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 聚焦整体解读
2021-10-08项平
项平
【摘 要】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实现核心素养目标,是英语学科的价值所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整体推进原则,以PEP 4 Unit 3 Weather单元为例,教师分别从“纵横前后知识,明确单元作用”“解读单元内容,整合共性元素”“研定课时话题,创设连贯语境”“指向核心素养,分层定位目标”四个方面对单元文本进行整体解读,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打下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整体解读;多维度;语境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课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与获取,更涉及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和文化品格的形成。相关学者指出,培养英语核心素养,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在语用知识传授与整合式学习中发展语言能力;在中外文化认知与跨文化沟通中发展文化品格;通过课堂提问设计促进思维品质发展;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促进学习能力发展。以PEP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为例,教师从核心素养的整体推进出发,尝试利用weather这一主题,基于不同的文本类型,运用多种解读策略来思考、挖掘和分析文本内涵,帮助学生理解话题,提升核心素养。
一、纵横前后知识,明确单元作用
在设计之前,教师要先宏观把握教材,准确分析已学、新学的知识,分析教材各册、各单元的内容交集,体现各单元板块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综观教材,在小学阶段,这是第一次出现谈论天气的话题。三年级上册Unit 5 Lets eat和三年级下册Unit 5 Do you like pears?又为本单元 “Can I ...”及“I can...”的句型运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四年级下册Unit 2 What time is it?为学生提供了日常活动的输入。这些都是本单元的已学知识,起到了“承前”的作用。再往后看,天气元素随着话题在不同的单元和学段中频频复现。如四年级下册Unit 5 My clothes,Unit 6 Shopping以及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等话题也密切相关,起到了“启后”的作用。
二、解读单元内容,整合共性元素
明确了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教师将重点着眼于单元的教材进行内容解读。本单元教材编排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一)重视双向交流
教材选编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教学内容和进度同步的中西文化知识,先后涉及天气、电话礼仪、地理、国家、城市、地标等丰富的文化元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元素,将其整合到每一课时中,使学生通过各个课时了解不同维度的weather:室内室外的温差,天气和服饰,气温、气象标志,国内各大城市的不同天气,世界各大城市的天气,天气和活动,天气和食物,天气和寒暄,描述气温的文化差异,等等。
(二)融合学科特点
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触科学、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用英语思维的方式来理解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世界。
如在第四课时B Lets talk中,要让学生学会了解华氏度、摄氏度的差异,可以用视频等生动而浅显易懂的方式与科学课进行整合。又如第五课时B Lets learn中要让学生乐于了解气象符号,了解、交流国际主要城市及其天气差异,教师可以整合部分地理课知识,插播视频讲解。而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中,要让学生了解天气差异与地理的关系,教师可巧妙地用图来解释南北半球对国家季节、气候的影响。
(三)呼应前后情境
鉴于本单元情境的前后联系性,在分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共性元素灵活地对各板块内容进行整合。
如本单元主情境图提供了这样的背景:“John的爸爸是一名篮球运动员,他经常穿梭于世界各地”,分别与B Lets learn 中“John的爸爸在去悉尼旅行的前一天晚上和家人观看讨论国际天气预报”以及B Read and write中“在悉尼旅行的爸爸给在北京的John写明信片,介绍悉尼的天气及活动”的后续情境一脉相承。因此,教师可以将主情境图的内容和资源整合到后面的课时中,以此优化教学。
三、研究课时话题,创设连贯语境
教师根据本单元的文化特色,进行单元话题的整合,提炼出每一课时的子话题。如围绕单元总话题“weather”,依据与天气相关的文化,分别划分子话题。第一课时为weather and behavior;第二课时为weather report of China;第三课时为different cities, different weather;第四课时为world weather report;第五课时为weather and daily activities。且话题之间各有侧重、有序衔接,实现了知识上的传承和话题的统整性。
立足于话题和文本内容,教师对每一课时进行了情境解读、语用思维分析和输出语境的创设,以发挥英语的语用功能。
第一课时为对话课,情境为Mike和妈妈在家中进行了一场家常却又充满人情味的聊天,从而引出天气与行为方式。基于“在一起学习或生活的人怎样面对面聊天气?如何体现天气的寒暄功能?”的问题探讨,教师创设了语境——选择室外的一种天气情况,进行面对面交流,并根据天气提出行为建议。
第二课时为词汇课,情境为天气预报员预报中国主要城市的气温和天气情况,引出温差、服饰等概念。基于“如何表述、获取国内城市的天气情况?温差与衣着有何关系?”的探讨,教师创设语境——模拟中国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并在衣着上提出建议。
……
第五课时为阅读课,情境为在悉尼旅行的爸爸给在北京的John写明信片,介绍悉尼的天气及活动。基于“不在一起生活的人如何通过明信片这一纽带实现信息、情感的交流,明信片的格式如何”等问题,教师创设语境——模拟John給爸爸回复明信片或以交友的方式给John写明信片。
由此,教师通过情境、语用的延续,实现了从基础运用到扩展运用再到提升运用的转变。其间,词汇的学习由抽象到具象,文化视野由国内到国际,语用元素由单一到多元。
四、指向核心素养,分层定位目标
教师通过串连话题,进行目标统整,使每课时的内容安排能更好地为单元目标的达成而服务。从“三学指向目标图”(如图1)可见,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指向三个维度:一是学会(What to learn),指向理解与表达;二是会学(How to learn),指向方法与思维;三是尚学(To learn to be good),指向文化与品格。
基于“学会”这一层次,教师制订了如下目标:1.能够询问特定天气环境下的正确行为方式,询问他人意见,并进行回答;2.能够运用核心词汇、句型对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天气情况进行问答或描述;3.能够按意群朗读关于天气的短文,理解并仿写句子。该层次侧重于语言能力的提升。
基于“会学”这一层次,教师制订了如下目标:1.通过看图捕捉關于国家、城市、地理、天气等信息,按提示做出听前预测;2.通过合作讨论,解答有关城市天气和气候的问题;3.通过打电话、写明信片等多元的交流方式来谈论天气。4.借助图片、文字等信息进行复述、归纳、总结。该层次侧重于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提升。
基于“尚学”这一层次,教师制订了如下目标:1.乐于了解气象符号,了解华氏、摄氏度的区别;2.乐于了解和交流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差异,初步了解谈论天气所具有的寒暄功能;3.关心日常天气变化,通过了解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4.了解明信片格式,尝试给亲朋好友写明信片来表达关心之情。该层次侧重于文化品格的提升。
同时,教师结合课时重难点及相应的核心素养元素,将单元目标逐一分解到各课时的目标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不是每一课时的重复叠加,而要通过“感知体验—学习巩固—拓展提升”的递进方式实现螺旋上升。在围绕“weather”主题完成教材各项语言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以此丰富话题的广度,增加文本的厚度,降低理解的难度。
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增强文本解读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的同步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玲.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国教师,2018(12).
[2]白淑文.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7(12).
[3]曹伟华,张琦.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设计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7(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浙江省龙游县西门小学 3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