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打工人其实都一样
2021-10-08子芊
子芊
此天堂非彼天堂
2020年末,一则新闻刷新了所有打工人的认知——瑞士的日内瓦引进了全世界最高的最低工资标准,即每小时23瑞士法郎,每个月的最低工资标准为4000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近3万元)。
很多网友看到后都表示酸了,同样是打工人,日内瓦的最低工资标准真是让人望尘莫及啊!即便这样,日内瓦人还嚷嚷:这点儿钱就够一家四口勉强糊口而已。
这句话听起来确实很“凡尔赛”,但事实上,每月4000瑞士法郎,在日内瓦真的不算什么。
笔者在2018年时曾被公司外派到日内瓦交流半年,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将近3年,但我还时常能想起那个在日内瓦湖边吃的约合人民币150元的芝士土豆饼,在酒店里用的那瓶大约300元人民币一瓶的洗手液,以及最便宜一晚都要超过800元人民币的酒店,当时我和我的同事都惊叹:“日内瓦的物价实在是太高了!”
日内瓦是一座人口只有49万的城市,虽然规模小于多数欧洲城市,却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全球金融中心。这里不仅汇聚了大批私人银行,还吸引了欧莱雅、惠普、宝洁等各领域的跨国公司。
从表面上看,被称为“打工天堂”的日内瓦工资确实不低,因为早就有外媒报道,好多年前的瑞士人3天工资就能购买一部苹果4S,如今他们工作两天多一点儿就可以买一部苹果最新款手机。但真的别垂涎人家工资高,毕竟高工资的背后有很多是你所不了解的。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前面说的物价高。不仅仅是日内瓦,众所周知,瑞士一直被称为“高价岛”,因为全球最贵的巨无霸汉堡就在瑞士,一个高达6.91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46元。瑞士四大城市日内瓦、伯尔尼、巴塞尔和苏黎世以每杯咖啡平均20元人民币的价格高居世界最贵行列。
欧盟统计局曾对欧洲31个国家的550种产品价格进行比对后得出结论:瑞士食品、饮料和香烟这3种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平均价格,比欧洲平均水平高36%。换句话说,在瑞士购买一公斤肉的钱,在欧洲其他国家可以买到1.36公斤。
除了日用品,租房费用也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在日内瓦市区,能以每个月2000瑞士法郎(约合1.3万元人民币)租到一套普通的两居室,就算相当走运了。
医疗保险也是让当地人民很头疼的。瑞士是强制性医疗保险,而且费用每年都在上涨。看牙和物理治疗等项目高达每小时100瑞士法郎,并且全部自费。此外,在瑞士居住还得强制性缴火灾险、房屋意外险、居民税等。
看了以上种种,就不能怪日内瓦人月入3万还要喊穷了吧,原来,天下的打工人都是一样的。
向往的生活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瑞士对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关闭了边界,这完全打乱了跨国界上班通勤族的计划。近4000个瑞士籍“虚假边境居民”面临着有家不能回的困境。法国人民心里不禁暗爽:谁叫平日这些“假法国人”就知道钻空子,非得要在我们国家蹭吃蹭喝还不交税。但这也让平日里常在瑞士工作的邻国人干着急,没能淘上瑞士的金,亏大了。
原来,北意大利每天都有7万人到瑞士工作,瑞士西北与法国交界,每天都有3万多人搭火车或者自行开车流动。因为瑞法边境的跨国群体其实都在打着同一个如意算盘——赚瑞士的高工资,过法国的好生活。
日内瓦之所以会成为邻国人眼中的“打工天堂”,首先取决于它的地理位置。日内瓦与法国三面比邻,北接日内瓦湖,和瑞士实际上相连的也不过是湖西边狭长的土地,属于瑞士的法语区,本身文化习惯上跟法国人相近。
其次,日内瓦面积虽小,但依旧是瑞士人口密度第二高的邦州,本身自然资源就匮乏,加上瑞士在外交上更偏向于自我保护,长期游离于欧盟之外,也享受不到自由贸易区的便利,所以,从二战以来就一直以高工资和高物价傲然中立在欧洲众国家之中。
