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多管瓶由明器向插花器的功能转换之原因

2021-10-07江寒雪张晓芹

陶瓷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谷仓插花器物

江寒雪,张晓芹

(1.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000;2.八大山人纪念馆,南昌,330000)

0 引言

一直以来,多管瓶该器物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有时被称为“五联罐”,有时是“五管瓶”,后期又因为出现更多管的器物,被称为“多管瓶”、“多口瓶”。因此,为了行文方便,本文统一称呼为“多管瓶”。

要探讨多管瓶为何由明器转换为插花器,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为什么人们会愿意将阴宅所用器物置于阳宅,毕竟,同样作为明器用途的唐三彩就从没有被当做室内摆件的记载,甚至在19世纪出土以前,连文献记载都不曾有过。[1]就这个问题,我从几个方面入手。

1 多管瓶和宗教的关系

因为多管瓶的名称不统一,在发展中又出现过“魂瓶”这样名字的器物。如果按名称把魂瓶和多管瓶视为两种器物,则多管瓶发展过程中出现断层。因此,先说明多管瓶和魂瓶的关系。

1.1 多管瓶和魂瓶一脉相承的概念

多管瓶作为丧葬用品,最早出现于东汉中晚期,并且在此时期开始流行(也被称为东汉五联罐)。从多管瓶各形式的地理分布看,多管瓶最早出现于东汉中期的会稽上虞地区。在器物器型演变的同时,分布上也向南北方向扩展。到了孙吴早期中期之间,还影响到了古丹阳区(今安徽省南部和江苏省西南部)。[2]到了孙吴中期,不仅多管瓶的管变小,还出现堆塑,演变为魂瓶(谷仓),取代了无堆塑的多管瓶。但这两种器物的演变几乎可以说是同时期的。且从两种器物流行地区和文化内涵来看,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学术界只是习惯上分为两种器物。《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也认为魂瓶来源于汉代多管瓶。[3]

演变原因可见以下:李勇在《汉晋先民的丧葬观——以魂瓶为中心的考察》里认为,魂瓶中“管”的退化,楼阙、人物等堆塑成为新主体的现象,可以视为炫耀墓主人生前财富的表现。[4]《谷仓罐形制的文化演绎》认为:“汉代五联罐和吴、晋的谷仓是模拟一个专供死者生活的新天地。”[5]而且此时古丹阳区尤其是古会稽区的经济水平也提高了,袁宏在《后汉纪》卷27记载:“会稽富,策之所贪”。总而言之,转变的原因应该在于技术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功能的转换。

图1 孝经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2 五百罗汉图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图3 寒窗读易图上海朵云轩藏

图4 耀州窑青瓷花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1.2 多管瓶是宗教的物质载体

那么,多管瓶的功能之一应该是供奉用明器。多管瓶和魂瓶都有宗教观念反应,不仅仅是来世的谷仓,也应该是宗教思想依附的物质载体。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风俗可见《后汉书•第五伦传》:“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在考古发掘中,会发现在很多墓葬中,魂瓶区别于其他类的器物单独存在。张家山西晋墓的前室内就高出一块,东置放魂瓶,其他随葬布置在西,当做祭台。[6]这说明了魂瓶在淫祀之风盛行时的祭祀、供奉用途。贺云翱就认为,南方传入佛教、道教兴起的同时,陪葬的最多的早期佛饰物品就是魂瓶,很可能与宗教思想有关。[7]既然多管瓶与魂瓶的功能一脉相承,故可以推测,多管瓶与魂瓶所蕴含的宗教观念很可能与佛教、道教相关,可能是佛或道的供奉用器。三国两晋之后,魂瓶便少有出现了。到了南朝,又开始出现不见堆塑装饰,简单器型的多管瓶,但是数量很少。到了两宋时期,尤其是北宋,多管瓶出土数量增加。在这个时期,也是佛、道二教盛行的时期,社会风气是连丧葬都要使用佛法,朝廷颁布法律条文,知识分子批判,但都不能抑制这种风气。《燕翼志谋录》卷三有记载:“开宝三年十月甲午,诏开封府禁止士庶之家,丧葬不能用僧道威仪前引。”南宋朱熹也在《朱文公集》里写道:“自佛法传入中国,上自朝廷,下达闾巷,治丧礼者一用其法。”这又反映丧葬文化与宗教的关系,多管瓶出土数量增加和宗教的盛行,很可能息息相关。

