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脸村”来了新书记

2021-10-08聂远

当代工人 2021年7期
关键词:松涛木耳攻坚

聂远

导航地图搜不到的地方

第一次驱车150公里去马城子那天,杨松涛还不算正式报到,只是一次“微服”调研。他在导航上怎么也找不到这个叫马城子的地方,多方打听才知道,那里是一个水库移民村,在地图软件上没有坐标。

杨松涛几经辗转才寻到村子,一直走到村子的尽头,只遇到了几名老者,他们正忙着在山坡的荒地上种玉米,杨松涛赶紧走了过去:“老哥,怎么不种点儿经济作物呢,这玉米也赚不了多少钱啊?”

“不种玉米种啥啊,就算种出香瓜、西瓜,卖给谁啊?出村就得10多里地,哪有车啊?就算到了镇里,人家那边也不缺,我们还是卖不出去。要是运到市里,都得快中午了,卖不出去就烂了,来回的车钱连本都回不来。这玉米虽然便宜,但有人收,能卖得出去。”老者对眼前的这个陌生男人有些好奇,毕竟这里很少有外人来,不过他们还是客气地和杨松涛聊了起来。

“那你们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两三千元钱吧。”听到这话,杨松涛心一沉,心想,要让这个连导航地图都找不到的地方走出困境,似乎比登天还难,不过这个天还是要登的,因为他来的目的就是要“破了这个天”。

本溪市本溪县马城子村共有村民247户,769人,人均土地面积1.3亩,与外界仅有一条公路往来。1994年,观音阁水库蓄水,马城子村整村搬迁,退到山上,称为移民后靠村。杨松涛来之前,这个移民村还叫“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空壳村”“空心村”“红脸村”。成为这么多称谓村子的驻村第一书记,杨松涛感觉身上像压了座大山。

上任后,杨松涛决定先从思想上入手。第一次党员学习活动上,他鼓励大家直抒胸臆,并反复表示,想多听听跟土地最深切接触的村民的心声,因为他们是最有资格的发言人。大家口口相传:“来的那个第一书记人可好了,跟咱们掏心窝子。”不少村民晚饭后,都愿意到杨松涛的住处聊一聊。

那时正值寒冬,村部办公室里的矿泉水因为太冷全都结冰了,手伸出来打一会儿电脑,冻得手指都发麻。虽然村部新安装了电地热,杨松涛却舍不得打开,只有来人的时候才给电。“所以我特别欢迎他们来,了解民情的同时,我也能暖和暖和。”杨松涛笑着说。

通过村民的介绍,结合实际走访,杨松涛很快掌握了村子的整体情况。当下,马城子的壮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只剩留守的老弱病残,所以叫“空心村”。被称为“红脸村”,是因为村里不少人觉得生活没什么盼头,便整日喝酒买醉,脸喝得通红在村子里游荡,其他地方的人来见了几次,久而久之,名声就十里八村传开了。

杨松涛发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解决三件事:意识问题、交通问题和调整种植结构。

“村民不是不想致富,而是穷怕了,不敢下注去赌一把,山里只要有一个露土的地方,就一定要种苗,种的永远都是玉米。”杨松涛说,镇里为了鼓励大家创新,曾答应村民只要不种玉米,一亩地给补500元钱,很少有人响应。“这也和村子的实际情况有关,移民后,马城子更加靠近大山,土地无法实现大面积的机械化耕种,只能维持小农经济。”

怎么办?想到这,杨松涛无法入眠,他站在窗前,抬眼看天,漆黑如墨,一如他的心情。一夜辗转反侧,最后的结论是,无论怎么想,都是纸上谈兵,只有让村民尝到甜头、摸到实处,他们才会有所触动。

杨松涛立志要让那些被迫出去打工,骨肉分离的人,心甘情愿、放心大胆地回家。想到这,他的眼眶红了,他太理解那些留守孩子的内心是怎样的热望与企盼,那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对情感的理解。

如果容易,何来攻坚

为了让马城子村脱贫,杨松涛召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委会议研究方案,因为水库边上空气湿润,通风条件好,适合木耳种植,最后村两委提议,壮大集体资金,对木耳种植项目进行村民大会表决,得到全票通过。不过,村委也偷偷告诉他:“你要有思想准备,村里的事情可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杨松涛管不了那么多,有了方案就要筹措资金,他四处奔走,首先得到了县水库移民局的大力资助,帮忙建起了3个长30米,跨度10米的木耳设施种植大棚,并投资180万元修建了二道村民组到抚顺市新宾县下夹河子乡的3.6公里土路。当轰鸣的机器声在马城子的上空响起,村民已经太久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场面,纷纷从家里跑出来围观。

