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葡萄牙瓷砖画与中国青花瓷的发展过程

2021-10-07郭佳宜

陶瓷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瓷砖青花瓷葡萄牙

郭佳宜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0)

1 独具魅力的葡式瓷砖画

葡萄牙素有“瓷砖之国”的美称,葡萄牙语中的瓷砖一词源于阿拉伯语单词 “Al- zuleique”, 本意为“光滑的小石头”,这是由于8世纪时阿拉伯人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穆斯林工匠在半岛定居下来,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制作瓷砖。[2]

葡式瓷砖画是一种小而厚的陶瓷片,通常为15×15规格的正方形。传统上是由珐琅烧制而成,晶莹透彻的珐琅覆盖方形上部表面。早期瓷砖画常以黑白两色搭配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家为了丰富作品的视觉效果开始自己切割小石头,以便有更多的颜色搭配来完成一幅瓷砖画。后来,葡式瓷砖画主要以蓝白相间为主,在烧制时用亚麻籽油或陶土区分色彩。其制陶技术受到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法国和中国的影响,但随着技艺的发展,葡萄牙逐渐产生自己的风格,而后定型。在应用方面,葡式瓷砖画主要用于装饰住宅、博物馆、教堂以及公共建筑。他们常用瓷砖画来纪念曾经航海大发现时的辉煌,也用来表达对于上帝、圣母的虔诚信仰。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瓷砖画的出产量也逐渐提高,部分工厂逐渐选择以机器制造代替手工绘画,瓷砖画的价格也因此下降,所以到后来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大批购买。

我们普遍认为世界文化具有多元性,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语言、民俗、绘画等方面,也突出体现在制瓷方面。瓷砖画是葡萄牙制瓷领域的杰出代表,也是葡萄牙的文化名片。葡式瓷砖画一般应用于整体或局部墙面,通常以整体图画形式呈现,通过瓷砖的拼接构成一幅完整的瓷砖画,其珍贵之处在于每块瓷砖画都必须由人工亲手绘制,同时需要定期维护保养。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瓷砖画会出现破裂、磨损的现象,而瓷砖画的修复与保养也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不仅需要由专业的瓷砖画修复师进行,而且耗时较长。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葡式瓷砖画的购买都只局限于上流社会或富人阶层。

图1

图2

16世纪,葡萄牙瓷砖开始逐渐拥有自己[1]的风格,瓷砖也由国内工厂生产。到了17世纪以后, 随着中国陶瓷作品的流入,出现了蓝白相间的循环,从那时起,这种样式就成为了瓷砖画的主要参考。教堂、修道院、宫殿内外均以巴洛克和洛可可式的瓷砖画为装饰。这种带有艺术气息的美学使得瓷砖画的制作更加繁茂,图画描绘日常宫廷生活,超越了寓言、圣经情节。装饰本身是为了唤起视觉错觉,寻找明暗对比。

18世纪,由于法国洛可可风格的影响,瓷砖画又重现多色风格,以黄色、绿色和紫色为基础,融入轻盈优雅的田园场景,这时鲜花和树叶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它们呈现对角线布局赋予建筑活力。

19世纪上半叶, 法国军队入侵葡萄牙,致使葡萄牙王室迁往巴西,由此巴西移民开始进入葡萄牙制瓷行业,促使其工业化产业链完善, 但流水线生产的瓷砖画虽然价格低廉但样式较为机械、呆板,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瓷砖画原本的精致与灵性。

20世纪后,多样化生产放缓,新艺术风格逐渐显现。人们开始重视瓷砖画的遗产作用,在设计中也突出体现民族主义情感,葡式瓷砖画作为一种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受到重视。现在,当我们走在葡萄牙的大街小巷,房屋外的瓷砖画已随处可见,这种建筑特色成为了葡萄牙独特的代表,瓷砖画以其特有的视觉之美作为葡国的文化名片行走在时间长廊里不曾褪色。

2 中国青花瓷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考古发掘资料佐证,大约在距今两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使用陶器。随着制陶技艺的不断优化,在夏末商初时逐渐出现青釉器。但其烧制程度、成色都与现代瓷器有一定的差距,故被称为“原始瓷”。一般来说,瓷器的烧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使用瓷土,二是烧成温度达到1200摄氏度以上,三是器物表面施以高温釉。

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深受世人喜爱,青花瓷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青花瓷产生于唐代中晚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中国青花瓷器的彩料一般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在胎体上绘制出花纹图案,然后在器物表面涂一层透明釉,入窑经过1300度的高温一次烧成。“天青过雨”是青花瓷中的上品,极少存世,由于古人无法改变湿度,所以这种釉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制出来,这种独特的颜色需要工匠的时机与耐心,恰逢烟雨天才能够在细雨空濛中烧制出天青般莹净的瓷瓶。

宋代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生产力逐渐提高,制瓷工艺的水平也大大超越前代。经出土文物佐证,宋代的青花瓷器质地细腻、瓷瓶莹净、釉色白中泛青,不论是在青花瓷器的制作还是彩绘方面都较唐代完善。