2 佛前供花对多管瓶的影响

和宗教有关的花的使用很早就有,《诗经•郑风•溱洧》中有三月上旬,郑国男男女女手拿兰草到溱洧举行祭祀的记载。对于插花,东晋人撰写的《汉宫春色》里也有汉惠帝的张皇后插花的记载。佛教供花是中国插花的一种形式,《大日经》等佛教典籍就载有供养佛前“华瓶”一类插花器。中国佛教供花记载最早见于《南史•晋安王子懋》:“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8]这可以看出,最晚在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宗教目的的插花。虽然晋安王处在南朝齐国,疆域在今天的中国西南部,但是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全国流行,很大可能也影响到了长江中下游的多管瓶使用区域。前段谈到两宋丧葬文化中佛教仪式大行于世,此时佛教盛行,墓室中也有很多花瓶图像,包括瓶插莲花的满瓶纹样。[9]此时,出于宗教与民俗的原因,插花有供养的含义。北宋李公麟《孝经图》(图1)第七幅有用插花供养父母的场景。南宋《五百罗汉图》(图2)有时人单瓶插花供神的描绘。这种宗教供花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插花风气,插花开始风靡全国。宫廷、宗教、民间皆爱花赏花,插花流行于社会各阶层。黄永川在《中国插花史研究》一书中把宋代定为中国插花艺术最鼎盛的时期。[10]唐代花朝节到了北宋时期,称为扑蝶节、壶碟会。到了这天,皇宫内所有贵重插花器都被安排在各个殿堂供插花展示之用。插花陈设也出现在宋代士人阶层的书房中,成为士人们雅致的场所(图3),甚至按官职给花也设置品阶。市井居室也附庸风雅,在厅堂挂画、插花。连沿街店面也用插花来装点门面,《梦梁录》卷十六《茶肆》记:“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11]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还记载“花朵市”、《东京梦华录》描述临安小贩沿街卖花等,都说明花卉在人们生活中需求量非常大,插花艺术风靡。

多管瓶作为和宗教相关的明器,本身就具有供奉用途,再遇上供花盛行的两宋时期,被拿来放在室内作为供奉的器具,是可以被常人所接受的。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四川遂宁窖藏和新安沉船就有完整的多管瓶存世,被发现的地点皆不是墓葬,故而可以断定不是明器用途,推测是多管瓶在阳宅的供奉用途体现。当多管瓶置于墓葬,盛放的是谷物,龙泉县剑湖乡出土一件北宋熙宁三年龙泉多管瓶,瓶盖内壁就有“张氏五娘五谷仓柜”的墨书。作为供奉用器摆放时,就应该是插花供养神。

图5 湖田窑六管器《湖田窑发掘报告》

图6 历代名瓷谱配图《历代名瓷谱》

图7 湖田窑青白釉多管器,江西省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藏

图8 宜兴窑仿钧釉七孔花插 故宫博物院藏

3 用多管器物插花的传统与士人的插花观念

五代就有占景盘(图4)[12]作为插花器,北宋又有碗内多管的插花器(图5)[13],此时也没有花瓶的固定造型,用其他器物做花瓶很常见,那么南宋的人们发现多管瓶的管适用于插花也并不奇怪。而且,《瓶花谱•瓶史》记载:“古铜瓶、钵,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陶器入土千年亦然。”[14]这或许说明,用明器插花是可以被当时世人所接受的,人们更是认为这样插花能保持花朵鲜艳。基于这些原因,南宋中晚期多管瓶的管与瓶身开始相通,没有了盖,高度也减小,很多都只有12厘米至13厘米,北宋至南宋中期的多管瓶大多数高度都在20厘米以上。[15]《长物志》卷十《置瓶》就有花瓶“堂屋宜大,书屋宜小”[16]一说,明代《历代名瓷图谱》描述宋代多嘴花囊(图6)也说:“案头小几时供此”[17],这是高度减小的原因。有的多管瓶中间的口上还出现孔(图7)[18],更加便于插花。到了后世,多管瓶又由供养插花器成为了陈设插花器,使用地域也由长江中下游扩大,从新安沉船发现多管瓶还能看出其销往海外;明时期,有几管就称为几管花插,比如明代宜兴仿钧釉七孔花插(图8)。清时深藏宫廷内,五管器物成为象征五岳的陈设用器,被称为“五岳朝天尊”(图9)。民国沿用清时习惯,《饮流斋说瓷》就记:“五孔者,又名‘五岳朝天’。”[19]多管瓶也影响到了西亚与西欧的插花,在国外被称为郁金花瓶(tulip vase)。多管瓶成为插花器后,其作为谷仓的明器功能也随之消失了。

