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群体决策中的平等偏差

2021-10-04王思聪王梦笛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6期

王思聪 王梦笛

摘要:在复杂的决策环境中,群体决策因通常要优于个体决策而备受研究者关注。然而在群体决策的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功能失调行为,平等偏差即是其中一种。本文采用实验法考察领导者角色对于平等偏差的影响作用,探究在无领导者和有领导者两种条件下是否会出现平等偏差。结果表明在无领导者条件下,平等偏差是存在的;但在有领导条件下,平等偏差得到了抑制。

关键词:平等偏差;领导者角色;群体决策

中图分类号:C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89-002

日常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需要我们决策的问题。小到今天吃什么,大到国家发展战略等不一而足。随着决策环境的复杂化趋势,单人决策不再适用愈加困难的决策任务,更多的决策是由两人及以上成员构成的群体所做出。群体决策的相关研究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决策成员的增多,群体能够更充分的考虑整体的决策情境,掌握更多的决策相关知识,做出优于个体的决策。但在进行群体决策研究时也发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功能失调行为。例如,比较常见的群体极化(Lamm&Myers,1975)、群体思维(Hogg&Hains)以及Mahmoodi等(2015)首次提出的平等偏差(equalitybias)。

Mahmoodi等(2015)采用Bahrami等(2010)的双人决策实验范式,由两名被试共同构成一个双人决策团队进行研究。实验任务是判断相继呈现的两个图像中哪个包含奇异刺激。两名被试在实验过程中会很清楚地了解同伴的判断准确性。因此,如果一个团队成员的成绩比另一名成员更好,两人都会很清楚地注意到。Mahmoodi等认为成绩差的被试和成绩好的被试都会更多地采纳成绩好的成员的决策。然而实验结果显示两名被试分配给彼此的决策意见几乎相等的权重,而不管他们的能力的真正差异——即使已经通过反馈信息明确告知他们的能力差距。Mahmoodi等(2015)将这种现象称为平等偏差,即人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错误估计,认为自己表现的和同伴一样好或者一样差,倾向于将决策团队中每个成员意见视作平等的。这对于群体决策特别是成员间能力差距大时的群体决策来说是非常不利的。Mahmoodi等(2015)在后续实验中尝试加入了其他变量,比如故意操纵实验难度,使得被试间的能力差异扩大化,更加明确地反馈给两名被试他们各自的成绩,但是在这几种条件下仍出现了平等偏差。

1.研究问题

目前关于平等偏差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试图对平等偏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一些探索,弥补其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在探讨为什么人们会表现出平等偏差时,Mahmoodi等(2015)指出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人们似乎因不想承担过多的决策责任而采纳同伴的建议以分散群体决策的责任。那么当有明确的责任承担者后,平等偏差是否还会存在?所以本研究试图通过领导者角色的出现探讨是否会造成决策过程中平等偏差的变化。有研究表明仅赋予被试领导者身份就激活相应的领导者圖式,可以造成被试责任感、地位感的变化(Phillips&Lord,1982)。Epley和Caruso(2014)也指出赋予被试领导者的标签将产生两种动机:承担责任和感到自身的特权。因此,本研究通过在一种实验条件下随机赋予某名被试领导者身份来启动其相应的责任感,观察决策团队在无领导与有领导两种条件下进行决策,平等偏差出现的概率是否会有不同。研究假设如下:在有领导者的条件下,决策过程中发生平等偏差的情况会显著低于无领导者条件下。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实验在国内某高校公开招募了60名被试(女生42名,男生18名)。被试平均年龄为21.32岁。所有被试均符合实验要求的精神及生理健康状态。同性别的2名被试为一组。因此共有30组被试。所有被试均自愿参加实验,并在实验结束后得到一定的实验报酬。

2.2实验设计

实验为重复测量设计。自变量为是否有领导者(无领导者X有领导者)。并且为了平衡顺序效应,双人决策团队在无领导者条件下进行决策,也要在有领导者条件下进行决策,两种实验条件顺序随机安排。因变量为改变初始决策概率,若两名被试变化初始决策概率没有显著差异则出现了平等偏差。先前研究表明,混合性别特别尤其可能引起任务无关的性刻板行为,因此将性别作为控制变量。

2.3实验材料

领导者身份的启动:两名被试需要在无领导条件和有领导条件下要采用不同的决策角色进行决策。无领导者条件下两名被试的指导语相同,告知他们均为决策团队成员,需要共同承担决策结果责任。而在有领导者的条件下,则分别采用不同的指导语,在领导者的指导语中告知他为团队领导者,需要对决策结果负有更大的责任,下属的指导语中告知其为团队下属。

责任感知分数的测量:实验将测量被试在决策过程中对决策结果承担责任的感知,通过在每种实验条件结束后询问“相比对方,我觉得自己对决策结果付有更大的责任“这一问题来进行测量。

2.4实验任务

决策任务参考Bahrami等(2010)的双人决策实验任务。但是为了更好地考察领导者角色变化带来的影响作用,将奇异刺激判断任务变更为投资决策任务。每一轮次会呈现给被试一个虚拟的投资项目(与现实情境无关联),要求两名被试做出投资决策。被试每组需进行40个项目的投资判断。

2.5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在笔记本电脑和外接显示屏上同时呈现。共有2组模拟投资决策任务。一组先在无领导者条件下进行,一组先在有领导者条件下进行。每一个试次,两名被试首先做出个体决策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并对个体决策做出信心报告,信心水平以李克特量表7级评分量表表示。如果两人决策结果一致(两人均投资或均不投资),开始下一个试次,如果决策结果不一致(一人投资一人不投资),则重新开始这一试次的决策,直到两人达成一致决策。

3.結果与分析

3.1有无领导者条件下的责任感知分数

对两名被试在有无领导者条件下的责任感知分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3.1.