木耳大棚算是有了着落,杨松涛又想到了水的问题。一到冬季,马城子村东山组部分村民家里就会季节性断水,因为山里的直流水管线老化,冬季输水管线都冻实了,尤其是春节期间,好几户人家只能去山下的老井担水,路滑危险不说,那种场景让人看了就觉得心酸。

杨松涛又找到水库移民局,申请了50多万元资金,计划把饮水设施重新布线。不料,此举却遭到了村民的强烈阻拦,扬言挖沟布管线,动一根玉米就要赔100元钱,动一块地更要加倍补偿。杨松涛愣在当场,一时间有点儿反应不过来,他想不通,自己求爷爷告奶奶,说尽了好话才给大家要来了资金,解决吃水难的问题,怎么却被拦在了自家门口?

杨松涛挨家挨户做工作:“政府是给你们家弄水来了,你们再也不用大冬天大过年的挑水做饭了。”“我家不喝新自来水,反正动我家地就要给我钱。”无论杨松涛怎么说,村民就是油盐不进。杨松涛气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冷静下来,他告诉自己这个事必须坚持。

“扶贫攻坚嘛,容易的话,何来攻坚一说?”杨松涛又一遍一遍地上门做工作,可总是这边刚做好了亲侄子的工作,那边亲叔叔又不干了,杨松涛哭笑不得,一次做工作不行,就上门10次,10次不行,就一直做下去,他就不信焐不热村民的心。本来一个月能完成的布线饮水工程,足足拖了3个多月,嘴皮都磨出茧子了,总算有了进展。

第一笔收入

为了尽快做出点儿实事,杨松涛开始查询相关扶贫政策,想方设法为项目募集资金,加上县水库移民局帮扶的三个种植大棚,一个晾晒大棚,很快,以扶贫价格谈下来的4万棒木耳菌棒正式开始培育。2018年,产出2000余斤,收入10万元,成了村部10多年来的第一笔收入,解决了剩余劳动力36人。

当这笔收入打入村部的账户时,村会计刘红激动地说:“这么多年,我这个会计终于派上用场了!”一句笑谈,却饱含多少难言的隐痛。

萬事开头难,虽然开了个好头,但前进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2018年夏季本溪县遭遇百年一遇的高温天气,当地最高气温一度全国排名第一。干旱,严重缺水。山泉水直流压力灌溉难以达成雾状喷淋,会造成菌棒干枯,直接影响木耳产量。杨松涛又向市供电部门反映了情况,供电部门特事特办,在木耳大棚里架设了动力电抽取地下水,仅用5个小时就解决了用电难题。当电闸推合,水从喷淋孔喷洒而出时,在场所有村民都欢腾起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相信,“这个驻村第一书记有真本事”!

2018年,马城子村正式注册“本溪县山泉人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国家商标局对“冷山泉”进行了商标注册。9月24日,杨松涛又带着村民种植的木耳参加了第十八届沈阳农博会,竭力推广用海拔890米冷山泉浇灌的冷山泉木耳,现场讲解,现场浸泡,最终,带去的150多斤木耳全部售罄。2019年村集体种植的木耳当年全部售出,实现销售收入20余万元;2020年,村集体种植木耳春季菌棒10万只,安排就业71人。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杨松涛早早便守在电视机前。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时,杨松涛脸上有了难得的久违的笑容。

回想驻村三年,杨松涛利用派驻单位新华社的媒体影响力,以及自己的努力,多方申请奔走求助,为村里累计解决建设资金600多万元。这600多万元,如愚公移山,一步一个脚印,一砖一瓦向马城子山区不断地挺进。那是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大家劲儿往一起使,拧成一股绳的巨大力量。杨松涛让那些在外打工的人回家亲手建设自己的家园,让那些留守儿童不再承受分离之苦。他还联系了沈阳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每个假期给留守儿童开展支教活动。有时吃饭前,听大学生和孩子们的歌声,“昨天我们经历多少风雨,今天这里又是一片生机,沃野上成长着大地的儿女,为了国徽上的谷穗永远饱满……”杨松涛觉得歌词里唱的,就是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猜你喜欢

松涛木耳攻坚
一周重要股东增减持明细(6月11 日~6 月15 日)
一周重要股东增减持明细(7月23日~7月27日)
沪深一周重要公告(7月23日~7月27日)
巧洗木耳
攻坚脱贫
发现木耳
木耳变形记
幼儿园私家菜
红红的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