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战役中瓦解敌军政治工作浅析

2021-10-07黄韦纬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

[摘要]瓦解敌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是从政治上动摇敌人军心,破坏敌军战斗力的策略和手段。长春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充分运用瓦解敌军策略,开展政治攻势,实行宽待俘虏政策等方法,使得长春全城和平解放,长春战役也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战果写入人民军队的历史。

[关键词]长春战役;瓦解;国民党守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

[作者简介]黄韦纬(1989-),女,汉族,福建三明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军队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 D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9-0029-03

瓦解敌军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①在长春战役中,东北人民解放军制定了“久困长围”的作战方案,同时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瓦解”的作战手段,使长春成为陆上“孤岛”,国民党军分化瓦解,官兵纷纷放下武器、起义、投诚,长春最后获得和平解放。回望历史,围困长春战役的胜利意义深远,研究和借鉴当年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重视和做好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斗争领域的舆论战、心理战和法律战等工作,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着眼攻心夺气丰富作战手段,全维打响政治瓦解斗争

1948年9月,中央军委从全国战局考虑,把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定在东北战场,指挥了伟大的辽沈战役。为集中优势兵力于辽西,在东北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最终确定对长春采取特殊类型的战役——久困长围,其战略目的是以长久的围困,为攻打长春提供有利条件。在确立了“久困长围”的作战方案后,东北人民解放军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方针②,要求强化政治攻势,削弱敌人的斗志,减少甚至瓦解敌人的战斗力,最后解放长春。

(一)加强战场宣传 瓦解敌人战斗意志。战场宣传的最终目标,就是利用各种手段瓦解和策反城内国民党官兵。国民党军的官兵受国民党当局的欺骗宣传,对共产党、解放军产生仇视和敌对情绪。长春战役中,东北人民解放军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前沿部队喊话、阵地广播等各种宣传手段揭露蒋介石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及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的真相,以启发长春国民党官兵的觉悟,动摇其军心。其次,通过张贴告书、大会宣讲等形式向全体指战员宣传封锁长春的重要意义,在军事行动、经济封锁的严密包围下,造成国民党军的饥饿与困难,致其军心涣散、士气瓦解,达到军事目的。最后向困守在长春的国民党官兵颁发布告,如《敬告长市蒋军官兵一条活路》《告国民党警察特务宪兵谍报人员书》,充分阐明相关政策,劝说国民党官兵不要做垂死挣扎,早日放下武器站到人民这一边。

(二)保持战场政治攻势 动摇敌人根本立场。战场政治攻势是对敌军实施心理战的有效方式,东北人民解放军充分结合战场上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敌军厌战、避战、逃战的心理,如阵前喊话、散发宣传单、发射宣传弹、送慰问袋等,使敌军官兵精神和意志崩溃,减弱和丧失战斗力,达到瓦解的目的。阵地对敌喊话是解放军最常用的宣传形式,也是瓦解敌人最有效的方式。长春战役中东北人民解放军积极组织前沿部队在阵地前喊话,喊话内容主要是宣传解放军必胜、蒋军必败的道理和中共对国民党军政人员的政策,强调其顽抗到底、死路一条的必然下场,喊话在敌人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其次大量印发各种短小精干的宣传品,通过水陆空及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宣传品送到敌人阵地中去。例如把“欢迎蒋军军官投城[诚]回家”,“带枪有偿”等口号印在伪币上,用宣传弹打到敌阵地上,动摇软化敌军。此外,东北人民解放军还大力开展了阵地联欢、散发劝降传单、写劝降信等,对被围之敌展开攻心战。

