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音乐IP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策略分析

2021-10-04潘玥岑祁文慧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电影策略分析

潘玥岑 祁文慧

摘要:随着音乐IP的潜势得到挖掘,其逐渐走上了跨媒介叙事的发展道路,其中以向电影的跨媒介叙事为盛,音乐IP电影应势而生。本文基于跨媒介叙事的相关理论,从逻辑起点、路线以及幕后推手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音乐IP电影跨媒介叙事的相关策略。研究发现,我国音乐IP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的逻辑起点为统一的故事世界;在跨媒介叙事的过程中常采用叙事延伸、媒介延伸、世界故事性延伸三大路线;受众参与和集体智慧在幕后推动整个跨媒介叙事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IP;电影;跨媒介叙事;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146-002

一、引言

“IP改编电影是以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意产品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完成的电影。而音乐IP电影是以流行音乐作品作为开发对象,拥有音乐作品的版权,以音乐作品的名称来命名,以音乐作品作为宣传卖点的电影作品。”[1]我国音乐IP电影最早可从1996年的《甜蜜蜜》算起,虽然当时并未形成IP的概念,但依然具有IP的内核,属于音乐向电影跨媒介叙事进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目前,国内音乐IP电影的队伍正愈发壮大,但同时也引发了众多争议。一方面,随着多数粗制滥造的音乐IP电影的出现,很多人批评其缺乏深刻的艺术内涵;另一方面,也有多数人从市场的角度出发,认为音乐IP电影具有天然的传播热度,是值得挖掘的新矿。总之,只有深入审视中国音乐IP电影,探究出其在跨媒介叙事中应遵循的策略,才能更好助其发展。下面本文将根据跨媒介叙事相关理论,从逻辑起点、路线以及幕后推手三方面给出相应的策略分析。

二、跨媒介叙事策略分析

(一)逻辑起点:统一的故事世界

根据亨利·詹金斯的跨媒介叙事理论,跨媒介敘事的逻辑起点是一个统一的故事世界。这个故事世界中的核心(故事核)由两部分组成:核心世界观(该故事世界得以运行的一系列价值法则、预设结构)以及核心文本,即元故事[2]。作为跨媒介叙事过程中的主体,故事核借助互文性进行媒介的延展以及叙事的延展,接着便形成了相互关联的叙事网络,最终在叙事网络的发力下形成一个统一的故事世界。

1.故事世界的灵魂:核心世界观

在音乐IP向电影文本的跨媒介叙事过程中也同样遵循这样的逻辑起点。首先在核心世界观层面,音乐IP向电影文本的跨媒介叙事过程中,必须抓准原音乐IP真正的世界观并在坚持该世界观的基础下进行合理的叙事。观之当下很多的音乐IP电影,很多失败案例正是没有把握住该点。

以音乐IP电影《栀子花开》为例,该电影来源于2004年何炅(湖南卫视主持人)的同名歌曲《栀子花开》。《栀子花开》是一首经典的校园流行歌曲,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的世界观[3]。然而,电影中对于这种世界观的体现却是反其道行之。“淡淡的青春”被资本替代:电影中女主的寝室风格小资,红酒、化妆品等随处可见;而且电影中的人物常去酒吧消遣。这样的青春完全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是一种高度资本化的青春,与歌曲的核心世界观相差甚远,自然受到了人们的诟病;豆瓣评分更是低下。反观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采用了7个单元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件大事,将“历史瞬间、全民记忆和迎头相撞”贯穿故事讲述,始终坚持了歌曲一贯的核心价值,不仅收获了高票房,也收获了亿万国人的感动。

2.故事世界的血肉:核心文本

如果说核心世界观是跨媒介叙事中故事世界的灵魂,那么核心文本就是故事世界的血肉,两者一同支撑起一部好的作品。核心文本象征着一种序列、一种结构,只有序列清晰,结构明确才能将因互文繁殖而不断延伸的故事世界掌控住。核心文本的确定并不以出现时间的早晚作为评判标准,也与跨媒介叙事中各种媒介的形态无关。核心文本是一种双向选择的结果,一方为创造者自上而下的构建,一方为受众自下而上的选择。核心文本的评判关键在于在跨媒介叙事的过程中,哪一文本对整体的故事建构发挥价值最大[4]。

