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振宇|得到APP创始人

2021-10-08

当代工人 2021年6期
关键词:知恩图报罗振宇知识分子

罗振宇|得到APP创始人

我经常被别人问起,为啥要读历史?中国古代有一个说法叫鉴往知来,就是了解了历史,就知道了未来。这话在中国古代还能成立,但是现在呢?新技术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变量了,搞懂过去和预测未来恐怕已经关系不大了。那为什么还要读历史呢?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说:“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过去做过什么,从而告诉我们人是什么。”历史是人性充分展开的舞台,各种极端情况下人性的表现,在历史上全部出现过。我们一生所能遇到的只是九牛一毛。所以,如果非要说历史有什么用,历史也许无关过去和未来,但历史确实能帮助我们理解现在。

归去来|豆瓣网友

以现在短视频流行的趋势,未来的人很有可能输入信息主要靠视频,表达自己也主要靠视频。那文字能力在未来是不是就不重要了?过去100多年,教育家、政治家好不容易让大众学会了认字、阅读和写作,这份努力未来是不是也就没价值了?文字作为过去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载体,它的价值不仅始终存在,而且会因为掌握的人变得少了,价值会越来越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当白话文成为主流,这是好事,但那些熟练掌握文言文的人,能够阅读古典文献的人,你说他们的竞争力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呢?当然是提高了。

尤克里里|微博网友

薛兆丰说:“只有知识分子可以坚持己见。”知识分子坚持己见,是为社会提供某一个方向上的见解,而且可以不接受现实的修正。历史上有一种成功的知识分子,就是一生坚持一种理念,不断深化,最后成了旗帜,然后名留后世。但是,如果你不是知识分子,就千万不要这样做。不管刚开始是怎样想的,有能力不断看到新的事实,接受现实的修正,头脑同时可以接受多个、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论的影响,这才是能做成事的人的样子。过去我们总说,又会做事,又会说话的人太少了。但今天看来,也许这个现象还可以反过来解读:会做事的人,往往要在脑子里保持一点儿观点的模糊性,所以显得不会说话而已。

晨读英语|微博网友

人类社会有一种基本的道德準则,叫“知恩图报”。也就是受了谁的恩惠,就要回报谁。这个准则在熟人社会是可以运行的。比如今天你家人帮我家盖了房子,明天我家人就有义务帮你家打井。但是进入现代之后,陌生人社会来了,知恩图报的链条就断了。比如,在城市里你帮助了一个过路的人,只能是出于善念,不能指望也指望不上将来他回报。最近我看到某个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很受启发。主人公帮了人,对方千恩万谢,说必有后报。主人公说,不必,你不用回报我,以后你有条件了也这样帮助别人,把我给你的这份善意传递下去就好了。

猜你喜欢

知恩图报罗振宇知识分子
十二生肖·狗
一座“人桥”打动罗振宇
1分钟决定一生
从罗振宇那学到的三个方法:太聪明的人需要对抗世界
从罗振宇那学到的三个方法:太聪明的人需要对抗世界
罗振宇“得到”了,知识付费焦虑了
素材积累·词语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