对有领导条件和无领导条件下,下属角色和领导者角色的责任感知分数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无领导条件下,两名被试的责任感知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t(58)=1.30,p>0.05;而在有领导条件下,领导者角色被试的责任感知分数显著高于下属角色的责任感知分数,t(58)=5.68,p<0.001,说明在赋予一名被试领导者角色后,这名被试的责任感显著提高,实验操作是有效的。

3.2有无领导者条件下平等偏差的分析比较

两种实验条件下(有领导、无领导)被试的改变初始决策概率的描述统计结果如表3.2所示。

对无领导条件下两名被试的改变初始决策的概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差异不显著(t(58)=0.55,p=0.585),即两名成员改变初始决策的概率不存在差异,即在无领导条件下出现了平等偏差。但是当一名被试改变为领导者角色后,其改变初始决策的概率(M=0.21)显著低于下属改变初始决策概率(M=0.78)(t(58)=11.57,p=0.000<0.001),即在有领导者条件下,领导者比下属更少地改变自己的决策,平等偏差得到了抑制。

4.讨论

在进行群体决策时,我们倾向于认为每个人在决策过程中都应得到平等的发言权。但由于平等偏差的存在,群体成员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会赋予他人意见和自己意见相同的权重而不考虑他们相对于彼此的能力。

本研究采用Bahrami(2010)的经典双人决策研究范式的变式,对决策过程中平等偏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Mahmoodi等(2015)在研究中曾指出人们表现出平等偏差可能是因为人们试图分散困难的群体决定的责任。Harvey和Fischer(1997)指出当决策特别困难(高不确定性)时,被试更有可能在他们自己的观点和他们的伙伴的观点之间交替,从而分担潜在错误的责任。在本实验中,无领导者条件下,两名被试的责任感知分数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出现了平等偏差;而在有领导者的条件下,领导者被试的责任感知分数显著高于下属被试,平等偏差现象得到减少,这可能是因为领导者的出现使责任得到了明确,防止了责任扩散的缘故。

但是本研究仅考察了领导者角色的变化对于决策过程中平等偏差的影响,主要探究当出现决策不一致时,被试会怎样权衡各自意见进行改变,并没有考虑到领导者的出现对于集体绩效的影响。而有领导者出现的条件下,有效抑制了平等偏差,但是这种随机方式选取产生了领导者的条件和无领导者条件下的集体绩效进行比较是得到了提高还是造成了降低也需要以后的研究进行探讨。

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平等偏差在社会决策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但是领导者角色的出现会影响平等偏差。在无领导者条件下,平等偏差依然存在;但在有领导条件下,平等偏差得到了抑制。

参考文献:

[1]Bahrami,B., Olsen,K.,Latham,P.E., Roepstorff, A.,Rees,G.,&Frith.C. D. (2010).Science,329, 1081-1085

[2]Ehrmann,J.R.,&Stinson,B.L.(1999).Joint fact-findingandtheuseoftechnicalexperts.InL. Susskind,S.McKearnan,&J.Thomas-Larmer(Eds.), Theconsensusbuildinghandbook:Acomprehensive guidetoreachingagreement(pp.375–401)

[3]Epley,N.,&Caruso,E.M.(2004).Egocentric ethics.SocialJusticeResearch,17,171-187

Lamm,H&Myers,D. G.&.(1975).The polarizingeffectofgroupdiscussion.American Scientist.63(3):297–303

[4]Mahmoodi,A.,Bang,D.,Olsen,K.,Zhao,Y. A.,Shi,Z.,Broberg,K.,&Bahrami,B.(2015). Equalitybiasimpairscollectivedecisionmakingacross cultures.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 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112,3835–3840

[5]Harvey,N.,&Fischer,I.(1997).Takingadvice: Acceptinghelp,improvingjudgment,andsharing responsibility.OrganizationBehaviorandHuman DecisionMaking,70(2),117–133

[6]Hogg,M.A.,&Hains,S.C.(1998).Friendshipand groupidentification:anewlookattheroleof cohesivenessingroupthink.EuropeanJournalofSocial Psychology,28(3),323-341

[7]Mahmoodi,A.,Bang,D.,Olsen,K.,Zhao,A., Shi,zhenhao,Broberg,K.,Safavi,S.,Hertz,U.,&Kyriakopoulou,K. (2016).Socialinfluenceprotects collectivedecisionmakingfromequalitybias.Journal ofExperimentalPsychology:HumanPerceptionand Performance,42(2),164-172

[8]Moussa?d,M.,K?mmer,J.E.,Analytis,P.P.,& Neth,H. (2013).SocialInfluenceandtheCollective DynamicsofOpinionFormation.PLOSOne,8(11), e78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