较早的音乐IP电影《甜蜜蜜》正是采用了独具一格的核心文本。这部电影借助当时香港回归的大背景,讲述了20世纪末香港新移民的艰辛岁月,展现了时代变迁下小人物的爱情。文本从真实处落地,以小见大,又配合与原音乐IP保持一致的核心世界观(歌曲原创者邓丽君的《甜蜜蜜》贯穿始终),才成了经典之作。甚至在今天还从影片的核心文本进行发散,开发了电视剧版的《甜蜜蜜》,发挥出了音乐IP及电影IP的余热。

(二)叙事路线:叙事延伸、媒介延伸、故事世界性延伸

玛丽-劳拉·瑞安在其《跨媒介叙事》一书中提及,任何媒介叙事作品都拥有三个维度,即:情节性、媒介运用以及世界性[5]。当一个统一的故事世界建构以后,只有借助叙事网络、相关媒介以及故事世界性的延展,统一的故事世界才能够得以延展,进而才能够顺利完成跨媒介叙事的整个过程。从这三个维度出发,跨媒介叙事的行动路线可以分为三大延伸,即故事情节性的叙事延伸、运用不同媒介进行的媒介延伸以及基于前两个延伸基础上的故事世界性的延伸。

1.叙事延伸

叙事延伸,简单来说是指延续元文本中的主题、故事角色、人物的行动、故事发生的轴线等;并且在跨媒介叙事的过程中加以延伸,即常见的“补白”以及“展开”[2]。在跨媒介叙事的过程中只有做到了文本互涉以及叙事延展才能达到一种好的跨媒介叙事效果。

音乐IP常见的叙事延伸可以从标题入手,特定的标题可以引发叙事,同时也可以延伸叙事。例如歌曲《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从标题以及歌词入手,讲述的是大学校园男生宿舍之间的事情。但在向电影的跨媒介叙事过程中,叙事进行了延伸。首先在人物方面,由音乐仅现的男性角色延伸到了很多女性角色;其次,在故事轴线方面,由音乐中单一轴线变成了多轴线,由单一讲述大学兄弟之间的情谊转而兼之爱情、职场等;最后,在人物的行动方面,根据歌词探出的人物行动在电影叙事中显得太过零星与单薄,无法组织起一个完整的电影叙事。所以在跨媒介叙事过程中,音乐的元文本必然要进行延伸。如此一方面能够拓宽听众对于音乐元文本的想象,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电影的内部叙事。

2.媒介延伸

跨媒介,即“Transmedia”。“Trans”不同于简单从一个媒介到另一个媒介的“Cross”(注重单一文本的召唤式);跨媒介注重的是在连接叙事网络的互媒性(媒介形式相互指涉)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特性的媒介进行转述叙事,再度诠释叙事,创造出不同的叙事体验。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叙事而言,音乐叙事存在着很大的局限。首先,音乐不能表达明确的概念,不能交代事物发展中的细节,只能表现情节简单的事件;其次,如果缺乏文字的帮助,有些陌生的情节内容,只凭听音乐是无从了解的。所以在跨媒介叙事的过程中,除了叙事网络的延伸,媒介也必须进行延伸,应针对不同媒介的特性进行扩张。

在音乐向电影的跨媒介叙事过程中,电影媒介既应把握住音乐叙事的特征,凸显出元文本的特色;也应针对电影叙事情节紧凑、集中震撼性以及戏剧冲突性强等特征进行相应的延伸;立足于不同的媒介特色,转换叙事。音乐向电影延伸、转换叙事的关键就在于在承袭音乐充分表现事件进行中主体的情感反应的基础上,对音乐所表现的事件作出合乎逻辑的描述与解释,在细腻丰富的情感之上描绘出同样细致的叙事线条。

