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及对策

2021-10-07代晓敏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代晓敏

摘要:小洁不愿与人沟通也不愿意学习,作业潦草,经了解是因为家人没有时间陪伴她,家人教育观念各不相同。了解情况后,心理老师在咨询室内帮助小洁宣泄情绪,采用家校联合的方式,从家庭环境和班级氛围出发,帮助小洁学会处理与父母和同学的关系。经过多方努力,家长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小洁的笑容变多了,心态愈发积极,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由此可见,面对学生问题,家庭与学校的努力缺一不可,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助力。

关键词:家校教育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三年级上学期班里转来了一个新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发现,这个孩子不爱和人交流,学习主动性很差,上课基本不听课,作业潦草,爱撒谎。一个三年级的女孩子,怎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万般不解之中,我把孩子的爸爸请到了学校,进行了深切的交谈,对她的情况有了了解。

一、基本情况

王小洁(化名),女,小学三年级。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洁,在小洁三年级上学期才转回合肥工作,并把小洁转到合肥上学。在转学到合肥前,小洁和妈妈在农村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奶奶比较强势,经常干预母亲对小洁的管教,婆媳俩常因为教育观念不同产生争执。小洁从小就徘徊在奶奶和妈妈不同教育观念之间,性格变得比较内向,很少和别人交流。二年级下学期小弟弟出生,父母更没有时间陪伴她,所以小洁越来越不爱学习,字迹潦草,爱撒谎,不听家长的话。

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通过更进一步地了解问题的根源,以及成因,帮助孩子改变自我,适应环境。

二、问题的根源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根源

本学期开学的第二天,我把孩子领到了心理咨询室。在心理咨询室温馨的环境中,我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语言,鼓励并引导孩子把曾经的经历和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希望能够通过她的诉说进入到她的内心世界。在面谈刚开始,小洁存在着阻抗心理,不愿意说话,低着头静静地坐在那儿。当我以为她不会开口说话的时候,突然两行清泪从她的眼睛里滚落出来,她抽咽着慢慢向我诉说了她心中的苦楚。

以前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家人都很宠爱她,她很快乐、很幸福。但有了小弟弟后,一切都变了。和弟弟玩的时候,如果弟弟哭了,家人就会以为是她弄的。在家里总是被骂,所以她想在学校找到好朋友。但因为她是农村转来的,同学们觉得她傻、笨,没有人邀请她一起玩,不跟她玩。久而久之,她觉得转到现在的学校后,越来越没有意思,感觉自己很孤单,上课不想听课,作业更不想写。她想转回以前的学校,但是家人不同意她转回去。临离开时,她眼中含着泪告诉我,这些话憋在心里很久了,但家里人从来没有像我今天这样听她诉说过。

(二)问题成因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孩子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表达了他们的全部生活和人格,不了解这一隐情背景就无从理解他做的事情。”小洁的问题行为的产生其实和她的家庭环境及成长过程是有很大关系的。爸爸常年在外,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从不过问,只要老师向他反馈学习情况,就会冲妈妈发火,说她教育不当。妈妈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只要爸爸提到孩子的学习问题,就会和他吵架,从来不会思考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一味地体罚小洁。体罚之后,并没有跟进小洁的学习,所以导致小洁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小洁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后,回到家也从不敢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学习情况,怕会引来父母再一次的争吵。

三、矫正问题行为的策略

(一)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1.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若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可能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与孩子深谈了解实际情况后,我通过QQ、电话和面谈,多次与孩子家人进行沟通,指导家长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浏览有关教育的媒体文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自身教育水平,并引导家长多向有经验的学生家长学习育儿方法。

2.改变亲子沟通方式。家长在自身修养提高的同时,也要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多用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命令的语气。多听取孩子的意见,把建议传达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权衡利弊再作选择。了解孩子想法的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家长的期望和要求,让孩子逐步理解并接受家长的想法。对于小洁,奶奶和妈妈应该在孩子的教育观念上保持一致,不要让孩子摇摆在她们两人之间。

3.关注二孩家庭大孩的心理健康。伴随国家二孩政策,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二孩。家庭处于新成员诞生的喜悦中,对老大难免会有一些忽视,陪伴时间减少,对两个孩子也会有一些区别对待,老大面对这种巨大落差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所以,我鼓励小洁的父母主动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理解父母对她的爱并没有变,即便有了弟弟,也不会改变她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在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时要端正、平等,不能因为老二幼小就要求老大忍耐老二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父母应该给予老大更多的爱和更多的关注,采取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促进两个孩子共同健康成长。

(二)架起爱的桥梁,在班集体内营造关爱互助的氛围

根据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小洁正处于学龄期(6~12岁),正在经历勤奋与自卑的冲突。若小洁能顺利克服,她将拥有信心,对于之后阶段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如果这个阶段的冲突处理不好,她将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之后的发展。对她在班级内的表现进行深入的了解后,我与班主任一起制订了帮扶计划:在班级内有意识地让其他孩子主动找她玩,多交流,尽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其感受到班集体的爱,避免小洁对于人际关系的习得性无助。在她的四周安排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上帮她解决难题,改善学习情况。各科老师对小洁也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尽量多表扬,尽力让其他同学对小洁的既有印象产生改观,让小洁对学习渐渐产生自信心。

通过多方举措,小洁的情绪逐渐变得稳定,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对学习渐渐产生了自信心,行为上也随之出现向积极方面转化的迹象。

(三)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与父母、同学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不可能不产生矛盾。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产生矛盾时,要学会主动用解决问题的态度和父母一起剖析产生矛盾的原因,而不是用反抗的心理和不合作的态度与父母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认真聆听父母的谆谆教导,也要学会向父母倾诉,就事论事,不要胡搅蛮缠,要做到有错必改,无则加勉。

孩子的主要时间是在学校,同学间的关系是孩子的人际关系主体。我让小洁谨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当与同學产生矛盾时,要学会处理和化解与同学的矛盾,而不是斤斤计较,更不能得理不饶人。在班集体中,只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就会有更多的同学接纳她、喜欢她。

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对于家长来说,他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科学的教育观念,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老师来说,“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在“问题学生”转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周围良好的关爱氛围,以发展促改变。让我们以时间和陪伴为良药,再辅之以专业的心理疏导,合家校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拥有灿烂的人生。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