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实施的探究

2021-10-07储修林

安徽地质 2021年3期
关键词:底图定标实地

储修林

(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安徽合肥230022)

0 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第一道闸”。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是通过将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到地块,明确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生态功能,通过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明确用地性质与土地权属,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本文通过介绍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铜陵市)项目的实施方法,总结了工作经验,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措施建议。

1 生态保护红线和勘界定标的定义

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勘界定标:指对已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边界进行实地勘查、测绘,核准拐点坐标,勘定精确界线,设立统一规范的界桩、界碑和标识牌的行为。

2 项目概况

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皖政秘〔2018〕120号)要求,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工作的函》(环办生态函〔2018〕747号)的部署和《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技术规程(试点试行)》,省生态环境厅选择铜陵市辖范围(包括枞阳县)作为试点区域,按照精准、简单、易行的要求,组织开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形成符合安徽实际的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模式和技术规程,为全面开展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积累经验、提供指导。

3 技术路线

首先进行前期准备、详细了解项目要求和技术规程规定,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技术方案;依据方案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红线调绘工作底图预标注和制作;然后开展红线实地勘界调绘,进行定点测量、校核调整、确认红线边界及界桩、界碑和标识牌位置,埋设界桩和标识牌;最后进行制作专题图件和红线勘界定标数据库建设,形成勘界定标成果提交验收。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技术路线流程图Figure 1.Technical route

4 采用的主要专业技术

(1)摄影测量与遥感。利用航空(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1:10000(5000)正射影像图(工作底图)制作,通过影像解译,将规划设计或实地勘查调绘的红线、界桩、界碑和标识牌标绘到图上,形成红线勘界定标影像图。同时,通过影像解译绘制地形要素供编制专项地图所需。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定点测量即采用RTK方法实地准确测定根据工作底图上预标注的界桩点坐标,并做好标记。

(3)不动产测绘和土地勘测定界。根据制作的工作底图,开展实地调查。核实划定红线边界、各类保护地原有界线、行政管辖线和与红线有关的交通、土地、水利、城市镇村建设或已有合法批准手续地块的资源归属范围线等实地位置,并调查红线与地物或地貌的吻合情况,在调绘图上修正,并拍照取证,实地确定界桩及标识牌设立位置。

(4)地图编制。以正射影像图或地形图要素等为底图,叠加各种生态保护红线及界桩点,各级行政界限,从数据库编辑提取的道路名称及编码、水系名称、重要城镇、山峰等地理要素名称,红线内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制作勘测定界图、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标示牌示意图等专项图件。标示牌示意图见图2。

图2 红线标示牌示意图Figure 2.Red line signage diagram

(5)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利用数据建库软件,将数字正射影像图、删减、新增、界桩、界碑及标识牌、勘界资料及基础地理要素等构成数据库图层入库,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数据库.gdb。数据库图层见图3。

图3 数据库分层界面图Figure 3.Database hierarchical interface diagram

5 认识与建议

通过对项目实施中主要环节的研究,对难点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得出以下认识与建议:

(1)加强资料收集分析利用,全省统一实施。全省生态红线落地合理、准确、边界清晰,符合生态保护实际,满足维护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需要,就要对前期划定依据的各种规划方案、规划图,各种保护区、管控线(图)进行复核、统一基准、精准上图,然后精准落地,因此须对原始划定资料应收尽收。为使全省勘测定界依据的标准统一、掌握的尺度一致、成果的精度相同,应做到全省“四个统一”:统一领导部署、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成果验收、统一落实保护。

(2)依法合法修正,工作底图制作须细致无误。勘测定标工作就是要把设计划定的红线落实到实地、落实到地块,在勘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局部微调。调整的原则和依据就是根据已有具有法定资料规定、划定和实地的实际情况。任何遗漏都有可能造成偏差、错误,如把应划到保护区的未划入,或是把不该划入的划入保护区,给今后的保护监测工作造成障碍。

红线的划定依据资料来源广泛复杂、涉及多个部门行业,资料图件的基础系统标准不一致,在规划红线上图前要先对原有资料进行转换,统一坐标系、比例尺等,然后根据划定的有关规定依据进行复核,并结合影像进行上图、内业调整,使划定红线与影像边界一致,同时将原线位也进行标注,以便野外实地核实确认。

(3)各级政府应上下联动,明确职责分工。省、市、县各级政府及其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应共同参与,在生态保护红线“落地”的过程中,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确立生态保护红线优先,落实相关规划要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要求。县级及以下政府应详细掌握所在辖区的生态保护区功能、分布范围及红线位置,并对划定的红线与实际不符、错误的地方提出修正建议,同时做好生态红线保护的落实。

(4)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宣传、动员,形成全社会保护的氛围。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按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等全媒体手段进行生态保护区的宣传、动员,对保护区内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群众开展保护区功能、范围、红线等内容进行连续、阶段性宣讲,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你我,人人有责,形成生态保护政府负责、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

(5)生态红线勘测定标具有严肃的法律性、资料的保密性。红线的勘测定标必须依法依规开展,严格按照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及生态保护实际,满足维护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需要,按照“三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线)互不交叉重叠的原则开展,使“理论红线”变成“实地红线”。实施中须排除任何违法干预、干扰,勘测定标人员须对落地的红线准确性、真实性负责,任何调整、修改须详细说明原由,且涉及范围较大的必须上报划定管理部门审定同意,任何造成红线勘测定界失真、错误的行为要依法处理。同时,对涉及国家秘密的重要资料,实行严格的保密管理。

6 结语

生态保护红线的勘测定标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有别于土地、矿权等的勘测定界,在试点过程中一些环节经历了反复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最终成果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本文阐述了生态保护红线勘测定标的技术路线和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通过对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提出的措施建议有针对性、具体可操作,对今后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底图定标实地
一种基于实际GIS底图的精准计费方式探究
近红外定标法分析黏/锦/氨三组分纤维含量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轨定标模式设计与验证
高分六号高分辨率相机在轨几何定标方法与精度验证
杨 诚作品
我国为世界大豆精准选种“定标”
航道生产单位中底图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察夏粮 看秋粮 总书记为何两次实地察看粮食长势
数字化流通助农产品“漂亮转身”——实地探访阿里数字农业首个产地仓
通过“底图”突破立体几何的建系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