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解析
2021-10-04路勇
路勇
摘要:创新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在教学创新中要将重点放在教学理念创新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中。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6-0056
生物教学是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在如今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中,生物教学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传统生物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甚至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为自身未来更好地发展打下基础。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从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不难看出,在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问题的出现,影响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也制约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老旧,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传统教学理念会对教师教学行为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这一问题的出现,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逐渐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失去兴趣,影响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很多情况下,教师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没有对很多知识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教学节奏较快,使得学生对很多知识没有正确了解,遇到问题时不敢与教师进行沟通。这使得学生不会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能力的提升受到很大影响。在课堂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二、高中生物教学创新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创新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比如,在生物教學创新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对生物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主动参与到生物知识学习中。而且在课堂中,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教师能够对学生实际知识掌握情况有正确认识与了解,从而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明确学生哪一部分知识掌握不牢固,然后再次进行强调与讲解。学生在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也能够主动询问教师。困难的问题都得到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加,使得学生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生物课堂学习中,提高生物成绩。
三、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措施
1.创新教学理念
在高中生物教学创新中,教师要及时对自身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完善。在教学理念的创新中,需要教师对生物学科实际特点以及具体内容有全面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高质量课堂。在教学理念创新中,教师可以采用联系生活的教学理念[2]。也就是说,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相联系。这样,学生可以对知识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与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比如,在微生物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酸奶等食品运用到课堂中。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得学生能够对真菌等知识有正确了解。因为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将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起来。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只是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解,教学理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基于此,将学生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相联系,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于联系生活实际这一教学理念要有正确认识,为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生物课堂。
2.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高中生物教学创新中,要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作为重点与关键。通俗来讲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主体,因为学生是知识的最终受益者。为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教师要及时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科学合理地分组,对于提升学习有效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分组,教师要给予更多关注。在分组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期间对学生实际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与了解。并将学生分配到适合其发展的小组中,每组学生人数在四人到六人之间。
比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关知识过程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认为,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不同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能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一定了解与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如果单纯依靠学生自主完成,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将不同问题分配给组员,每个组员负责一项问题,不仅可以节省更多时间,而且能够更快地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则要将自身引导作用发挥出来[3],加强对每个小组的引导与监督,如果在这其中发现小组研究出现脱离主题情况要及时制止,保证小组研究内容与本节课问题相关。学生在彼此之间的交流探讨过程中,思维会得到发散,同时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都可以得到提升。基于此,在教学期间,教师要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作为重点与关键,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与研究中,逐渐增加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保障。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小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表现情况要做出合理评价,使得小组以及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评价,对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正确了解,从而在未来学习中进行调整与改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教学创新要给予更多关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材情况,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等进行优化与完善。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总结更多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进行细化,为学生未来学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苗传波.新课改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2]朴金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风,2020(30).
[3]王锦锦.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科技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J].科技资讯,2020(13).
(作者单位:河北省南宫市中学05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