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同化理论及其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2021-10-07朱丽
朱丽
摘要:在教育心理学中,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毋庸置疑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奥苏伯尔认知同化理论的学习,笔者认为其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为了更好地阐明笔者的观点,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一,对奥苏伯尔认知同化理论内容的简要介绍;其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其三,对认知同化理论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方面应用的初步思考。
关键词:认知同化理论 高中英语 语法教学
一、奥苏伯尔认知同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有意义的学习
有意义的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陈琦、刘儒德语)。例如,学生们在熟悉了地壳分层知识后却依然回答不出地下1000米处是变冷还是变热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学生们只是记住了地壳知识的相关信息,但这些信息却没有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因而无法迁移到其他知识和实践上去。因此可以说上述案例中学生们对地壳知识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怎样才能将其变成有意义的学习呢?奥苏伯尔认为,要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满足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就客观方面而言,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性。在主观方面,学习者必须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意愿、适当的知识,并积极主动地促进新学知识和已有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联系。
(二)认知同化过程
在奥苏伯尔看来,认知同化的核心就在于学生能通过有意义的学习获得新知识。事实上,“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就是新旧知识之间进行意义同化的过程,即将旧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不断完善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余文森语),而这则要通过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这三种同化模式来实现。
与上位学习相反,下位学习是“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陈琦、刘儒德语)。当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既不能包容又不能归属到原有的旧知识时,则要借助于组合学习。通过研究,奥苏伯尔发现这三种同化模式的难度是有差别的,通常情况下,组合学习是最困难的,而下位学习则要容易些。
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作为语言的基础,语法决定了说话者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时的准确性。因此语言的教学必然离不开对语法的教学。通过对高考英语试卷的分析,韩红云指出“高考题在考查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也间接考查了学生对语法的掌握。语法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考生做题的速度及质量”。学生的语法学习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其高考成绩和日常交流,所以要对语法的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然而笔者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如下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语法点零散,不成系统
笔者所在地区英语教学统一使用某版教材。教材中虽然每个语法项目都与所选篇章紧密相关,内容设计与呈现也相当精巧,但缺乏系统性,学生学到的只是些零散的语法知识,很难系统掌握相关语法规则。以虚拟语气为例,该套教材在必修2 Unit 4中第一次提及这个语法点。但在本单元中,只提到了第一条件句和第二条件句,第三条件句则是在必修5 Unit 15中才涉及。虚拟语气的另一大考点混合虚拟语气则在选修7 Unit 21中才出现。试想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对该语法点加以重新整合,学生学习的难度必然会大大增加。
(二)教学形式机械,缺乏趣味性
为了应对高考压力,当前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过多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使语法课陷入了“讲规则、举例子、做练习”的固定模式中,从而导致内容枯燥,气氛沉闷,缺乏趣味性。同时,有一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仅仅注重语法在语句中的应用,而不重视语法学习过程中的情景创设。长此以往,这种机械的、缺乏趣味性的语法教学形式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法学习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之后出现看似理解却无法灵活运用的问题。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收效甚微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与学生的私下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语法,许多同学甚至对英语语法的学习产生了抗拒。一方面,学生们认为语法点过于繁杂,记忆和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语法课过于枯燥乏味,对其提不起兴趣。因此,即便有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语法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语法方面的薄弱,也很难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进而导致语法学习的效果不佳。
三、认知同化理论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一)变机械的语法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才能将机械的语法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呢?笔者认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从有意义学习的两大条件出发。
首先,要給予学生合适的语法学习材料。这些语法学习材料在具有逻辑性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教材必修4 Unit 11的语法点动名词的时候,就应该先让学生们对非谓语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动名词这个语法点才有逻辑性和现实意义。相反,如果直接讲述动名词的相关知识,由于缺乏透彻的理解,这些知识只会变成毫无意义的表层信息暂时存储在学生的脑海里。另外,对非谓语的讲解也为后两个单元中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语法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使其愿意学。曾经观摩学习过的一节名词性从句的语法课让笔者印象深刻。该老师从自己的一次旅游经历出发,课堂上所呈现的每个例句都是根据自己此次旅游所到的景点设计的,还配备了相应的图片。这种做法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和效果极佳。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语法课的教学时要特别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多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另外,我们还要注重真实情景的创设,少用课本和语法书中的现成例句,避免陷入“为教而教”的尴尬处境。
(二)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同化模式
认知同化理论认为,通过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这三种方式能够实现知识的同化。而在这三种学习模式中,组合学习通常是最困难的,下位学习比上位学习也要更容易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第一,在进行语法知识点的教学时,要敢于打破教材原有的单元界限,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以最利于学生同化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使繁杂的语法知识系统化;第二,在进行语法点的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同化方式。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教材必修2 Unit 5的语法点状语从句的时候,要注意到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从句,要使状语从句的学习有逻辑、有意义,首先要确保同学们对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作为下位学习的状语从句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所同化。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德儒.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成霞.高中语法课的现状与创新[J].英语教师,2015(9):131-132.
[3]韩红云.结合2003年高考试谈英语语法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66.
[4]刘美琴,融法于境,事半功倍中学[J].教学参考,2010(02).
[5]余文森.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J].教育研究,1997(09):15-17.
[6]张波.新形势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生英语,201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