青花瓷经过唐宋两代的发展,至元代达到新高峰。据不完全统计,世界现存元青花瓷器大约400件,其中国内典藏200余件,国外藏有200余件。元青花的釉料多为进口,其氧化铁含量较高,因此泛色浓重明艳,青花深入胎骨,用手触摸器物表面时,常有凹凸不平之感。同时,中国青花瓷对于山水画的应用较为广泛,这种风格与道家清静无为的理念有着一定的联系,这种艺术风格显示出当时中国对自然的认知,青花瓷制造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的地位犹如油画和雕塑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瓷器制造将这种卓越的艺术赋于器皿之上。

宋代战乱导致北方手工业停滞不前,大量工匠南逃,而景德镇未受战乱影响,加上景德镇蕴藏丰富的高岭土、瓷石、烧窑燃料等,逐渐成为制瓷中心,元代中期,青花瓷器在景德镇烧制成功,从此奠定了景德镇在中国的瓷都地位。[5]世界上多个国家均可开采高岭土,其质优良,但难点在于从岩石中提取高岭土,景德镇以其高超的陶瓷工艺使制瓷逐渐发展为一种产业,而景德镇因为瓷器制造而成为世界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元代青花瓷的大规模生产,使得景德镇一度成为不夜之城,上百处火窑接连烧制瓷器,使得小镇的夜空被火光点亮。

明代出土的青花瓷器多呈淡青色,这是由于明代部分青花制作往往采用国产青花釉料。到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制作技艺大为进步,被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制作的青花瓷胎骨坚、质玲珑、花色浓,釉料种类多样,有南洋进口的“苏泥勃青”,适用于民窑的国产釉料“平等青”以及进口国产混合釉料。至今,景德镇仍然保留着明代的活窑。自明代中期,由于海上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开始大量外销欧洲,到17、18世纪,中国瓷器的收藏在欧洲盛行一时。

3 中葡瓷器往来

14、15世纪,由于葡萄牙、西班牙早期航海大发现的影响,东方器物与文化开始渐渐传入欧洲,中国瓷器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淡雅脱俗的色彩赢得了葡萄牙王宫贵胄、富贾巨商的喜爱,中国瓷器的收藏逐渐成为一种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因为16、17世纪的欧洲通常使用石制或陶制的用具,质地粗糙,与其相比,中国瓷器则白皙光洁、耐高温,以致于早期的欧洲人认为瓷是一种珍贵的石种。所以在16至18世纪,欧洲各国掀起了竞相仿制中国瓷器的热潮。[4]早期,中国瓷器在欧洲掀起收藏热潮后,欧洲的众多科学家试图研究制作瓷器,但均未成功。甚至直到18世纪欧洲人仍有一种广泛的误解,认为瓷石是一种长石类矿物,但长石并非中国高端瓷器的成分之一,而白云母才是早期中国瓷器中的主流助溶剂,云母在高温下熔融,使瓷器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葡萄牙是与中国有瓷器往来最早的国家,1499年,达伽马从印度返回里斯本,将一套从印度携带的中国瓷器献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3]1557年,葡萄牙为了方便贸易而租下中国澳门,在澳门建立贸易站,使得中葡瓷器贸易大幅增长[1],到16世纪末期,中国陶工就开始为葡萄牙市场生产定制外销的青花瓷器了。而中国瓷器则分为出口瓷器与宫廷瓷器,宫廷瓷器有其颜色标准,例如黄色釉仅供皇室使用。约1720年,中国瓷器进口在欧洲已经相当普遍,贵族们可以定制具有家族徽章的餐具,这种定制瓷器曾风靡一时,精美的中国陶瓷收藏演变成白热化新贵族与富人阶层的攀比,但另一方面,这也促使中国陶瓷文化在葡萄牙及欧洲快速发展。

葡萄牙的制瓷工艺与风格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的影响,但也受到欧洲风格的影响,其创作方法、使用材料、图形模式与中国均有不同,葡式瓷器、瓷砖画更凸显文化与宗教的融合,或是抽象性艺术的表现,所以说葡萄牙彩陶装饰源于中国,但不囿于中国,它们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瑰宝。中国的青花瓷与葡式瓷砖画在颜色与形式上有相似之美,所以文本以此为题进行探讨,中葡两国的精美瓷器经过时代变迁,艺术升华,在各自领域均占有着非凡的地位。数百年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在瓷器制作领域突出显现,瓷器出生于泥土,涅槃在窑炉,漂洋过海远赴重洋,经过历代传承,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遗产,瓷器在文化中纵观古今,这种独特的元素是艺术性与创造性旅程的延伸。

猜你喜欢

瓷砖青花瓷葡萄牙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A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Country N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al Circle—A Case Study of Portugal
葡萄牙KOI餐厅
The Hardest Language
Dekorami瓷砖系列:以静态时空讲述瓷砖的故事
葡萄牙Tua Valley解说中心
纯净的青花瓷
比大小招数多
铺瓷砖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