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节约型园林理念在公园改造中的应用
——以呼和浩特市南湖湿地公园为例

2021-10-08郝亮孔繁慧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湿地公园管理处

内蒙古林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节约型南湖节水

郝亮 孔繁慧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湿地公园管理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传统,这在园林中一直有所体现,正所谓“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城市空气污染、水土流失、水资源匮乏、废弃材料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和人们节约意识逐步增强的今天,建设节约型模式下的低成本、低能耗、再循环型景观,已成为人们的共识。2006年8月,在“全国节约型园林城市绿化经验交流会”上,有人提出节约型园林的概念,主要是在园林绿化过程中最大程度节约资源、能源、资金,降低损耗,实现最为理想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效益,以促进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科学概括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生态文明的核心要义。充分贯彻节约型园林理念,采取节约化园林绿化措施,保护、恢复生态环境,是现今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2018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南湖湿地公园不断开展的景观提升工作出发,分别从合理利用园区土地、优化植物景观配置、积极采取节水措施、充分运用废弃闲置材料以及有效处理日常园林废弃物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节约型园林理念在公园改造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其产生的效益作了简要分析,力求为今后呼和浩特市节约型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一、节约型园林的内涵

要更好地建设节约型园林,就必须深刻了解节约型园林的内涵。园林建设专家朱建宁教授总结概括了其内涵:在进行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中,应该紧紧围绕和把握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且必须满足人民的需求,在提供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能够为人民的精神需求提供帮助。这样可在节约的前提下,提高其中各种建设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园林建设的综合效益。节约的含义是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不代表减少资金投入,而是应该充分发挥资金的价值,避免建设过程中的浪费。因此,在贯彻节约型园林绿化理念时,不能因为片面追求缩减前期建设资金而降低整体景观建设标准,而应结合运用生态学原理,合理调配现有资源,取得最优化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城市园林绿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形成改善人类发展与资源匮乏关系的园林模式。

二、南湖湿地公园概况

南湖湿地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西侧,北接滨河南路景观带,南临玉泉区政府,东临内蒙古大学新校区,所处地势低洼,为天然的涵养水源地,在园林景观建设与改造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特征。公园于200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通过多年的陆续改造与完善,现今占地面积约411.9 公顷,其中,内湖水域面积约87 公顷,年累计接待游客1000 余万人(次),是首府唯一以城市湿地保护为主题的生态园林综合性公园。公园按照不同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共划分出6 个特色景区,包括西湖景观区、南湖生态保护区、东湖景观区、草原风情区、农业观光区和天然氧吧休闲区。

2020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真抓实干,坚守节用裕民之道,带头过紧日子,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同时,坚持低碳、循环、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城市功能品位,把精品理念贯穿于城市设计全过程,让城市更有颜值、有特色、有内涵。在前几年加快步伐开展园林绿化建设的基础上,2021年,呼和浩特市政府提出“透景、透绿、打造精品”的绿化目标,要求市内绿地多出亮点,下足“绣花”功夫。按照计划,2021年南湖湿地公园进行景观提升改造的闲置地块有近3 公顷。怎样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对公园管理者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为解决这些难题,公园管理人员深入贯彻落实节约型园林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多措并举,变废为宝,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不但圆满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还开辟了一处吸引大批游客的景点——南湖湿地花田。

三、节约型园林理念的应用

2018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南湖湿地公园有效开展景观提升工作,不断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切实把节约型园林理念贯彻到公园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在大幅度节省维护资金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合理利用园区土地

(1)地块的利用

湿地公园占地面积比较大,自建园以来一直突出“郊闲野趣”的风格。因此,园内很多地块没有进行人工改造,景观效果较差。公园管理人员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于2019年底制定了景观提升改造计划。2021年6月初完成的南湖湿地花田,是为了整合闲置土地、以种植花卉为主的景点。该景点位于南湖生态保护区以东,码头广场东南方向,占地面积约1.25 公顷,栽种各类花卉20 余种,栽植面积约2000 平方米,整体造型是以“中国结”为主要图案,形成回环的园路设计,配以水体景观和喷泉,以及中式仿古凉亭,充分彰显传统文化内涵。在花田入口处,建有约1700 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铺装花格植草砖,填充栽植85000 余株丹麦草。花田最南边,将原有废弃的一处占地约660 平方米的温室改造成花卉培育基地,通过自行培育,为公园提供各类花卉12 万余株,同时也为花田提供了70%以上的花材。

