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方言语料库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1-10-04巩建文
巩建文
摘要:新时代发展对高校教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在现代汉语课堂中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引入多模态的方言语料进行教学,使理论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同时扩大了学生与知识面的接触,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紧密集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关键词:现代汉语 多模态方言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H0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93-002
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是一门文科语言类的主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开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模仿苏联“现代俄语”开设的。随着语言自身发展,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不断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教材在普遍性理论框架之下的实践性训练无法满足全国各方言区的学生,因此部分学生觉得该课程乏味、无趣,导致学生对语言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一知半解,汉语应用能力提升不够显著。
为了提高现代汉语教学质量,业界一直在研究教学改革,早在上世纪末邢福义先生最早提出方言与普通话研究互证理论。他的论文“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小三角和‘三平面”提出了用普通话、方言和古汉语相互印证,强调了方言语法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以“方”证“普”的实验论证。随后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引入方言例证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教学效果得到一定提升。
多模态语料库,就是从听觉和视觉等器官感知的,以文字、图案、音乐等形态出现的有一定意义的语料集合。随着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发展,以及国家语保工程下各方言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方言可以音频、视频和纸笔记音得以活态存储。经过近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本人参加语保工程项目的经验,又将平时借助简便工具进行拍照、录音等方式积累的大量方言材料填充到方言语料库。这样方言语料素材以静态、动态图像结合起来形成了多模态的方言语料库。课堂上将多模态的方言语料引入教学,使课堂贴近了生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学效果也得到一定提升。
一、多模态方言语料库中的语音材料应用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
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21个,韵母24个,声调4个,与内蒙古学生所在地方言进行对比发现方言中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增加了。
(一)声母部分。1.舌尖前和舌尖后的区分,如知、杀、吃等,将z、c、s与zh、ch、sh的合流现象,通过一些有趣的对话和方言小品的音视频让学生从听觉感知舌尖前和舌尖后的区别,并反复训练掌握舌头运动方式。2.声母[?]的存在。如本土方言①“恩爱”②“安”③“哀”的发音,通过自我感知进行体验方言中古音的遗存。以方证古,说明邢福义教授的三角理论论证方法是切实可行而且效果极佳。3.n和l不分。插入“香菇蓝瘦”的网络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辨析“想哭”与“香菇”,“难受”与“蓝瘦”中n和l的区别,而且为后续语言学概论中“音位部分”的理解做一个铺垫。
(二)韵母部分。1.o韵母读作e,如磨、波、我等字发音,学生张嘴演练,能够感受到我方言区发音不到位的特点,从而把元音舌位图掌握透彻了。2.ian-ie的辨别,如变、别,签字和茄子,利用优酷下载绕口令,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习注意力。3.前后鼻音的辨析。如分、风、音、应,人民和春风等相成对比进行辨析。4.uang韵头省略,如创、广、慌、状、双等,这是我们地方方言中的一个极其普遍的发音特点,学生几乎都会发这个音,只是没有从理论上理解,这样的训练可以从物理力学的角度去理解,为声韵组合规律和后续语流音变的教学延展了深度。5.ou和ao的区别,如剖、谋、某、牟等,利用元音舌位图解读这两复韵母的发音原理。6.清浊音的辨识。可以将河套方言中我[v?213]、玩[v?35]等字的发音让学生感知并与普通话对比。清浊音的辨别是一个教学难点,从网络搜集影像资料上传到学习通方便学生课下回放,不断巩固深化。7.儿化韵教学。方言儿化韵和普通话儿化韵不是对等关系。如以“aaian”为韵母的音节儿化韵为er。以“uauai”为韵母的音节儿化韵为uer,视频案例以本地二人转、民歌等戏曲的歌词来感知儿化后的押韵效果并进行分析。8.古音的存在。如咬yao-niao,硬yingning。这些可以从方言数据库里搜集录音或者让学生调查家里长辈或老年人的发音进行说明,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古音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积极性。