4 其他器物替代多管瓶的明器功能

图9 清雍正仿汝釉瓷五管瓶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图10 多角瓶(五谷仓罐)宋代香港九如堂藏

图11 唐元和十四年青瓷四系蟠龙罂 《中国越窑瓷:早期越窑》

图12 南宋青瓷龙虎瓶大英博物馆藏

多管瓶成为陈设插花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有了新的替代品。唐代,出现了一种多角瓶,南方地区多有发现,有的罐体还有稻谷纹样,说明它谷仓的功能,寓意是和魂瓶相同的,可能是魂瓶的延续。这种多角瓶到了宋代依然存在,香港九如堂就藏有一件“建中靖国元年”(宋代早中期)铭的多角瓶(图10)。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的越窑有了一种新魂瓶,名称为粮罂瓶。[20]浙江德清秋山乡出土一件唐代黑釉粮罂瓶,下腹刻字表示供灵魂享用食物。这种粮罂瓶到了北宋也在沿用,绍兴文管会就藏有一件刻有“上虞匠人项霸造粮罂瓶一个”的北宋粮罂瓶。[21]唐代中晚期(元和年间),越窑还烧造了盘龙罂,可见唐元和十四年墓出土的蟠龙罂(图11)。南宋早中期又出现了虎瓶,也是随葬明器。北宋晚期,因为政治动荡,朝廷对道教愈发依赖。宋徽宗为宣传道教压制佛教,设道职,此后明器中道家文化也开始增加。[22]多管瓶受道家影响,在多管瓶的管之间加上蟠龙、奔虎的装饰,成为龙瓶与虎瓶,成对下葬(图12)。[23]此时也和多管瓶简化成为插花器的时间相当,因此我认为,多管瓶在此演变成两支,一支是插花器,另一支成为龙虎瓶,依旧是明器。于是,龙虎瓶替代了多管瓶的明器用途。

5 结论

5.1 小结

多管瓶从东汉时期就开始作为明器使用,其具有谷仓和供奉的用途。中间经历过多次器型的变化,但功能都未改变。到了南宋,佛教盛行,插花风靡,人们发现多管器皿方便固定花枝,比如占景盘。多管瓶的管因为适于插花,于是瓶盖消失,管与瓶身相通,器型变小、变简洁,被人们用于阳世的供奉。从此,多管瓶再没有明器的功能。人们不介意明器变生活器用来供奉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多管瓶本身具有供奉用途,这种供奉还很大可能和佛教相关;第二,佛教有献花供神传统,多管瓶的管还适用于插花;第三,宋代士人甚至认为出土物更养花,可能他们并不忌讳明器供花。

5.2 余论

这里有几个问题,就是用多管瓶插花可以插的更满,是否说明和宋代墓室中瓶插莲花的满瓶纹样有联系?.在印度,满瓶纹样象征丰收,和塔结合又能象征再生。这种丰收、再生用途是否影响到中国,又是否和北方佛塔形明器“塔式罐”有关呢?总之,南宋晚期以后,多管瓶被专门用作陈设的插花器。并且,元代以后还作为花瓶销往海外。

猜你喜欢

谷仓插花器物
插花吟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脑洞大开
洛阳伊洛路初唐墓C7M4597出土器物
谷仓山
讽刺插花欣赏
枇杷落下一地黄
插花如何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