在硬化铺装方面,园路、水池、广场等主控项目全部采用面包砖、烧结砖等性价比高的石材,垫层采用二灰土拌和,在突出原生态效果的同时,极大节省了资金消耗。

(2)地形的利用

2021年,湿地公园在开辟园内新景点的同时,还对路口、拐角、停车场周边及游客密集点等7 处节点进行了景观提升改造,在改造中充分考虑地形、原景和植物骨架等因素,因地制宜,节约土方,避免填挖。以园内“大风车”景观节点为例,管理人员充分利用该地形隆起的特点,顶端放置景石并搭配骨架植物和观赏草,依次向下的色块以扇形和鳞片形进行拼接,底部种植喜水的草类,后期通过在色块内填充不同颜色的草本花卉,给人以“五颜六色螺旋攀升”的感觉,因此,该景点取名为“缤纷螺旋”。

“缤纷螺旋”改造前

在南湖停车场东侧的拐角处放置了一处景石,由于其位置较高,且距路缘很近,若就地制作花境会与景石形成强烈反差,而堆积土方又会受到空间限制,因此,设计者创造性地利用闲置树木支撑杆打造成不同层次的苗床进行填土,在景石承台上摆放苏铁、三角梅等盆景,并用土将盆身掩饰,进而打造出一处具有江南风格的花境微景观,取名为“微缩江南”。

2.优化植物景观配置

(1)统筹利用植物

苗木移至闲置区域

湿地公园广场外围是一处1602 平方米的绿地,这是游客从入口通道进入看到的第一道风景。按照2021年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透景、透绿,打造亮点”的要求与部署,公园对该绿地进行彻底改造,将已有密植成林的各类植物换成大量的草花,以花带结合微景观的形式进行重塑。按计划需要移走国槐22株、金枝国槐8 株、龙爪槐9 株、王族海棠116 株、光辉海棠90 株、金叶榆球33 株、丁香163 丛、榆叶梅251 丛,这些植物于4月初被移植到园内其他6 处景观节点以及需要进行改造的闲置地块,在提升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资金的投入。

(2)大力应用乡土植物和耐旱节水植物

园林植物的选择要因地制宜,为了降低园林建设及养护成本,可大量使用本地或改良植物来替代其他高价的移栽植物,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节水耐旱植物能有效降低植物自身对水分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维护管理成本低、抗旱性强的特性,是干旱地区首选的绿化树种。南湖湿地公园经过长期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群落。在构建植物群落时,不仅要考虑到不同功能的植物,还要考虑到其对原来植物群落的保留和恢复作用,尽可能做到尊重自然,发挥最大生态效益。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植物布局是南湖湿地公园的造景特色,根据2018年有关专业学者调查统计,园内共有植物79 种,分属33 科64 属。

自2014年起,湿地公园管理处加大力度培育乡土植物和耐旱节水植物,通过精细化修剪、除草、扦插等方式,集中保护并不断扩大已有乡土耐旱品种,目前,园内有柽柳6000 余株、杞柳约4600 丛,甘草、苦马豆等野生耐旱植物覆盖面积近2.8 公顷,游客置身园中,不但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观,还能感受到亲近自然、享受野趣的快乐。2018年以来,公园不断提高绿化覆盖度,避免“黄土露天”,最大限度节省绿化成本,利用三年时间,大量应用乡土植物和耐旱节水植物,在闲置的加厚绿地内共栽植紫穗槐30 万株、四季玫瑰4 万株、马蔺4 万株、德国景天32 万墩,在原有沙地内栽植柠条12.5 万株,在南湖周边洼地扦插杞柳10 万丛。这些植物的大面积应用大幅度节约了公园绿化养护成本。据估算,相比常规灌木和亚乔木,乡土植物和耐旱节水植物使公园每年至少节省水费8 万元、人工养护成本6万元,还大大避免了清枯与补栽的风险。

(3)以播种方式打造景观节点

2021年,湿地公园大量采用播种方法打造景观节点,7 处景观节点的提升改造中有5 处是以播撒花籽方式完成的,涉及草本花卉28 个品种、宿根花卉4 个品种,共计52 千克,播撒面积近2000 平方米;在南湖湿地花田的加厚绿地及林下稀疏地块共播撒花籽21 千克,涉及草本花卉31 个品种、宿根花卉4个品种,播撒面积近1400 平方米;在园内局部裸露地块及缺株断垄部位共播撒黑心菊16 千克、波斯菊10 千克。采用播种方式不但能达到景观效果,还大幅度节约了花卉采购成本。

