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生身心发展评价方式
2021-10-07姜卫
姜卫
【摘要】随着社会生存压力的加大,保持积极的身心状态对现代人而言越来越重要。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身心发展评价方式,是我们增强小学生的心理压力抵抗能力,支持小学生幸福、健康成长的需要。而要构建好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生身心发展评价方式,我们可以从增赏减罚、分层评价、多元评价等多个维度入手来提升小学生身心评价体系的弹性和人文性,帮助小学生确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小学;积极心理学;身心发展;评价方式
“积极”是正向、主动的意思。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以人的积极力量为研究范畴的心理学科。它主张积极心态是心理健康的源泉,希望通过保持乐观的心态来让人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以具有积极心态的个体来带动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生管理教育中的应用一方面切合了当下社会压力逐渐增大,人们需要积极心态的社会发展现状,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助力了小学生个性化潜能的充分发挥。那么在小学教育与管理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生身心发展评价方式呢?总结教育经验,我得到了如下结论:
一、增赏减罚,推行赏识教育
要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生身心发展评价方式,我们就需要推行赏识教育,增赏减罚。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其实就是一种赏识教育,而所谓“赏”指的就是一种肯定性行为,它能够带给小学生积极的、正向的情绪。相反,“罚”指的就是一种负向激励行为,它是一种通过带给学生不好的、负面的情绪体验来鞭策学生的教育方式。与“罚”相比,“赏”显然是更符合积极心理學的要求的,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以“罚”为主的惩戒式教育理念,推行赏识教育。
比如,在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守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和学生探讨达到某种标准后会得到何种奖励,以学生们渴望得到的奖励来激励学生们自觉向着完美进发,而不是以严惩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心理忌惮,以惩罚压迫学生不让其做出与约定相反的行为。
再如,在评价班级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我为伙伴点赞”主题活动,以让学生发现周围伙伴的优点,取代让学生批评伙伴的缺点,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真、善、美,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增加小学生心中积极的情感储备,进而让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更多地做出正向反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分层评价,提升评价弹性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生身心评价方式是建立在分层评价基础上的、有弹性的教学评价方式。小学生的发展是受其内在发展规律和先天发展状况限制的。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的身心发展速度不一、表现各异。若我们以“一刀切”的方式评价每一个学生,就会有大量的学生无法达标。这对于学生获取积极的情绪体验则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身心发展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设计评价标准时,根据学情,广分层次,提升评价标准的弹性,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
比如,小学生的行为守则中有“尊师敬长”的要求。这一要求适用于任何学校中的任何一位学生,是普适性、笼统的。在将这一要求加入到对本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评价体系中时,我们不应奉行“拿来主义”,直接将该要求纳入评价要求,而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细化和分层。如,我们可以将尊师敬长评分标准分为对长辈尊敬、对父母尊敬、对陌生人尊敬等多个层面,其中对“尊师”这一标准进行界定时,我们还可以细分出:不顶撞老师、不在私下说老师坏话;遇到老师问好、对待老师有礼貌;回答老师提问时态度端正,实事求是;虚心接受老师批评,主动承认错误等诸多细节,并根据执行难度划分档次,鼓励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超越,从而真正达到“尊师”的要求。
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们看到的是成就和距离,成长心态也是积极乐观的。在这样的身心成长状态下,学生们是更容易成长为健全的“人”的。
三、多元评价,增加人文色彩
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发展评价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评价活动的人文性建设。在评价中加入“人性化”色彩,让学生们能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幸福等情绪。而要达到这一发展评价目标,我们就需要遵循多元评价原则。
比如,在评价学生在某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时,我们关注学生的知识认知过程,由多个主体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首先,我们需要提供包含知识能力、品格发展、个人成长、学习能力等多个维度内容的评分标准和学生日常成长情况评定表,然后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跟评等方式推进成长评定环节,让学生形成对个人成长情况的立体化认知,进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个人成长,突破成长问题。
综上所述,发展评价是影响小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的重要因素。要想充分发挥发展评价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积极作用,我们就需要以积极心理学为管理评价指导,从增赏减罚、分层评价、多元评价等维度入手给予学生们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们养成积极、健康的处事心态。
参考文献
[1]宋春艳,郝春东.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素养培育问题[J].教育现代化,2017,4(33):121-125.
[2]郭菊. 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