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探究课堂的构建

2021-10-07刘松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6期
关键词:深度太阳科学

刘松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小学科学课程已成为小学教育课程中重要的内容,因此,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综合素质成为教务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探索高效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时,教师发现在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阶段性特征的前提下,可立足科学探索环节,尽力为学生提供探索场所,引起学生深层兴趣,再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索实践活动,使其得到深度体验,随后师生协同探究结论,进而引发深度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进程。这一教学模式与深度学习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运用深度学习理念,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完善小学教学教育课程。

关键词:深度学习 小学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学生从小就能感受到的,学生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与种种影响。事实上,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在享受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社会高速发展,因此,教育行业要重视小学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培养新一代科学技术人员提供坚实的后备军,这对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度学习理念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理念存在密切的联系,善用深度学习理念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进程,使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并加以运用,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一、提供探究途径,引起学生深层兴趣

新课改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明确科学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拓宽学习与实践领域的同时要注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将相互交叉却又不同的学科内容进行渗透与整合,再结合学生主观创造能力与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为学生提供探索场所,在固定场所中学生会自主产生想要动手探究与操作的念头,从而起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的作用,使学生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接受者”转变成“创造者”与“享受者”,在激发学生学习这一课程的兴趣的同时还可加深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另外,这种教学模式可有效开阔学生视野,让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教材中忽略或未编纂的内容,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学校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科学素养高的人才。

以教科版五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影子》教学为例,教学开始前,教师提出一个与“阳光下的影子”有关的谜语:“我走他就走,我停他就停,光弱他不见,光强他显现。同学们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踊跃回答,最后老师给出谜底:“谜底就是影子,同学们都很聪明啊!”随后,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那同学们知道影子与什么有关吗?”引出课程内容。教师为学生提供教学器材——手电筒,并做出解释:“同学们手中的手电筒代表的就是太阳,太阳东升西落,随着太阳的运动,被照射物体的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学们不妨自己动手试一试。”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阶段,当教材被发放到手上时,学生们便开始蠢蠢欲动地想要进行试验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思考:按太阳运行轨迹物体的投影发生这样的变化,那改变光源的轨迹,结果一样吗?在经过思考后,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被激发,进而发生更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鼓励学生实践,实现理论深度体验

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探究,动手操作实践都是深度学习理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其切身感受世间万物蕴含的科学道理,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可赋予其身份感与代入感,使其像科学家一样去进行实践与试验,学生在实践与试验的过程中一定会收获到课本中难以表述及呈现出来的认识与认知,这种体验是独一无二的,是唯有实践探索才能赋予的深入知识核心、触及学生内心的感受。通过鼓励学生进行科學探索与实践,实现理论知识深化与促进学生深度体验科学魅力,可有效增强其科学探索思维,养成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科学素质与专业知识素养,有利于学校为社会输出其所需的人才。

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为例,阐述深度学习理念中如何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来实现深度体验。为学生准备长度、粗细相同的木条、钢条、塑料绳、棉线,音叉一个,听筒两个。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引起学生实践兴趣后,学生纷纷开始进行试验,让学生使用棉线动手制作“土电话”,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将听筒放到一只耳朵上,用手捂住另一只耳朵,随后教师将音叉的末端贴在绳子上,问:“你们能听到声音吗?”“声音是怎么传到你们的耳朵里的?”学生发挥想象力,认为声音是依靠物体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试验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刚刚我们用的是棉线开展试验,如果换成钢条、木条、塑料绳,会是什么样子呢?它们是否能传播声音?如果能,它们传播声音的效果一样吗?”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并通过实验得出四种不同的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不一样。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询问:“以上内容也是本节课探索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对《声音的传播》的内容都掌握了吗?”同学们积极给予肯定回答,这样便完成了该教学任务。

三、协同探究结论,促进深度理解

实用是科学课程教学宗旨之一,科学课程中理论实践的学习均是为现实运用服务的,这与深度学习理念的“理解—迁移说”高度一致。深度学习理念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应只停留在表层对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知识输出,更应该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结合探究结论与身边事物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学生只有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才算透彻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对相关内容的记忆也更深刻。

以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太阳钟》教学为例,经过前面《阳光下的影子》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光源与影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影子与时间的关系:“同学们在掌握了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后不妨联想一下太阳与时间的关系,同学们知道这两者存在什么关系吗?”有同学回答:“太阳东升西落,一天就过去了。”有同学说:“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一天也永远有24个小时。”教师对发言同学予以肯定与鼓励,随后布置“制作太阳钟”的作业。学生探索光与影子关系的热情高涨,这种热情来自实践活动中的思考、探索与发现等多种复杂情感,因而可有效延续下去。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该走到学生当中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性解答。在学生结束制作后,教师要为学生普及“日晷”的相关知识,明确太阳、影子与时间的关系,并对学生“太阳钟”制作成果提出表扬,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到知识往往比从书本中学到知识要自豪得多,因而更有助于加深其对本节内容的记忆。这种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的方法可有效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促进其综合素质发展。

科学课程内容相关知识可操作性强,教师在运用深度学习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时可按照“构建实践场景—自主探究实践—总结反思与运用”这一教学思维进行教案设计,为促进学生深度体验科学魅力、深度理解科学理论提供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路,为教育界创新发展提供活力。

参考文献:

[1]沈晓宾.从核心素养视角看科学课的育人价值[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04).

[2]曲学江.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07).

猜你喜欢

深度太阳科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太阳几点睡觉
夏天的太阳
科学拔牙
太阳花
寂静的太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