(4)自行培育花卉

2021年,湿地公园充分利用花田南侧的培育基地,自行培育各类花卉12万余株,在填充花田的同时,剩余部分广泛用于园内各节点以及其他园林单位的景观建设,为公园节约采购资金占全年维护费用的1.6%。

3.积极采取节水措施

根据已制定好的维护预算,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要求各二级单位大力开展节约用水,从而大幅度减少水费消耗,尤其是湿地公园这样的大型公园,2020年的水费预算指标相比往年缩减了三分之二。为了响应上级管理部门的号召,同时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公园管理人员及时部署,从加强园区巡查管理、修整树圈、采用节水铺装和砌筑、应用节水灌溉技术4 个方面,切实强化各项节水措施。

(1)加强园区巡查管理

水费预算的大幅度缩减,需要公园管理人员更加精细地安排布置浇水工作。为此,2021年特别设置了绿化养护机动保障组,选择责任心强、能力过硬的技术骨干作为组长,配备组员11 人、水车2 辆,以保证养护工作平稳运行。同时,督查组、技术人员在每日两次全园巡查过程中,对需要补水的区域和植物以及“跑冒滴漏”现象随时反馈,以便整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此外,分管领导每周两次进行不定期巡查,确保园区用水得当、补水及时、主次分明。

(2)修整节水型树圈

湿地公园占地面积大,树木品种丰富且栽培种比例高,因此,提高绿地的储水、蓄水能力是节约绿化用水的根本。从2018年开始,公园管理处组织全园职工采取扩大、下翻、松土等方式,陆续修整节水型树圈3 万多个。对不同区域的绿篱和模纹带以开挖截水沟、堆土起垄的形式营造储水带约1200米。这些节水措施在营造园区景观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浇水频次和强度,节水效果显著。

(3)节水铺装和砌筑

储水能力的提高是节约园林绿化用水的关键,对于公园这样一个综合性公共活动区域来讲,此项原则不单局限于绿地范围,在广场、停车场、园路、园径等区域也可以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达到储水目的。植草砖具有很强的抗压性和稳定性,可以加大铺装间距种草,或将草种植在砖内,绿化面积大且透水性强,可以保护绿草不受行人和车辆的碾轧。湿地公园创造性地利用植草砖铺装建成了花田北侧的生态停车场。在进行西湖广场硬化改造时,公园管理处通过砌筑面包砖,制作成32 个兼顾整体景观、使用功能和养护方便的树池。此外,在农业观光区、花田等区域,结合区域景观特色,利用闲置的树木支撑杆代替传统硬化材料作为主材铺筑园径,在节约资金成本的同时,充分彰显了自然生态效果。

(4)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是指能够减少水分在输送过程中的耗损(包括蒸发和渗漏),最大可能地将水分输送到植物的根系,满足植物水分需求的现代灌溉技术。以往湿地公园灌溉多采用水车浇灌和漫灌相结合的方式,水利用效率十分低下,由于灌溉水在绿地分布不均,有近80%的水分会渗透到深层土壤或在地表蒸发而损失掉,不能有效让植物吸收,浪费了大量城市用水资源。为此,湿地公园从2018年起全面取消漫灌方式,大面积采用喷灌、微灌、点坑等节水灌溉方式,根据现场条件,局部绿地还采取了滴灌措施。目前,在正常水压条件下,全园可一次铺设微喷带2400 米以上、滴灌管12000 米以上。在进行浇灌工作时,做到有利于不同区域、不同植物的吸收。例如草花浇灌,考虑到幼苗受不了水压冲击,专门采用花洒喷头浇灌方式。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虽然增大了一次材料成本的投入,但可以极大节省水量,还可大大提高园林绿地的灌溉均匀度。

以上多项节水技术的应用,使公园水费预算缩减的难题得以解决。据统计,与2015年同期相比,2021年8月份,水费共计节省近63.5 万元。

4.充分利用废弃闲置材料

2021年,呼和浩特市政府提倡“不搞大拆大建,打造精品亮点,还原草原生态,彰显文化内涵。”因此,园林绿化建设及栽植任务大大减少。自2018年湿地公园提出设立南湖生态保护区以来,3年中陆续取缔和封停了园内多处休闲娱乐项目,伴随而来的是大量废旧、闲置材料。据统计,年初闲置的树木支撑杆多达25000 余根、废轮胎650 多个、废旧花箱120多组,陆续淘汰的木材、钢材更是不计其数。公园管理者经过深入思考,专门成立了一个由技术骨干带头、6 名工匠组成的材料加工组,一时间,人们眼中的废弃物变成了不同特色的设施,广泛应用到园区各处绿地。

