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攻击角约束和输入饱和的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
2021-10-08张宽桥刘连照王小臻
张宽桥,刘连照,马 晖,徐 宙,王小臻
(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 洛阳 471003)
传统的导弹制导控制系统是将制导回路和控制回路分开设计,未考虑两回路间的耦合关系。若目标的速度较快且机动性较强,该设计方法容易导致系统不稳定和较大的脱靶量[1]。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2]是将制导系统和控制系统一起设计,考虑二者间的耦合关系,并充分利用视线角、姿态、过载等综合信息,能有效提高导弹制导控制性能。
针对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不同的理论完成了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如小增益理论[3]、θ-D方法[4]、滑模控制[5]、自适应控制[6]等。由于制导控制一体化模型具有严格反馈形式,反演设计方法被广泛用于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中[7-8]。反演设计方法需要对虚拟控制量多次求导,存在“指数膨胀”的问题。动态面控制通过引入一阶滤波器来解决对虚拟控制量多次求导的问题,被用于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中[9-10]。
为增加战斗部的毁伤效能,诸如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防空导弹等,需要以一定的攻击角度命中目标[11]。因此,在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中也需要考虑攻击角度约束的问题。文献[12]基于滑模控制和动态逆控制,完成了带攻击角度约束的三维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采用连续近似函数替代符号函数抑制滑模控制的抖振问题。传统的基于动态面控制的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只能保证系统状态渐进收敛至期望值,且引入一阶滤波器导致其快速性降低。
若存在目标大机动、系统内部扰动及外界干扰等因素,控制量幅值会增大,可能会达到执行机构物理约束上限,从而导致控制量饱和。饱和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控制性能下降甚至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结果[13]。因此,在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中,有必要考虑输入饱和的问题。文献[14]采用改进的饱和函数和一个辅助系统来处理饱和问题,将辅助系统状态用于一体化控制律的设计和稳定性分析。
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相关研究很多,但同时考虑攻击角度约束、输入饱和问题的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的研究较少,同时由于目标机动、气动系数的摄动以及通道之间耦合的影响,制导控制系统存在建模不确定性,在进行一体化设计时需要加以考虑。本文针对攻击角度约束、输入饱和和模型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有限时间收敛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通过导弹六自由度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1 问题描述
1.1 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模型
构建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模型前,做如下假设:
①导弹在末制导段无动力飞行,且速度vm变化不大。
②导弹的速度倾斜角γv在末制导段为小角度,且sinγv≈0,cosγv≈1。
建立如图1所示的三维惯性坐标系下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模型。图中,Oxyz为惯性坐标系,Ox4y4z4为弹目视线坐标系,M和T分别表示导弹和目标的位置,ε和η分别为弹目视线倾角和偏角,R为弹目相对距离,r为R在惯性坐标系水平面上的投影,即r=Rcosε。
图1 弹目三维运动关系
导弹和目标的相对运动方程可以描述为[15]
(1)
式中:at,y4,am,y4和at,z4,am,z4分别为目标和导弹的加速度在视线坐标系Oy4轴和Oz4轴上的分量。
根据假设①和假设②以及导弹质心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可得导弹加速度在速度坐标系下的分量:
(2)
式中:m为导弹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θm为导弹弹道倾角,Fy和Fz分别为升力和侧向力。
(3)
导弹在飞行中舵偏角对升力和侧向力的贡献相比攻角和侧滑角较小,因此可将其视为小量[16]。
结合式(1)和式(2),建立弹目相对运动方程:
(4)
式中:
(5)
根据导弹动力学方程,考虑主要因素,将次要因素视为不确定性的原则,构建导弹动力学模型为
(6)
(7)
以纵向平面为例,制导末端导弹和目标速度矢量间的夹角为导弹攻击角度θd,θd与终端视线角ε(tf)成一一对应关系,即
(8)
式中:θt为目标航迹倾角。
因此,攻击角度约束问题可以转化为终端视线角约束问题。
(9)
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目标大幅机动、导弹自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外界干扰等因素可能导致控制幅值变大,达到执行机构约束上限,出现控制量饱和的现象,饱和问题会使系统的动态品质变差,导致控制性能下降甚至破坏系统稳定性,进而导致系统崩溃,因此在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中有必要考虑执行机构饱和的问题。考虑输入饱和问题,制导控制一体化俯仰通道设计模型(9)可重写为
(10)
式中:sat(δz)为俯仰舵实际舵偏角,其定义为
(11)
式中:δz,max为δz的已知上界,即最大舵偏角。
实际控制律sat(δz)与控制指令δz存在突变的尖角|δz|=δz,max,为使反演设计方法能够应用于制导控制指令的设计,对饱和函数光滑处理[17]:
(12)
令dz=sat(δz)-g(δz),则:
sat(δz)=dz+g(δz)
(13)
|dz|≤δz,max[1-tanh(δz/δz,max)]=0.238δz,max
(14)
因此dz是有界的。结合式(10)、式(13),可得考虑输入饱和的制导控制一体化俯仰通道设计模型:
(15)
参考俯仰通道设计模型,结合式(4)和式(6),建立制导控制一体化偏航通道设计模型:
(16)
根据式(6)建立制导控制一体化滚转通道模型:
(17)
1.2 相关定义与引理
为后文公式推导和分析方便,引入如下相关定义和引理。
定义1为书写简便,定义符号[x]a=|x|asgn(x),其中,sgn(*)为符号函数,且sgn(0)=0,a为实数。
(18)
(19)
式中:θ1∈(0,β1),θ2∈(0,β2)。收敛域满足:
Ω={x|θ1Vα1-α2(x)+θ2V1-α1(x)<β3}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