些魁梧高耸的建筑视为一座城市的地标,恰恰暗含了对权富的向往。

在一个维度上,士绅化意味着一座城市正在变得更有经济实力。高楼大厦、大型商场、高架桥的交织构成了职员社会和商业社会的运作。一切朝着金钱和名誉前进,有序且冷静。

那么,开在广州中心地带,被高耸的写字楼和综合型商场环绕的超级文和友,是否就意味着它将市井文化推上了台面?事情并非那么简单。与其说市井文化终于在市中心有了一席之地,不如说它被包裹在了现代消费主义之中。

开在文和友里的市井食肆确实更时髦、更规范、更流程化了,却也失去了那种始于街道,活跃于邻里之间的原生淳朴气质。原本的市井食肆也许并不如商场正规,但其承载的人情烟火却是真诚朴实的。街头巷尾的小店里,人们去拉家常,熟人之间可以赊账,男女老少无差别入座。而在市中心的一座市井美食广场想必是更流程化,且更嵌入互联网时代的。顾客从四面八方赶来体验,也就不存在拉家常、赊账、留饭等真正的市井食肆具备的社交功能,最终只成为年轻人又一枚虚拟社交货币。

保护市井文化内核的责任或许不应该落在一家商家肩上,相反,市井文化也不是一家商家能裹挟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套带有中产阶级意味的消费主义体系正在改造着城市人文。

广州文和友并不是个例,佛山的岭南新天地、北京的南锣鼓巷和前门、成都的宽窄巷子,都是一种带有中产阶级意味的市井还原。这种以商业为目标的街道建设,正被越来越多城市所吸纳。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严飞在《社会是一件艺术品》中分析道:“城市的信仰变成了一种简单粗暴、经济主义至上的城市发展趋同化表现,对‘繁荣的追求,成了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唯一指标,而完全舍弃了‘神韵这一特质。”

摩登大厦、高端商场、精致的商业街已然成为一套新的城市审美系统。它们看似花样百出,实则为了资本运作而服务。不知不觉地,城市的特质被消磨,人们的生活被画地为牢。

如果钢筋水泥是未来都市的必备,如果高楼大厦在100年后也会成为另一种“市井文化”,那么这其中最核心的,恐怕还是人文关怀。可惜的是,至少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看似非常接近,实则早已被科技制造的便利所取代。

作为现代城市的一种景观,把历史人文浓缩在一个精美的水晶球里,或许只是“文和友们”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方式。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当互联网以社交媒体、扫码点单、无现金支付等方式入侵传统文化后,我们拱手让出了什么?

我们让出了去了解一个陌生人,去沉浸在一种陌生文化中的耐心。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最大的用途,变成了金钱。

还记得在《流浪地球》里,极端天气破坏了地球的生态,人类迫不得已建造了庞大的地下城,蜗居泥土之下。我们看到“人造王府井”时发笑,看到以假乱真的赛博教室时惊叹。然而屏幕之外,还没等到末世找来,我们就着急地用人造景观先把自己给圈了起来。

猜你喜欢

士绅市井中产阶级
市井生活是一首诗
市井有趣
圩角老街印象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浅析清末立宪运动前后的士绅政治转型
清代贵州团练与地方政治
在广藏市场,看首尔市井生活
对于士绅在“双轨政治”中的作用的分析
近代民教冲突中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