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思路与方法
2021-10-07白银
白银
摘要: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夯实学生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的语文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要通过语文教学来渗透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具体的渗透思路是以教材内容为根本,以多种形式为载体,以理解品鉴为目的。通过古文研读渗透法、传统节日庆祝法、时事话题分析法来进行渗透,从而发展高中学生的优秀文化素养与品格。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渗透思路 渗透方法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学生,必须要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有较为全面、科学、合理的认知,从中汲取精神养料。为了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将其与具体学科进行渗透教学是最主要的方式,而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教学无疑是与传统文化教学匹配性最高,适配性最强的科目,教师可以巧妙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思路
(一)以教材内容为根本
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是所有教学活动设计的立足点与依据,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为根本,善于挖掘教材中可提炼的传统文化教学素材。以必修一《月是故乡明》《漂泊的旅人》为例,这两篇文本讲的是“思乡”,对故乡故土的热爱与眷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非常浓厚的一股情感。譬如,很多旅居在其他国家的侨胞,他们内心深处对祖国母亲的情感是持久深刻的,这股情感会表现在家乡投资建设,又或者是学有所成后选择回到祖国,教师可以沿着这一线索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活动。
(二)以多种形式为载体
传统文化是基于意识流的形态,它是抽象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应采用以多种形式为载体的思路。譬如,上面指出教学活动应当以教材内容为根本,这是课内教学活动。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包括阅读经典名著,阅读传统文化的基础常识,参与涉及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等,这就属于课外教学活动。譬如,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立足于互联网,采用慕课、微课、远程连线等方式来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还譬如,除了理论上对传统文化的诠释与讲解外,还需要借助于传统节日、文化藏品等实践类载体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总的来讲,多种多样的载体能够让教师在设计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时更加游刃有余。
(三)以理解品鉴为目的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认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理想树立等,都有着很重要的导向引领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还需要采用以理解品鉴为目的的教学思路。以必修三《烈士的抉择》《五人墓碑记》等为例,这些文本的中心思想是“爱国主义”,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情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思考与认识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有什么表现,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是否有不同的特征,爱国主义对一个人在进行重要人生抉择时有怎样的影响力,爱国主义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等等,通过理解和品鉴传统文化,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去学习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助力于自己成长的精神养料。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方法
(一)古文研读渗透法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交流的基本载体,是传统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在苏教版高中语文中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可以采取古文研读渗透方法。以古诗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渗透传统文化:其一,诗词歌赋的文学体裁。言简意赅又意蕴丰富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教师可以站在文学艺术性、语言学术性的角度来指导学生品鉴古诗词的独特文化魅力。其二,诗词歌赋本身所承载的意义与内涵。古代诗人多用诗歌创造来表现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象,表达个人情感。教师可以站在文化背景分析、情感揣摩体验的角度,来指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是如何用诗词这一传统文化载体来抒发感情的。其三,诗人分析。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特点,譬如盛产诗歌和诗人的唐朝,初唐,盛唐,晚唐,这三个阶段的代表诗歌和诗人就有所区别,这种区别折射的除当时社会环境的特点以外,还包括了当时的审美潮流,这也是同一文化形式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特点,同样需要被学生所认识和理解。总的来讲,古文研读渗透法强调以古文这一传统文化本身来作为教学的载体。
(二)传统节日庆祝法
教师在组织设计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时,离不开具体的载体,而传统节日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渠道。一方面,传统节日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构成板块。另一方面,学生在庆祝传统节日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体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以必修五《登高》《滕王阁序》等为例,这两篇阅读文本的主题“登高望远”是古人非常喜欢做的事情,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传统,久而久之,爬山登高也成了重阳节的习俗。教师在这一天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登高,在爬山之余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重阳节的由来、古代人们的庆祝方式、意义等。比如,有一种说法是重阳节登高是源于古人对山神的崇拜,认为山神能够使人免除灾害。这种说法背后,其实是古人对平安、康泰、富裕的期望与追求,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一个时代人们的共同追求,区别在于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体现,教师可以就这个切口来与学生们讨论关于“祈福”等传统文化。总的来讲,传统节日庆祝法强调在体验的过程中去感受传统文化。
(三)时事话题分析法
时事话题分析法,指的是教师从语文教学中渗透地域文化时,可以联系实际,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让传统文化“更接地气”。譬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来收看《诗词大会》这一节目的片段,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古诗词在这一节目的推动下“突然爆火”,参与的嘉宾和点评的嘉宾,是如何做到对古诗词信手拈来,这种炉火純青的文学功底背后体现的是传统文化怎样的一种魅力,在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下,如何让传统文化能够以更富有创新性,更富有吸引力的方式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彩等。由《诗词大会》的备受追捧,可以再拓展思考近几年的“国学热”“国学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将目光从西方文化、潮流文化的领域中重新聚焦到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这一现象的背后又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与发展必然性等。总的来讲,时事话题分析法将传统文化的渗透置放在一个社会环境中,提高其实践性,提高学生学习了解的深刻度。
三、结语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力日益凸显。党和国家提出了文化兴国的理念与战略,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涵养润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多面。从学科的角度来讲,语文作为人文类学科,其对学生精神意识形态的教育教学活动正好与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很多重叠之处,因此,教师可以按照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养育下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田新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J].文学教育:上,2017(07):58-59.
[2]蔡同军.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中学语文,2016(1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