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进课堂,实践出真知
2021-10-07罗顺芳
罗顺芳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因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而引起一系列问题,甚至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心理障碍而感到困惑。本文就妨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如何以操作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兴趣;操作进课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困扰着教师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反映,学生对数学学习表现出兴趣不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不会思考,乱做一通等。所以,数学测验、检测中满分一百分的卷子出现个位数的分数是常见的事情。其实当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兴趣不浓,对知识点理解不透时,就会乱做一通应付教师。随着知识点的增加,不懂就会层层叠加,如打了多个结般,难以解开。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甚至出现对数学学习不自信,怕数学的自卑心理障碍。否定了自己,形成心理障碍对以后学习数学,乃至全学科学习就影响巨大了。为此,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妨碍学习数学的原因,究其主要是以下三点原因导致:
一、生活经验不足,导致没有认知基础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对数学没有生活认知基础,一切犹如白纸一张。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13-3=10时。学生会疑惑,为什么13-3是等于10呢? 13去掉3为什么不是等于1呢?又如,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七巧板》时,七巧板不是七种图形吗?……。再简单的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如果没有具体的实物让他们实践体验过,也是难以理解的。理解不了就导致对知识掌握的障碍,不及时清除障碍就会阻碍深入的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模拟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生活情景的形象、具体、实物化,这样学生才能填补生活经验的不足,得以理解,并在脑海里留下印象。
二、脑部发育尚不完全,导致理解能力不够
据研究数据,大部分六、七岁学生脑部发育是成年人的80%到90%,尚未完全发育,个别脑部发育得晚的就更加理解力不够。这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大部分现象——“简单的数学题都不会做”。由于学生脑部发育尚不完全,所以,难以理解与掌握知识点。为此,我们不应该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学生,而应该弯下身子,从学生的角度看数学问题。而学生中也有个别现象是这样的——“这孩子低年级的时候懵懵懂懂的,很难学会,但是几年后怎么就如此开窍了呢?”正所谓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粒种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我们要耐心,用心培育,不放弃,静待花开树长。所以,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期间,教师要尽力之所及去帮助他们理解。
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导致学习持续性差
青少年和儿童正常的规律就是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越短。六、七岁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是五到十分钟,过了这段时间,若课堂没有新的吸引力,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其它事物身上。所以,越是低年级,要想学生集中学习,就要有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脑部发育尚不完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的特点。学习要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社会认知特点,应该形象具体化、实物化。教学就要尽可能通过实践操作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理解,让操作进学习,实践出真知。
四、教师课堂演示激趣
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几乎每一节新授课,教师都可以用实物或者模型操作演示,唤起学生的视觉好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有直观具体的认知,加深理解。例如,教学13-3=10时,教师很难借助一支粉笔在黑板写写画画表达明白。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在实物投影仪上直观投影出10根一捆的小棒和3根小棒,代表13。然后拿走3根,代表减去3。剩下就是一捆,代表10根。这样就很容易教学清楚13-3=10了。学生对于实物演示的兴趣比抽象描述要大得多,也更加容易理解。在我们的教学上,有配套使用的教具与学具。我们要善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以达到更优质的教学效果。如果遇上没有教具的情况,教师就要在备课的时候准备教具。会制作教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教学技能。例如,教学《认识钟表》的时候,如果教具粗糙,质量差,我们可以直接和学校后勤部沟通,拿实物钟表教学,这样与课室的钟表相统一,效果会更好。在教学简单的加减法练习课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卡纸制作活动口算式子,这样简单的直观教具在堂上灵活演示运用,都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演示激趣,既简单易控,教学效果收效又大。
五、学生课堂操作激趣
玛利亚·蒙特梭利说过:“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我做过了,也就理解了。”这就充分说明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学习是离不开兴趣的,而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一定都是好玩的。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七巧板》时,每人发一套七巧板,先介绍七巧板的组成、收放。再规定拼组各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感受七巧板拼组图形的多样性。最后,让学生拼组各种图形,感受七巧板的魔力。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兴趣昂然,大大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掌握了知识点。课后,有的学生还会缠著教师问什么时候可以再玩七巧板。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节时,没有学具,我们可以在备课时提早通知几位学生从家里带来“小熊”,上课时分组观察。通过堂上的观察后,学生还会课后观察,并延伸到观察其它物体,这就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分类与整理》时没有学具,我们可以用卡纸剪出学具,让学生每人一套学具上课时操作,课后收起下次用。教师要具备制作简单学具的素质。上课时,学生自行操作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达到最好的效果。
六、学生课外制模激趣
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把操作延伸到课外,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运用到实践。例如,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页第8题的折一折,做一个正方形,“1”的对面是“( )”。这题可以让学生回家折,通过操作、观察,得出结果和总结规律。
例如,教学图形拼组,可以延伸到让学生剪出各种图形,并拼出一种美丽的图画。然后在班上展示作品,欣赏成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和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让学生制作钟表,除了认识欣赏钟表外,还能利用制作的钟表在学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拨钟,读和写出几时几分,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理解并掌握知识点,还能增进同学友谊,增进亲子感情。
总之,要想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要从认知规律着手,以操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在玩中激发兴趣,在实践中理解真知,把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品墨.我是人民教师[M].新华出版社,2014.
[2]周淑敏,周靖.学术论文写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