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2021-10-08王彩燕
王彩燕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莆田351100)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心血管危重疾病之一,其临床特点表现为发病急剧,大多合并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甚至可能会合并心力衰竭。有关调查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普遍存在动脉硬化以及心肌供血量,心肌细胞大量坏死,患者心脏功能快速衰退[1]。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病发期间存在的症状及时干预,从而改善预后。本文展开对照研究,分析评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期间选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取得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主体,于2020 年1-10 月接受治疗,抽取患者共计66 例,选用方便抽样法将纳选对象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 例。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在护理期间应用普通护理模式,在患者入院以后对当前血压以及心率等相关指标严格监测,在发现任何异常反应以后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按照医嘱内容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
1.2.2 观察组 以对照组护理内容为基础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护理预见观念强化:在落实具体护理服务之前,拟定护理人员接受技能培训,在培训期间确保护理人员对于心律失常等症状的具体表现以及干预措施全面、深入了解,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并发症的预见能力[2]。
(2)个性化心理干预:治疗期间疾病对于患者日常生活影响严重,再加上患者对于病情认知不足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例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直接影响着患者治疗依从性,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不同治疗环节中的临床意义,讲解患者于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此外护理工作中加强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疏导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自信心,了解生理、心理护理需求,促使患者于护理期间积极配合。
(3)强化健康教育:在落实健康宣传教育时护理人员需要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叮嘱患者多进食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水果以及蔬菜,取得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效果,以免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等相关症状。此外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向患者介绍相关禁忌,重点内容在于阐述药物用药时间以及剂量,告知药物作用机制以及预期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巩固治疗效果。
(4)病情监护:在患者入院后即加强病情监护,每间隔15min 进行患者体征监测一次,分析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前驱症状。在溶栓治疗以后选择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全程陪护[3]。
(5)加强女性预见性护理:据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女性群体更容易出现心电图改变不明显以及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情况,每次需要提高对于女性患者的重视程度,降低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对于肥胖、伴有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以及绝经期女性更要重点关注,由专人负责,预防恶性事件。
1.3 观察指标
(1)参照SF-36 量表评分标准,分析患者实际情况,从精神健康、情绪状态、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角度进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估,单项评分为100 分,分值和生活质量呈现为正相关关系。(2)应用科室自拟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于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情况,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级。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资料均应用SPSS24.0 软件实施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实施χ2检验,P20.05 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对照组性别分布结构男性19 例,女性14 例;年龄选取范围为 49-77 岁,均值是(63.19±4.12 岁)。观察组性别构成为男性18 例,女性15 例;年龄选取范围为 48-77 岁,均值是(63.42±4.24 岁)。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等相关指标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 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分)
表1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33 33情绪状态86.68±5.42 81.36±5.35 4.013<0.001社会功能81.68±4.92 76.42±4.86 4.369<0.001躯体功能79.46±6.43 73.18±7.12 3.760<0.001精神健康83.64±6.48 76.08±7.17 4.401<0.00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临床上针对此类疾病所采取的措施比较多,且康复预期较为乐观。但是因疾病所引起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在治疗以及护理期间存在不配合的现象,需要辅助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4]。
本文展开对照研究,所得结果表示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远远较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为观察组所得数值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分析原因如下:预见性护理措施是一种新型现代护理学观念,是一种针对疾病以及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前瞻性以及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疾病恶化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具有积极意义[5]。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均合理运用护理程序,可以准确判定患者疾病发展趋势,对于患者病情变化、相关并发症均可有效预知,可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性,尽早采取防范措施。此外在预见性护理期间加大心电监护以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力度,对于降低疾病危害具有确切效果,在护理期间对女性群体特殊照护,落实重点干预内容,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改善其预后效果[6]。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促进机体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