(三)声调部分。了解入声字,如谷、百、塔、节、急、哭、拍、切、刻、六、麦、叶、月、毒、白、盒等字的方言发音,发音短促,正常音的一半就要停下来,停的时候要加一个塞音阻止继续发音。这些可以让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发音、反復对比、自我感知、自主分析,找出入声字的发音规律。
二、多模态方言语料库中的词汇材料应用到现代汉语词汇教学中
词汇是语言的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河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比观察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从结构上观察。1.圪头词比较多。①名词有:圪旦、圪里、圪老、圪坝、圪泡。②动词有:圪老、圪溜、圪挤、圪挪。③形容词有:圪休、圪弯、圪堆。2.重叠词和叠音词比较多。①名词类有如名词AA式有:碗碗、饭饭、果果。名词AAB式有:柴棍棍、毛眼眼、倒衩衩。名词ABCC式有:细麻绳绳。②叠音量词有:一把把、一伙伙、三捆捆。③叠音动词有:耍耍、藏迷迷。④叠音形容词有ABB式,甜腻腻、爽歪歪。有不BB式,如不大大、不高高、不快快。3.蒙古语借词比较多。因为河套地区历史上蒙古族是本土居民,清朝开始晋陕大量移民,所以长期以来蒙汉相融共处,语言相互影响,最有特点的就是蒙古语借入,如胡同、库伦、板、呼啦盖、到啦、淖尔、脑包等词。这些特点鲜明的词汇可以从方言调查资源手册和平时的积累以及本土戏曲二人转和一些小视频等选取出来填充到方言语料库中。对词汇结构的理论知识做到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营造幽默有趣味的课堂教学。
(二)从词义变化角度观察。河套地区使用频率最高、最具典型的词义变化的词汇有:汤水(样子)、发毛(恼怒)、毛(生气)、揎(推)、尔(丢)、寡(少)、黑眼(讨厌)、可梁(别扭)、洋误(耽搁)、下洼(贪婪)、孩(鞋)、乃(那个)等。这些词古今意义都发生了变化,在课堂上营造一定语言环境,通过短视频、图片等手段展示的同时学生都能运用河套方言进行准确的语言描写并深刻理解这些词的古今意义,做到了汉语基础知识的动态研究。
三、多模态方言语料库中的语法材料应用到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中
河套方言的语法不同于普通话的语法,这样的教学最大特点就是将语法置于真实有意义的语言环境,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只从语气词和语序方面来进行比较教学。
(一)语气词。1.“来嘞(兰)”。相当于普通话语气词“呢”,如你客哪个来嘞?(你去哪儿呢?)我回家来嘞。(我回家呢)。2.“哇”。相当于普通话“吧”或“啊”。如你再来哇!(你再来吧!)生活还好哇?(生活还好吧?)好哇!(好啊!)3.“呀”。普通话里是语气词,但在河套方言里既是语气词又是感叹词。如你去哪儿呀?(语气词),这是甚世道呀!(感叹词)4.多音节语气词。如“得来来”,气得来来、坏得来来、好得来来,相当于普通话“成这个样子或那个样子”的意思。针对这类型语气词,学生可以对自己向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录音回放,或者借助手机微信语音交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方言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活泼生动有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语序。河套方言语序与普通话基本相同,接近晋方言,但也有特殊之处。1.“才”。①可以后置。如开学三天,才。你刚来,才。②也可以独立成句。我出去了,才。(独立成句有嫌慢之意)2.“倒”。①可置于动词和形容词之后或句末。如你干完了,倒?你倒干完了?②也可以独立成句,和“才”意思一样。3.“还”①置于动词和形容词之后,也可以独立成句。如他还学习呢!他学习呢,还!你不来?还。4.“都”,可以独立成句。如甚时候了?都。我成瞎子了,都。这些语法特点需要启发学生从自己家乡方言中寻找,设立语境进行交流或者朗读,也可借助地方戏曲等视听材料让学生聆听,引发学生对该理论知识点的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多模态方言语料可以全方位揭示语音、语义和语用的全貌,应用到现代汉语教学使学生学习更直接、更形象、更生动有趣。方言语料素材例证所展示的语言演变使学生更多地去探索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这是静态理论和动态方言调查相结合的一种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教学研究方法。利用图片、音视频和传统文字书写等的多模态构建语料,使之用于教学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与汉语语言理论接触面扩大,增强了课堂互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身份角色转换的重要性,这对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方言的传承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河套方言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19286和河套学院教研课题“河套方言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TXYJY19010。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李红营.现代汉语教学转型发展路径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1):33-36
[4]語料库4.0: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其应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报2015,38(03):1-7+4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