3.故事世界性延伸

在音乐IP向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的过程中,故事世界的风格往往能够得以保存,加深人们的印象,连接起人们的情感记忆。但这并不足够,要想推动跨媒介叙事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在回答遗留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并且丰富故事世界性。例如,音乐IP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不仅延续了原来故事世界的风格,即爱国主义情感,回答了音乐所遗留的问题——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7个单元故事世界的延伸,提出了新的问题。即,基于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延伸了故事世界的内部结构,也为丰富整个故事世界带来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因而成功推动了音乐向电影的跨媒介叙事。反观另一部音乐IP电影《同桌的你》,由于囿于现有的故事世界而无法进行延伸,从而产生了很大的缺陷。这是因为青春的记忆总是相似的,歌曲所展示的故事世界也往往是单一的,但倘若在电影叙事中仍旧陷于歌曲所营造的单一故事世界而无法延伸。《同桌的你》一直在青春校园的爱情故事中徜徉,无法凸显出音乐IP电影的特色,所以很容易被扣上烂俗的帽子[6]。

(三)幕后推手:受众参与及集体智慧

在跨媒介叙事的过程中,叙事延伸、媒介延伸以及世界性延伸只是创造更多切入点的路径,而在受众借助这些切入点产生的集体智慧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在跨媒介叙事中,受众凝聚成“迷社群”,将“观看文化”转为“参与文化”[7],促成UGC(用户生产内容)的产生,而理想状态下,“集体智慧”便会产生,“迷社群”聚集在一起,借助补漏、破译、推理等手段挖出对故事新的看法与理解[8]。在音乐IP电影的跨媒介叙事过程中更是如此。“迷社群”借助音乐叙事的开放性,跨越时空对其他时代与文化的音乐进行感受,为其量身定做情节。同时,这些“迷社群”与音乐家交互,与音乐中的人物交互,与其他受众交互,对文本深入探讨进而创作,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丰富了故事世界的内容,扩大了跨媒介叙事的故事体系。以音乐IP电影《大约在冬季》为例,作为音乐受众的青春文学家饶雪漫基于音乐IP创作了原创小说并延伸成为了电影的剧本[9],其他受众也选择了一些具体的媒介进行原生内容的创作。比如,创作原创手绘漫画配合电影叙事,运用电影的片段配合原歌曲文本进行剪辑,基于电影情节创作同人文学等等。这些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故事世界提供了进一步拓展的广阔空间,延续了故事世界的体系。

三、结语

音乐向电影的跨媒介叙事正在成为电影创作的一大重要的来源,并且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音乐IP电影跨媒介叙事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音乐IP电影跨媒介叙事的逻辑起点为统一的故事世界,这也是音乐向电影的跨媒介叙事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其二,音乐IP电影常采用三大延伸的路线,即:叙事延伸、媒介延伸、故事世界性延伸。其三,受众参与及集体智慧可以在幕后推动音乐IP电影跨媒介叙事的发展。这些策略提升了音乐IP电影的生命力,使得音乐与电影这两种媒介能够互相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学价值,并且很好地利用了社会文化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统一。但不可否认,中国音乐IP电影在跨媒介叙事中仍旧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望在今后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小倩.粉丝文化影响下的中国音乐IP电影传播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陈先红,宋发枝.跨媒介叙事的互文机理研究[J]新闻界,2019(5):35-41

[3]郑宗荣,张新玲.论电影《栀子花开》的商业性与艺术性[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31(6):93-96

[4]李诗语.从跨文本改编到跨媒介叙事:互文性视角下的故事世界建构[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06):28-34

[5]玛丽-劳拉·瑞安.《跨媒介叙事》[M]张新军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

[6]王乃芳.从《同桌的你》看国产怀旧青春片创作[J]电影文学, 2017(5):108-110

[7]江莎莎.中國网络文学IP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7

[8]俞翠红.媒介融合语境下漫威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研究[D]安徽大学,2016

[9]周夏.《大约在冬季》:从歌曲IP到电影故事的路有多远?[N]中国电影报,2019-11-20(007)

猜你喜欢

电影策略分析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