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现状及提升途径探究
2021-10-04彭卫
彭卫
摘要:在高校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学籍管理是保障教学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必要基础。本文结合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探讨有效提升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途径和措施,以适应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为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保驾护航。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现状;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4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132-0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学籍管理工作的负担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学籍管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应努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为维护良好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好铺垫。
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高校学籍管理作为高校运行体系中的一项日常性事务工作,具有规律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学生的学籍档案覆盖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形成规律适应教学活动的规律,而档案内容本身比较复杂,学生人数的增多,纸质材料和电子档案不同文件形式的存在,使学籍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国内高校已经基本普及应用电子档案,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了信息的处理效率,降低了学籍管理工作的负担。然而学籍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1.对學籍管理缺乏准确认识
学籍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档案资料,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然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员对学籍认识不清,对学籍管理重视度不够。受限于自身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有些教师的工作存在滞后性,片面认为学籍管理是教务处的工作,没有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比如对违纪学生未能及时处理,或是个别学生档案存在损坏、错漏、丢失等问题。
2.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管理的规范性不强。管理制度作为相关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自身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实际工作不够规范,一些管理人员依然采用传统工作理念和方法,对学籍档案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在很多疏漏,管理内容不全面,管理方法不得当,问题处理不及时,影响学籍管理的价值发挥。
比如有些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没有全面录入到学籍管理系统,而有些高校只有学生签订就业合同后才进行档案传递,没有正式工作的学生档案存放于人才交流市场,很容易出现档案丢失等问题。
再如,不少高校对学生转专业限制条件过多。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申请转专业,然而高校修订的转专业管理制度存在设定门槛过高等问题,对学生专业学习成绩有特别要求,这与学生对本专业兴趣欠佳才选择转专业的实际情况不符,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究其原因,高校各专业的招生计划综合考量师资、经费等多方面因素,转专业对教学工作增加了负担,打破了原有教学条件和师资配给等方面的稳定,因而制定一些严格的限定性条件。
3.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有限
虽然国内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也在逐渐体现,对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依然不高,不少高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仅实现了学籍档案的系统录入和查询,对于档案资料的维护、利用等方面工作,缺乏进一步的开发建设,制约了学籍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高校学籍管理经由部门众多,学业发展信息由教务部门提供,学生事务信息由学生工作部门提供,降低了办公效率,且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例如,学籍异动由教务部门学籍管理科负责,学生需要到学籍管理科申请并拿到业务流程单,到各个部门办理好手续后再提交到学籍管理科存档。由于信息化水平不高,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奔走,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也增加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二、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提升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需要积极开拓创新,在提高重视度的基础上,完善学籍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以更好地发挥学籍管理的功能作用。
1.树立正确的学籍意识和观念
学籍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种法律身份或资格,是规范教学秩序、推动教学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学籍管理内容宽泛,不仅涉及入学注册和毕业结业,还详细记录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休学、复学、退学、转学、转专业等情况,是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主要经历的直观体现。
学籍管理之所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教师和部分管理人员片面认为学籍管理只是学籍管理科的职责,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与学籍的关系。这导致不少教职人员在遇到学生学籍问题时,采取能推就推的策略,对学籍管理制度缺乏了解,没有严格执行,不同部门之间缺少学籍管理方面的联动,大大影响了学籍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高校应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要求,提高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深对学籍管理的认识,对教职员工进行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培训、宣讲、会议等形式,提升学籍意识,提高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严格按照学籍管理制度规范实施学籍管理。同时,要组织学籍管理人员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及时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学籍管理信息化平台,妥善做好学籍信息录入、监管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并做好学籍管理人员的创新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管理人员自觉树立爱岗敬业、以生为本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杜绝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用。
2.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建设
学籍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涉及学生和教师的切身利益,必须有科学、全面的制度体系来支撑。学籍管理制度要对权力行使进行规范、控制和监督,避免个别人员任意使用权力损害学生的权益,这是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石。学籍管理制度建设要按照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梳理、修订和完善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管理制度,做到宽严相济。
首先,应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学籍管理的核心理念,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籍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学籍管理不能片面强调行政管理,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服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通过制度引导和监管,把诚信教育、劳动教育等纳入学籍管理制度之中,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必修学分,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应落实“四个回归”。学籍管理要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指导,挖掘学籍管理工作的激励功能,注重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正确引导和激励。比如通过强化学业考核来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转专业管理办法等激励性制度,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发展舞台,引导学生明确个人专业发展目标,提升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在转专业管理制度方面,要避免设置过高的门槛,建议取消对专业学习成绩方面的高要求,可以转为对学习态度、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能力的考察,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尊重学生的专业愿望,为本专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转专业开方便之门,灵活调控专业转出比例,推进跨专业选修、辅修和双学位制度改革,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发展的机会,激励学生以端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高尚的道德品质迎接新的人生。
再次,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学籍管理制度建设中要落实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可以采用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应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学籍异动的绿色通道,适当延长创新创业学生弹性学习年限制度,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对于取得不错成果的学生,学籍管理科应积极收集其创新创业方面的资料,在给予学分奖励的同时,通过评优评先等活动向其他学生宣传,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最后,要加强学籍管理的规范性建设。学籍管理制度要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指导。对于学籍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内容,要规范到位,学清楚学明白,確保执行者能够对照规定程序完成规范作业,避免出现理解偏差或无法执行的问题。比如对于转学、退学等学籍异动情况,要坚持公示制度,要求信息及时公开,主动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规范权力行使,增强学籍管理的公信力,合理维护学生的权益。
3.提升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直接关系到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妥善保存纸质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应建立统一的学籍管理平台,整合现行各个部门的资源,实现学籍统一集中化管理。学生可以自助注册学籍,进行学籍异动申请操作,管理人员可通过管理端进行监控管理。在信息化平台的支持下,可以为学籍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提供便利,并对保密性较高的信息进行备份存储。
高校应建立功能齐备、管理统一的信息化学籍管理平台,为学生和学籍管理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学生入学后,可以利用学号或校园一卡通进入学籍管理系统,按系统提示完成学籍注册,使用身份证和实时摄像、指纹验证完成身份识别。学籍异动由教务部门主导管理,其他部门辅助审核,学生可先向系统提交学籍异动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由辅助办理部门进行线上审核,提高学籍异动的办理效率。档案信息维护由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及时录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籍信息,登记各类奖惩信息,学生毕业离校统一投递到用人单位,实现学籍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更新管理认识和工作理念,以创新思维开展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以全新的视角分析学籍管理工作,找出现有模式下的问题,创新管理模式。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籍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信息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通和共享效率,打造集成化信息平台,结合本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发不同功能与模块。
综上所述,高校学籍管理是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对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提升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作为一项细致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学籍管理工作的发展完善需要高校师生上下加强重视,提高学籍管理工作在高校运行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并不断完善学籍管理制度体系,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权力行使,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引入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完善学籍管理平台功能,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林.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21):167-168
[2]刘佳.简析高校学籍档案的本质属性与管理[J]现代职业教育, 2020(14):230-231
[3]胡潇月.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现状及提升途径[J]知识经济,2020(10):160+162
[4]袁镜瑶,郝丽芳,倪维晨.“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改革与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09):14-15
[5]魏然.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籍管理的创新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1):109-110
[6]王静芳.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