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急诊凝血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合格率中的应用
2021-10-06林延润吴叶欢朱琳高维鸿杨海明杨发达朱丽敏
林延润,吴叶欢,朱琳,高维鸿,杨海明,杨发达,朱丽敏
(1.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2.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质管科,广东 佛山 528200)
为临床科室和患者提供准确而及时的检验报告是检验科的终极目标,也是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日常沟通最多的问题,报告的及时性可以利用实验室周转时间(TAT)来衡量[1]。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15 项临床检验质控指标就包括了急诊项目TAT 合格率[2]。提高实验室急诊项目TAT 合格率迫在眉睫,开展品管圈活动是改善科室质量的一个很好手段[3]。我院作为妇产科专科医院,凝血项目作为分娩前或者手术前必备检查项目,与其他急诊项目比较,凝血项目检查耗时较长,对手术等候时间影响更大。2018年我院凝血项目TAT 时间合格率为82.40%,低于要求的90%,临床沟通会也多次被提及。因此本院检验科成立品管圈,利用品管圈的手法,来解决急诊凝血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合格率低的问题,以提高检验服务质量。项目也在广东省第二届品管圈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9 月,检验科7 名同志自发组成了“精准圈”,其中副高职称1 人,中级4 人,初级2 人。推选出1 名圈长负责活动计划制定及执行过程监督,医院指派内训师1 名作为圈辅导员,对活动进行指导,圈员则积极参与每个步骤的实施。活动实施时间为2018年9 月-2019年5月。
1.1.1 主题选定 8 名圈员共同参与选题,全体圈员围坐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一一列出工作中的问题点并进行讨论,从领导重视程度、重要性、迫切性和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以5 分最高、3 分普通、1 分最低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分,总分第一的作为本次活动主题,最终确立的主题是“提高急诊凝血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合格率”。
1.1.2 衡量指标 ⑴实验室周转时间:指标本从签收进入实验室到发出报告的时间[4]。参照我国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5]并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和医院临床科室的意见,定义本实验室急诊凝血标本的实验室内TAT 以60min 为标准,超过60min 为不合格。⑵合格率=TAT 合格急诊标本数/总急诊样本数*100%[6]。
1.2 拟定活动计划书 运用品管手法甘特图制作活动计划,活动时间为2018年9 月-2019年5 月,按照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10 个步骤实施,圈长按照计划书对圈员工作进行详细分工,大家各司其职,严格按照进度安排实施。
1.3 现状把握 圈员们根据流程图设计查检表,从LIS 系统导出2018年10 月8 日至2018年11 月7日检验科急诊凝血标本TAT 时间,共收集检验标本总数为541例,其中TAT 不合格83例,合格率为84.66%。不合格项包括结果审核时间长69 件、标本前处理时间长61 件、仪器检测时间长24 件、其他原因3 件。改善前柏拉图见图1,根据二八定律,结果审核时间长和标本前处理时间长占到总不合格项目82.80%,是这次活动改善的重点问题。
图1 凝血项目TAT 不合格项目次数柏拉图
1.4 目标设定通过品管圈活动的目标设定公式,通过对该圈成员的综合能力评估,确立圈能力为70%。目标值=现状值+(标准值-现状值)* 改善重点* 圈员能力=84.66%+(1-84.66%)*82.80%*70%=93.55%。即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在2019年5月31 日前,将急诊凝血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合格率由84.66%提高到93.55%。
1.5 解析 针对结果审核时间长和标本前处理时间长两个改善重点,制作鱼骨图(见图2,图3),找出需要改善问题的原因,通过要因评价表找要因,再进行真因验证确认真因。最终确定凝血标本TAT 不合格的真因是⑴条形码标识不明显;⑵LIS急诊项目提示不明显;⑶科室没有急诊处理制度;⑷上完机,容易忘记有急诊项目;⑸急诊项目到时间未审核没有提示。
图2 为何标本前处理时间长鱼骨图
图3 为何结果审核时间长鱼骨图
1.6 对策实施与检讨 针对找到的真因,所有圈员头脑风暴进行对策拟定,对各项解决方案从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评分,按80/20 原则筛选出要实施的改善对策,并整合成三个对策群组⑴对策群组一:建立急诊处理制度,全员培训;⑵对策群组二:LIS 系统改进和电脑设置,具体包括:急诊标本接收后改用对话框形式提示工作人员、急诊标本未处理每隔15 分钟重新弹出对话框提示、设置急诊项目置顶、将各组电脑统一设置“急诊优先”作为屏保;⑶对策群组三:标本管粘贴醒目标识。
1.7 效果确认对2019年4 月12 日至2019年5月2 日的急诊凝血标本合格率进行效果确认,共计198例,其中不合格为12例,合格率提高至93.94%,达到预期目标,效果显著。
1.8 标准化通过此次活动,将急诊检验程序、急诊LIS 系统和电脑设置程序、急诊标本标识作业程序标准化,使工作人员按照标准操作实施。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在对策实施过程中,每个对策完成后合格率均有提高,说明对策有效。对2019年4月12 日至2019年5 月2 日的急诊凝血标本合格率进行效果确认,共查检198例,其中不合格为12例,合格率提高至9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93.94%-84.66%)/(93.55%-84.66%)×100%=104%,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93.94%-84.66%)÷84.66%]×100%=10.96%,达到了预期目标。
2.2 有形成果以自评的方式评分 每人每项最高5分,最低1 分,计算每项总分,制作雷达图,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改善前后的各项无形成果都有所提升,对品管圈的认识以及质量改善手法应用用提升最快。
图4 无形成果雷达图
3 讨论
TAT 是衡量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TAT 合格率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地对危、急、重症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也体现出医院检验科的管理水平,实验室应不断优化标本周转流程,缩短TAT 时间,提高TAT 合格率[7]。品管圈是一种科学质量管理工具,强调一线工作人员自发自动参与质量改善活动,是一项尊重人性,基于人人参与,做好事情,以提高自身素质的质量改善活动[8,9]。本次品管圈改善主题是提高急诊凝血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合格率,通过现状把握,绘制流程图,根据流程图中的环节设计查检表进行查检,对TAT超时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采取的措施进行持续改进提供依据[10],在对策实施阶段,建立了科室急诊检验标本处理流程和管理制度,提升检验人员急诊观念,使急诊检验实现标准规范化和同质化;通过提高信息化处理程度,改善工作流程,可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1,12]。信息系统优化内容包括:增加了急诊标本接收提示、标本未及时处理每隔15分钟对话框强制提示、超时未审核检验报告话框强制提示、急诊项目置顶设置和电脑屏保提示功能等;针对急诊标本标识不明显,难以将急诊标本与常规标本进行区分的问题,活动小组定制急诊标本醒目标识,对急诊标本进行粘贴,使现场工作人员能快速辨识出急诊标本,提高工作效率。最后,通过效果确认,对策实施有效,达到改善的目标值,将对策标准化,维持质量改善效果。
品管圈活动强调自下而上、使用科学管理工具进行质量改善的理念。合理使用科学管理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质量管理目标[13,14]。因此推广品管圈管理工具,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持续地改进医疗质量,构建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以提高医院诊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