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荟通便胶囊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021-10-06宋晓红王胜文
宋晓红,王胜文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河南 南阳 473002)
微循环由毛细血管、微动脉以及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组成,在精细组织血流灌注的调节中发挥着主导作用[1]。正常的血液流态和微循环灌注是维持机体脏器、组织细胞正常运作的前提,但也会在生理或病理性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紊乱或微循环障碍,进而导致组织细胞灌注不足引起缺血。微循环障碍作为许多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和评价指标,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存在密切的关系。首荟通便胶囊由枸杞子、何首乌、决明子、阿胶、人参、芦荟、枳实、白术八味中药构成,具有益气养阴、泻浊通便、排毒降脂以及改善胃肠功能等效用[2,3],临床上主要用于便秘的治疗中。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探究首荟通便胶囊对肠系膜微循环和肠道功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SPF 级昆明小鼠72 只,雌雄各半,8周龄,质量18~22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17-0002],饲养于室温23℃~26℃,湿度50%~60%的SPF 级动物房内,自由饮食进水。
1.2 药物和试剂 利复方血栓通胶囊购自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17),首荟通便胶囊购自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50041),去甲肾上腺素购自美国Sigma 公司,微循环活体显微镜BH-2 购自日本OLYMPUS。
1.3 动物分组和给药 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复方血栓组、首荟通便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2 只,雌雄各半。首荟通便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每日给予浓度为0.10g/kg、0.30g/kg和0.90g/kg的首荟通便胶囊灌胃,复方血栓组小鼠每日给予浓度为0.40g/kg的复方血栓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造模给药7d。
1.4 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制备 实验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6h,末次给药30min 后,腹腔注射40mg/kg的戊巴比妥钠麻醉,备皮消毒,于右下腹部剪开2cm的切口,轻轻拉出一段空肠袢回盲部,平铺在有机玻璃灌流小池上,37℃台式液缓慢流过肠系膜,显微镜下放大并观察回盲部微动脉和微静脉,显微摄录系统测定各组小鼠给药前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口径、微静脉流速,并统计毛细血管开放数量。模型组、复方血栓组、首荟通便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滴加0.01ml 50mg/L的去甲肾上腺素,对照组滴加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0min和30min 后再次测量上述指标的变化。Image-pro Plus 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管径变化,阴极射线管群点扫描法测定微静脉血流速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首荟通便胶囊对小鼠肠系膜微动脉管径的影响 肾上腺素滴加前各组小鼠的肠系膜微动脉管径无明显差异(P>0.05)。除对照组外,与肾上腺素滴加前比较,肾上腺素滴加10min 后各组小鼠的肠系膜微动脉管径明显缩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肾上腺素滴加10min和30min 后模型组小鼠肠系膜微动脉管径缩小(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上腺素滴加10min和30min 后首荟通便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的肠系膜微动脉管径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首荟通便胶囊对小鼠肠系膜微动脉管径的影响(,μm)
表1 首荟通便胶囊对小鼠肠系膜微动脉管径的影响(,μm)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模型组比较,bP<0.05;与首荟通便胶囊低剂量组比较,cP<0.05;与首荟通便胶囊中剂量组比较,dP<0.05。
2.2 首荟通便胶囊对小鼠肠系膜微静脉管径的影响 肾上腺素滴加前各组小鼠的肠系膜微静脉管径无明显差异(P>0.05)。除对照组外,与肾上腺素滴加前比较,肾上腺素滴加10min 后各组小鼠的肠系膜微静脉管径明显缩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肾上腺素滴加10min和30min 后模型组小鼠肠系膜微静脉管径缩小(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上腺素滴加10min和30min 后首荟通便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的肠系膜微静脉管径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首荟通便胶囊对小鼠肠系膜微静脉管径的影响(,μm)
表2 首荟通便胶囊对小鼠肠系膜微静脉管径的影响(,μm)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模型组比较,bP<0.05;与首荟通便胶囊低剂量组比较,cP<0.05;与首荟通便胶囊中剂量组比较,dP<0.05。
2.3 首荟通便胶囊对小鼠肠系膜微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肾上腺素滴加前各组小鼠的肠系膜微静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除对照组外,与肾上腺素滴加前比较,肾上腺素滴加10min 后各组小鼠的肠系膜微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缓(P<0.05)。与对照组比较,肾上腺素滴加10min和30min 后模型组小鼠肠系膜微静脉血流速度减缓(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上腺素滴加10min和30min 后首荟通便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的肠系膜微静脉血流速度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快,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首荟通便胶囊对小鼠肠系膜微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μm/S)
表3 首荟通便胶囊对小鼠肠系膜微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μm/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模型组比较,bP<0.05;与首荟通便胶囊低剂量组比较,cP<0.05;与首荟通便胶囊中剂量组比较,dP<0.05。
2.4 首荟通便胶囊对小鼠肠系膜毛细血管开放数的影响 肾上腺素滴加前各组小鼠的肠系膜毛细血管开放数无明显差异(P>0.05)。除对照组外,与肾上腺素滴加前比较,肾上腺素滴加10min 后各组小鼠肠系膜毛细血管开放数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肾上腺素滴加10min和30min 后模型组小鼠肠系膜毛细血管开放数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上腺素滴加10min和30min 后首荟通便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的肠系膜毛细血管开放数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首荟通便胶囊对小鼠肠系膜毛细血管开放数的影响(,μm/S)
表4 首荟通便胶囊对小鼠肠系膜毛细血管开放数的影响(,μm/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模型组比较,bP<0.05;与首荟通便胶囊低剂量组比较,cP<0.05;与首荟通便胶囊中剂量组比较,dP<0.05。
3 讨论
微循环是机体循环系统最基础的结构,在向全身脏器和组织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调节血管内液和组织内液、排泄代谢产物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5]。研究表明,微循环功能异常是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关键因素[6]。当机体处于重度感染或危重病的状态时,往往伴随着微循环障碍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微血管闭塞或缩窄,微血流瘀滞或缓慢等[7-9]。肠系膜微循环系统作为机体最大的血管床之一,是研究脏器微循环的理想部位。本研究结果显示,小鼠肠系膜给予肾上腺素刺激后,其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缩小,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毛细血管关闭增多,表明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制备成功,可用于后续实验。
目前,对于首荟通便胶囊复方的研究较少,在临床中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中。既往研究表明,枸杞子、决明子、人参、芦荟、白术可通过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群的数量,促进优势菌群的增殖,进而调整肠道内的菌群失调[10,11]。而阿胶、何首乌、枸杞子作为妇科治疗卵巢功能障碍的常用药物,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12,13]。此外,芦荟可促进胃肠吸收并具有抗癌活性,枸杞多糖对受氧化应激损伤的子宫内膜也具有较为显著的保护作用[14,15]。由于肠道健康与肠道微循环正常功能的维持密切相关,首荟通便胶囊在便秘中的应用表明其在改善疏通经络、胃肠功能障碍、促进胃肠蠕动、抗氧化应激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考虑首荟通便胶囊是否也在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发展中起到调节作用。我们的研究显示,与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小鼠比较,采用不同剂量的首荟通便胶囊进行干预后,小鼠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扩大,血流速度和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并且随着首荟通便胶囊剂量的增加,这种改善更为显著,提示首荟通便胶囊对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首荟通便胶囊可通过扩大肠系膜血管直径、增加血流流速及毛细血管开放而显著改善肾上腺素造成的微循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