(1)变废为宝,加工基础设施

一是将废旧轮胎经过喷漆制作成245 米花边防撞围栏,安装于内广场、西湖景观区、南湖生态保护区,在娃娃农园区域设置35 米园径花边路缘。二是利用废弃花箱和防腐木等材料改造成昆虫屋7 个、鸟巢150 个、垃圾箱25 个、围栏400 米、篱栅150米,应用到南湖生态保护区、农业观光区和花田景观区。三是将闲置的树木支撑杆和枯树干截成小段,加工成320 米“娃娃农园”和花田园径。这些材料的利用,使不同区域的整体景观环境更加自然协调,不仅能减少绿化施工及维护成本,还能起到绿色环保的作用,既节省了资源,又创造出具有艺术文化特色、富有意境的景观效果。与采购传统材料相比,加工废弃和闲置材料为公园节约采购资金占全年维护费用的0.7%(表1)。

表1 废弃、闲置材料加工物品节约资金明细

花边围栏

花边路缘

鸟巢

昆虫屋

垃圾箱

木质围栏

篱栅和门牌

(2)创建“娃娃农园”景观节点

农业观光区内的“娃娃农园”景观节点于2021年6月初建成,原先是一片种植地,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节点包含可供儿童学习农耕文化并与家长共同种植农作物的小菜园20 块,每块占地8~12 平方米;有精心打造的花圃近100 平方米,分别种植翠菊、鸡冠花、向日葵等色泽艳丽的花卉。主景点是被命名为“光头强的家”的小木屋,占地25 平方米,周边配以勒勒车和多个小品,充分还原《熊出没》中“光头强”的住所,为孩子们在游览农业区的同时增添了不少童趣。风景园林中通常会为儿童设置独立的活动区域,考虑到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公园管理者专门将近年来建设工程剩余的沙子在小木屋西侧堆砌了一处供孩子们玩耍的“沙滩乐园”,沙子自然、柔软的特性能有效确保孩子的安全。

除上述园径、围栏、门牌、篱栅等基础设施外,景点内的小木屋、小品、勒勒车等设施全部利用废旧木材及闲置支撑杆制作而成,给人以生态、绿色、环保之感,同时也是孩子们亲近自然的欢乐小天地。除了已经计算过的基础设施成本外,“娃娃农园”主景点建造总成本不到0.4 万元,相比传统采购防腐木材料建造至少节约资金5.1 万元。

5.有效处理日常园林废弃物

过去,园林废弃物、农作物秸秆、木材加工废弃物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焚烧,很少一部分用于粉碎堆肥或制作生物炭,没有集中的利用途径。湿地公园日常产生的园林废弃物主要包括清理掉的枯树、枯干、枯枝、修剪枝条以及割除的芦苇和香蒲。未经粉碎的废弃物在运输过程中占用的空间很大,经一定周期的试验,园内一辆整备质量4.5 吨的自卸货车所装载的废弃物粉碎后只能产生1.5 立方米的有机覆盖物原材料。而市内的垃圾处理厂拒绝接收园林废弃物,如要清理,只能到偏远的专门回收点,在时间、人力、车辆及燃油等方面都是极大的消耗。如果将这些废弃物作为有机覆盖物的原材料,可大大减轻园林垃圾处理的压力,而且可有效减少由于焚烧处理带来的污染问题。据统计,截至2021年8月,湿地公园将日常园林废弃物以粉碎的方式处理,共得到有机覆盖物原材料近280 立方米。这些原材料被专门应用到一处公园新开辟的区域,发挥其价值,同时也为公园节约近4 万元的处理成本(表2)。

表2 粉碎日常园林废弃物节约资金明细

有机覆盖物的应用改变了原有园林废弃物落后的处理方式,不但实现了资源循环再利用,还能通过控温、吸水、滞水等措施来达到节水、保水的目的。在生态功能方面,有机覆盖物更能起到杂草防除、土壤改良、防止土壤侵蚀、抑尘降噪、病虫害防控等多种作用,充分发挥了生态效益。

呼和浩特市南湖湿地公园通过大力践行节约型园林理念,积极采取各种节约型措施,在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打造出多处精品景观和亮点,受到上级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建设节约型园林并不是“按兵不动”,而是需要园林绿化从业者更加深入细致地思考,步子迈得大不如迈得稳,钱花得多不如花得精。在当前形势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倡导绿色经济和低碳生活,推进节约型园林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希望呼和浩特市南湖湿地公园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实践,能够为园林绿化行业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节约型南湖节水
南湖之春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基于节约型视角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分析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宗局上榜全国首批“节约型机关”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高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