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一念一传承
2021-10-07邵欣雨
邵欣雨
在此之前从未想过,自己有天会学皮影。直到在演艺工坊听到一通喧天锣鼓开场,看见一行老师站定亮相,我才从恍惚中醒来,才开始意识到此刻的我站在这里意味着什么。耳中余音还在嗡嗡作响,心跳声却愈发清晰,猝不及防地,我就这样闯进了皮影表演与我有关的世界。
一时间激动不已,下一瞬忧虑满心。看着琳琅满目摆了一台子精巧得让人不敢触碰的皮偶们,我陷入了沉思:这……是我能学得会的?嗯……确实不是,我试着操控一下皮偶后如是想到。这时,老师从旁边走过来,我抬头羞惭地笑着看了看老师,老师也腼腆地笑了起来,很好看,很亲切,更准确点说是令人如沐春风,刚才的尴尬无措瞬间被我抛诸脑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慢慢能简单地控制小人颤巍巍地走两步,心里感到无比的新奇激动,然而老师似乎比我更加激动,期待的目光几乎要溢出来。也许是不忍心辜负这份期待,也许是真的被这光影变幻的故事吸引,总之,我慢慢走上这条皮影之路了。
金秋十月的长安,阳光明媚而不扎眼,微风清凉却不刺骨,树叶微黄,缓缓飘落,云轻天高地阔。每周六一边享受着这样的美景,一边和好友一起急匆匆赶往教室,开始一天的皮影学习。直到夕阳西下,再带着满身疲惫与快乐走出教学楼,一路上打打闹闹回忆着一天中的收获与趣事,笑得直不起腰。跟这段时光相比,以往种种都失去了颜色,仿佛以前都是浑浑噩噩重复着相同的生活,当下,才真正感受到“活着”的滋味。皮影课堂,唤醒了沉睡已久的灵魂。韵味悠长的唱腔配着打击乐铿锵的节奏,一声一声撞击着我的心脏,这是属于我们民族最原始的脉动,没有过多的修饰或渲染,质朴得有些简陋,但能直击灵魂。灯影之下,人物栩栩如生,随着艺人的挑动演绎悲欢离合事,回溯千秋万古景,世界只剩那一片暖光,所有纷纷扰扰心绪不宁都被抛诸脑后。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才匆匆相遇,却又要匆匆而别。但这一个月似乎又被拉得很长很长,长得我几乎忘记之前的我都在干什么,记忆里装的都是跟随老师学习皮影表演时的情景,甚至可以放电影一般地在脑海里重演一遍,这段时光,大约可以称得上一个难忘了。难忘老师们的鼓励肯定,难忘老师们的亲切关怀,难忘我们一起度过的或专注表演或娱乐开怀的每个瞬间。我们与老师,应当说是一家人。相遇相识,是皮影的魅力吸引我们聚在了一起,课程结束,我们依然愿意继续学习传承这门艺术,却已不单单因为皮影本身,它成为我们与老师之间的情感载体,是寄托,是牵念,纵然已分别,但只要皮影艺术还在,我们之间就不会遥远,同样,只要这份牵念还在,我们与皮影之间,也不会遥远。
这次皮影学习,除了关于皮影本身的一些收获,影响我最多的可能是对待生活态度的改变。皮影让我找到了丢失已久的热爱的感觉,有热爱的事物是何其幸福,就好像漂浮在一片虚无中的灵魂终于找到了落脚之处,所有的事都有了方向与意义,虽然以后可能并没有很多机会再去接触皮影,但这种幸福会一直留存于心底。其次最重要的莫过于尝试的勇气,去接触新的事物对于我来说从来都很困难,害怕做不好,害怕不喜欢,害怕可能的分别,为了避免一切不愿意接受的结果,所以就避免了一切开始。一开始只是想随便看看,但皮影课堂没给我随便的机会,我必須去努力接受它,罕见地,我想去勇敢地试一试。老师从一开始就不断地鼓励我们,哪怕我们做得很不好,老师也会找各种理由为我们“开脱”,然后继续肯定我们的所有努力,给我们无比的信任。这种被鼓励被肯定被信任的感觉给我们不断地向前的力量,让我觉得,我真的可以做得很好,让我觉得,我或许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事,让我觉得,面对明天,我可以更勇敢一点。这次皮影活动于我就像是一个心理的反思站,像面对生活展开的一个“改革试点”,由点到线到面,逐渐走向全面“改革开放”,以学习皮影为契机,慢慢走向更好的自己。
皮影艺术的精妙不需我多加复述。此次学习,除了有许多个人化的体验与收获,也引起了些许关于“传承”的思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多样精彩,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与信息网络却在不断挤占它们的生存空间。为此,我们在想尽办法为它们延续生命,这么用词也不合适,它们本来就具有生命,只是生命之光逐渐黯淡了下去。我们以为是大家不接受它们了,是年轻人不喜欢了,可这次皮影教学显示的结果并非如此,每位学员都以极高的兴趣投入学习,都沉浸于皮影带给我们的幸福中,没有厌烦更没有排斥。与上一代和上上一代相比,我们对皮影的喜爱并未减少,只是很可惜,以前竟从没有机会接触它。对我们来说是这样,相信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是这样,抛开个人兴趣不谈,大家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传统文化,更谈不上去传承发展。本次皮影学习活动给了我们接触皮影的机会,同时也可以说给了这些传统文化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一种重新回归到大众视野的可能性。当传统文化不再只是传说,它的生命才能重焕光彩。说到文化传承,以前我们总以一种“援救”的心态去对待,站在高高的云端指指点点,却从未拨云见雾看看它们的模样,这种视角本身就是一道阻挡传承的鸿沟。只有敞开心扉,平等地去欣赏去学习交流,真正的传承才有可能性。
传承的口号喊得再响,也不如这样一次面对面交流学习来得切中肯綮。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机会,也希望社会给传统文化更多“现世”的机会。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守需要漫长过程,但总归要先认识,继而才能有守护、有传承。
(本文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级学生,皮影雕刻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