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地区不同人群的无偿献血宣传方式探讨
2021-10-06刘金平
刘金平
(江西省血液中心,江西 南昌 330052)
无偿献血宣传在无偿献血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开展深入而持久的无偿献血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崇高奉献的高尚氛围,是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先导。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大力发展,开展无偿献血宣传的渠道和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根据国标《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国家提倡无偿献血年龄为18 至55 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 周岁。成年以后的基本年龄段共6 个,依次为青年期,满16 周岁~25 岁,青壮年期26~36 岁,壮年期37~53岁,青老年期54~78 岁,壮老年期79~114 岁,老老年期115~167 岁[2]。献血适龄人群中,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社会阅历均不同,对无偿献血的认知亦不同。本研究目的在于根据宣传对象年龄段的不同,探索合适的宣传途径和方式,以提高宣传效果,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3 月-5 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昌市6 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1100 名在校大学生,以及采用便利抽样方式在南昌市十三个街头献血点抽取1100名市民,共发放调查问卷2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003 份,其中在校大学生984 份,市民1019 份,有效回收率为91%。
1.2 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献血、以及多选题“您认为最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方式有哪些”。根据我国对献血者的年龄要求、成年人的年龄结构等因素,本文将研究对象按以下年龄段划分:18~23 周岁,24~35 周岁,36~45 周岁,46~60 周岁。利用EpiData 将数据双人录入核查比对,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9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设为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3 名调查对象的年龄在18~60岁之间,其中男性972 人(48.5%),女性1031 人(51.5%);献血者932 人(46.5%),未献血者1071 人(53.5%)。研究对象的职业和学历分布情况,见表1。
2.2 无偿献血宣传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认为最有效果的宣传方式是典型事例报道(48.73%),其次是严谨的政策宣传(44.38%)和生动的媒体广告(38.59%),最后是名人示范(29.61%);献血者选择“严谨的政策宣传”(47.85%)与“生动的媒体广告”(41.52%)的比例高于未献血者(分别是41.36%和3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不同的宣传方式对献血意愿的影响不同,愿意再次献血者和愿意献血但未献血者受典型事例报道影响的比例显著高于不愿再次献血者和不愿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被调查对象认为最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方式
表3 不同宣传方式对献血意愿的影响
此外,女性选择典型事例报道的比例为50.63%,高于男性(45.8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512,P=0.034)。男性选择“名人示范”的比例(31.79%)高于女性(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6,P=0.030)。
不同年龄段人群认为最有效果的无偿献血宣传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904,P=0.000)。18~23 岁人群和24~35 岁人群认为典型事例报道的宣传效果最好,百分比比分别是50.68%和52.00%,高于36~45 岁人群(39.23%)及46-60岁人群(4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45 岁人群和46~60 岁人群认为严谨的政策宣传效果最好,百分比分别是43.85%和58.04%,尤其46~60 岁人群显著高于18~23 岁和24~35 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3 岁人群选择名人示范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人群选择生动的媒体广告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段人群认为最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方式(%)
不同职业人群认为最有效的献血宣传方式均不同,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575,P=0.000)。职员选择生动媒体广告的比例著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军人选择名人示范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医务人员、教师、工人和农民选择严谨政策宣传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宣传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职业人群认为最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方式(%)
不同学历间人群选择最有效的宣传方式比例最高的是典型事例报道和严谨的政策宣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学历升高,选择生动媒体广告的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学历人群选择名人示范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不同学历人群认为最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方式(%)
3 讨论
典型事例报道对居民产生献血意愿有积极影响。被调查对象认为最有效果的无偿献血宣传方式是典型事例报道,其次是严谨的政策宣传。通过宣传方式对献血意愿的影响分析发现,愿意再次献血者和愿意献血但未献血者受典型事例报道影响的比例显著高于不愿再次献血者和不愿献血者(P<0.05),说明典型事例报道对居民产生献血意愿有积极影响。因为先进典型代表着一种进步,它具有说服力、感召力以及巨大的示范激励和推动作用,能够产生正面的社会影响,促使人们在心里和行为认可无偿献血[3]。
扩大无偿献血典型事例报道,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无偿献血活动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正面的社会影响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负面的社会影响不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4]。年轻人尤其在校大学生作为新鲜事物的快速接受者,心理与行为更易受到榜样的影响。无偿献血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暗示[5],提高无偿献血参与率。说明采供血机构针对18~35 岁人群,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应大力宣传无偿献血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榜样作用。
加强无偿献血相关政策宣传,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调查结果提示,献血者及36 岁以上人群选择严谨政策宣传的比例显著高于未献血者及35随以下人群。因为严谨的政策宣传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于社会阅历相对丰富的人群而言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影响力。根据“知-信-行”(KAP)理论,掌握献血知识越多,越能参与无偿献血,能获取更多献血知识的宣传途径和宣传方式,宣传效果更好[6,7]。因此,针对36 岁以上人群,以及医务人员、教师、工人和农民等职业人群,加强无偿献血宣政策宣传,有利于提高无偿献血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用好广告宣传与名人示范,提高献血宣传效果。职员认为生动的媒体广告宣传效果最好,学历越高的人群,选择生动媒体广告的比例也较高。名人献血对年轻群体,尤其在校大学生,可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适当动员和宣传知名艺人、明星等献血可以带动年轻人群参与无偿献血。毕岐勇[6]研究也认为明星献血、电视广告等宣方式具有宣传广度大的优点,能够形成良好的献血氛。生动的媒体广告要求广告内容生动有趣,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广告形式新颖富有创意;传播媒体要高效、面广,社会大众普遍可及。新媒体对于采供血透明化的宣传更具优势[8],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力作用策划设计无偿献血公益活动可提高公众参与率与支持度[9]。提示采供血机构应利用权威的新媒体进行无偿献血广告宣传,以大众易于信服的媒介、乐于接受的形式传播无偿献血信息,消除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误解和质疑,从而促进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
文章还存在不足之处。南昌地区献血人群的年龄分布中,年龄段在18~25 岁的比例最高,达到总献血人次的67.07%[10]。本文研究对象中18~23周岁的人群占比51.52%,其中有94%是在校大学生,也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这符合本地区献血人群分布趋势,研究结果有利于本地区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但同时也使得各年龄段的人群数量分布不均衡,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针对市民的问卷调查是在献血现场进行,未做到随机抽样,也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不足之处将在后续研究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