(三)针对敌军矛盾 动摇其抵抗决心。国民党守城敌军来源复杂,有中央军嫡系、云南滇系和土匪杂牌部队,彼此相互歧视与排斥,而强征来的士兵又多心怀不满,加之东北籍新兵多,归乡心切,盼望东北解放,其内部矛盾重重。根据守军以上特点,东北人民解放军充分利用守军的矛盾,大力展开对敌的瓦解和策反工作。如滇军远离家乡云南赴东北作战,在给养被装、生活待遇等上均受到差别对待,为此解放军在宣传时充分利用这一点提出“参加过远征抗日是光榮的,现在替蒋介石卖命就不值得了”,“早拖枪逃跑,早到招待所登记,早一天不挨饿,早一天发路费,打路条回家”等口号,这些针对性很强的口号起到了很大作用。据1948年10月3日《东北日报》报道:“在此种差别待遇之下,敌新七军与六十军直接摩擦时起,双方士兵曾在市内大同广场鸣枪冲突。”③此外,解放军根据国民党守军深陷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饥寒交迫,四面楚歌等矛盾困难,大力渲染宣传,提出“呆在长春挨饿等死,不如逃跑回家”,“被困在长春成天吃黄豆,将来连黄豆也吃不上的!”等口号,动摇敌军抵抗决心。实践证明,扩大敌军内部矛盾,对瓦解敌军效果极佳,成为解放军瓦解敌人的又一重要经验。

二、强化军政配合打消观望心态,迅速加快政治瓦解速度

在围困长春时期,东北人民解放军采取两种作战方式,一手是军事打击,通过军事手段消灭敌人;一手是政治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即配合军事斗争,不失时机地、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段,瓦解敌人的斗志和士气,破坏敌人的战斗力,争取敌人起义投诚。

(一)依靠优势兵力 持续施加压力。围困长春的东北野战军以10万大军在长春的外围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包围圈,割断了长春与外界的联系,断绝了城内的国民党军空中、陆上的军需物资补给(尤以粮食为主),在封锁地带设立检查站实施盘查和戒严等,将城内国民党军陷于绝境,造成长春城内军民交困,军掠民怨,士气瓦解。东北解放军在围城期间,大力宣扬解放军军威,说明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装备完善,有攻坚能力的人民解放军面前,长春工事不足支持,提出“长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有死路一条”,动摇削弱敌之斗志和情绪。同时散发解放军在其他战役中的捷报传单,使敌军充分感受到军事对峙中难有胜算的可能,对战争前途问题产生动摇,诱发官兵的惧战、厌战心理。

(二)结合军事行动 灵活调整策略。瓦解敌军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心的密切配合。针对战场情况,东北人民解放军广泛发动全体指战员利用各种军事行动展开心理战,如选择靠敌人的地方打宣传弹,侦察岗哨活动时散发宣传品,战斗结束时进行战场喊话等。当锦州失陷后解放军结合战斗进程,积极采取揭露欺骗性言论、告知逃亡的时机和方式等精确打击方式,促其投诚、起义。此外,解放军还根据敌军心理变化、思想反应等,提出相应对策展开对敌政治攻势。例如战争进入到9月,正值中秋节,喊话时就提出“八月中秋快到了,庄稼快收了,你的母亲和妻子盼望你回家收割”,“中秋佳节月儿圆,抛下双亲在云南,投诚起义归故里,弃暗投明好儿男”等口号,国民党守军一听到家乡,好多战士都落泪了。通过激发敌军思乡情绪,其思想、观点和情感产生共鸣,有效削弱敌斗争心理。

(三)紧盯关键矛盾 进行个别争取。古语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意思是在两军对战中,如果把敌人的主帅擒获或者击毙,其余的兵马则不战自败。善于抓住关键,解决主要矛盾是解放军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则。长春战役中东北人民解放军就非常重视对敌高级指挥官开展策反工作,动摇敌高级指挥官意志。当东北人民解放军对长春形成军事包围的有利态势之后,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给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写信,动员他弃暗投明,党中央、中央军委还组织全国各地的滇籍干部,给滇军将领国民党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写信,动员他走向人民。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之下,1948年10月17日,国民党滇军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万余人在长春起义,新七军于19日缴械投诚,很大程度上配合了解放军的军事斗争。

三、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宣传鼓动,有效提高政治瓦解质量

围困和封锁敌之大城市长春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对敌政治攻势的包围圈是解放军取得胜利的重大法宝。在解放长春战役中,东北解放军前线指挥部提出“要个个打政治仗,人人做宣传员”④,即协同各方力量,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瓦解敌军工作,使敌军处处感到心理攻击的压力,瓦解其战斗意志。