所以,也难怪那么多邻国人被日内瓦的高薪牢牢吸引。我在日内瓦认识一位朋友,她叫卡米尔,原本在法国工作了20年,后来获得了到日内瓦银行就职的机会,作为一名单亲妈妈,她从2008年就带着两个孩子从法国搬到了日内瓦。
到日内瓦之前,她跟很多人一样对这座城市怀有偏见,因为她觉得,日内瓦人很拘谨,大家在文化上不会有多少共鸣。
10年过去后,卡米尔已经彻底地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甚至不想再回法国了,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掌握了法语、意大利语、德语。对她来说,日内瓦高物价的背后,也有免费的好东西,那就是教育。
可以说,日内瓦的教育体系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系之一,公立几乎是免费的,普遍质量很好,私立或国际学校,外籍人士通常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将教育费用纳入就业计划。
除了教育,日内瓦的失业保险制度,也是让欧洲兄弟国羡慕不已的。在日内瓦,人们失业后能拿到失业前薪水的七到八成,最高甚至可以拿到每个月一万瑞士法郎。
客观上说,比起其他世界文明的城市,日内瓦的表情也许并不生动,它的文化含量似乎也没有那么高,还必须承担高昂的物价,但那里的经济生活、国际吸引力、文化教育等,都具备了大城市该有的元素,令人向往。
高级算计
一般来说,高质量的生活只属于那些有闲有钱的人,这句话在日内瓦尤其适用。日内瓦的普通老百姓想要过上“向往的生活”,需要练就一项超乎常人的技能——想尽办法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能跑多远的路,就能省多少的钱。日内瓦人日常每隔一两周就跨越边境到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去采购日用品。平常买个菜吃个饭也是到邻国,哪怕扔个垃圾也要偷偷摸摸丢到邻国,因为瑞士还有昂贵的垃圾处理费。
为了迎合瑞士人的这种消费习惯,德国农民还做起了接团的生意,他们把放拖拉机的谷仓都腾出来,囤放从亚马逊买来的货品,等着瑞士人前来光顾。
在瑞士的生活类论坛上,还有很多去法、德、意边境的购物指南,指南会事无巨细地告诉你,如何开车或者搭公共交通,到哪购物最省钱,回来入境时又如何退税。
瑞士人为了节省生活成本,可以说是想尽了一切办法。由于瑞士的出行也不便宜,所以70%以上的市民日常出行第一选择是公交车,10%骑单车或者步行上班,其次才选择开车。对于路途远的出行,瑞士人也都乘坐火车,一项数据显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每年乘火车出行的里程数能超过瑞士人。
除了吃、行,住也是令瑞士人非常头痛的一件事。和中国的传统观念不同,很多瑞士父母不会掏钱给子女交房子首付,因为瑞士房价确实太高。所以,瑞士住房自有率是欧洲国家里最低的一个,仅接近40%,很多家庭都不愿意被房子壓垮。
瑞士人也有大方的一面,那就是在他们的兴趣爱好上。瑞士人爱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尤其是高山,瑞士是人均摩托车拥有量最高的欧洲国家,他们喜欢骑着摩托车在条条山道上驰骋的感觉。对于他们来说,名牌手表、名牌包包,都不如来一趟非洲深度游,或者一场攀岩跳伞滑雪等,更让人愉悦。
看,这就是瑞士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艳羡旁人,看着一线城市高耸入云的月薪和房价独自叹息,殊不知那些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会藏着多少坚忍的付出。
在日内瓦工作生活半年后,我再也没羡慕过当地人的“天价”工资,因为我知道,好的生活不见得一定有多贵,关键是我们要清醒预估自己能花多大的代价,前提当然少不了——这座城市是否给予打工人足够的尊严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