(一)全民参与封锁。封锁斗争是一个全民的尖锐斗争,1948年6月29日,时任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萧华在围城政工会上,明确提出要以军事为骨干结合广大群众,才能圆满完成封锁任务。⑤为此他强调,围城的党政军民,都负有对敌开展政治攻势的任务。⑥为造成社会性大封锁,解放军在封锁地带的一切大小道路都设立检查站实行盘查和戒严,各县也组织群众进行放哨,使敌探奸商反革命分子无隙可乘。为提高长春市内群众对包围封锁的认识,解放军提出“军民一条心,把长春变成死城,变成敌人的坟墓”,“反对蒋匪军抢粮抓丁,长春人民团结起来,配合解放军收复长春”等这些口号,动员群众严密把控封锁网,不给敌人留下空子。同时东北人民解放军还广泛发动群众进行群众斗争,一方面发动市郊农民群众在民间进行宣传品的散发、海报和口号的张贴,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另一方面将发动起来后觉悟较高的群众施以个别训练,个别派入,利用他们的社会关系进行市内宣传工作,不断扩大解放军的政治影响,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地位。

(二)国军家属介入争取。“要善于进行对敌军的政治宣传,利用一切可能找到内线社会关系与敌军家属”⑦,通过国民党军官的家属进行政治争取工作,对于瓦解国民党军的收效很大。在国民党第60军仓皇撤离吉林市后,解放军将敌军留下来的家属收容起来,安排食宿,组织学习,进行形势和政策教育,派人送到长春与亲人团聚,这些家属到了长春后,现身说法,客观地宣传了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这种做法在敌人内部引起较强烈的反响,如暂编第52师师长李嵩的弟弟(营长)的妻子被送入长春后,她感慨地说:“共产党军队是自古以来的仁义之师,国民党使我妻离子散,共产党使我全家团聚。”⑧解放军善于调动国民党家属写信给国民党官兵,号召国民党家属开展索夫唤子等活动,帮助国民党守军认清形势、了解党的优俘政策,给国民党军官指出一条光明出路。例如,在对郑洞国的争取工作中,解放军在阵地喊话时,反复播送了其远在上海的夫人陈泽莲写给他的一封信,对动摇郑洞国的顽抗意志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投诚人员现身说法。投诚人员对国民党军的情况比较了解,又与敌军官兵有着各种关系,利用他们对敌军进行宣传、喊话、做工作,会产生“自己人”的心理效应。解放军长春前线指挥部对敌之起义人员、逃兵进行宣传教育后,尽量把他们放回,让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国民党官兵宣传解放军的优俘政策,同时携带宣传品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加速敌军瓦解。如独立第八师组织曾經是一八四师海城起义的同志们,用云南口音向敌第六十军喊话,内容为“云南老乡们,我们是一同被蒋介石欺骗来东北当炮灰的。我们都是劳动人民的子弟,不要为他们卖命了”,这些喊话有效地动摇了敌人的军心士气。

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和优待政策的感召下,长春守军由杂牌部队到正规军,由非嫡系到嫡系部队,由士兵到官佐,由徒手到携械,整班整排整连的出城投诚。据统计,从1948年6月19日至10月6日,围城部队共收容投诚敌官兵一万八千一百零一名,携来武器计有:六零炮十门,重机枪二挺,轻机枪三十八挺,冲锋式八支,步马枪一千二百五十七支。⑨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9页.

②长春市档案局编.长春解放[M].中国文史出版社,第42页.

③长春敌军继续大批逃亡旬日投诚二千余人[N].东北日报,1948年10月3日.

④长春市档案局编.长春解放[M].中国文史出版社:第73页.

⑤长春市档案局编.长春解放[M].中国文史出版社:第41页.

⑥摘引自《围城简报》第一期,肖华在政工会议上报告的第二部分,“对敌政治攻势”.

⑦长舜等:《百万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纪实》(下册).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4页.

⑧沈阳军区《围困长春》编委会编.围困长春[M].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19页.

⑨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公布长春战役战果[N].东北日报,1948年11月28日.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
试论国有企业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精简整编述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中央军委决定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早建立的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党委制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