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行业:大热在即,冷静则赢
2021-10-04费彤
费彤
2020年我国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已达122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近10%,百万亿规模的资产管理市场中,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私募、互联网等各路资金竞相施为。在火热的市场形势中,冷静思索“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如何精准投放到有前景的行业”是必然之举,因而,“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有条件沿着更为规范化、智能化和普惠化的方向发展下去。”
百万亿市场的大时代
资产管理是否离普通民众很远?对此业界人士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资产管理行业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金融业态之一,正如中国工商银行高级业务总监王百荣所说的,“近十年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蓬勃发展,在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完善金融市场建设、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深入到经济增长、金融创新、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是整个金融体系不断克服不同阶段困难的成果。我国资管市场经历了2012年至2016年的“泛资管阶段”与2017年至2020年的“回归本源阶段”,如今正结合資管新规的落地情况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2021年作为资管新规3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跨行业、跨领域、跨机构融合协作成为重要趋势。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资管行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投资发展潜力。
当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倒计时,资管行业“外部严监管、内部强转型”的态势未变,资管新规影响日益显现、金融市场改革全面深化、居民资产配置需求不断释放等因素推动了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大发展。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明确指出,“在这样一个新的经济环境和新的制度环境下,对于参与的各个市场主体来说,资产管理市场的玩法会变得不一样。最根本性的变化是资产管理产品必须形成清晰的市场化定价原则,打破刚性兑付,并净值化计价。随着这些新规则的落实,以后绝大部分的产品都可能必须要遵守市值计价原则,成本法的产品仅可以在非常严格的限定条件下存在。”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股票市场和第二大债券市场,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资管机构进入全球前20。处在重要转型期和战略机遇期的资管行业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前行,中国金融学会执行副会长吴晓灵认为,“未来资产管理改革的方向,在于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与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需要相互推动,尤其是在我国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的背景下,有必要借鉴全球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历程中的有益经验,深化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化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进而为实体经济发展添加助力。”她给出的建议包括,“优化影子银行治理方案,实现业务规范转型的平稳过渡;深化监管改革,构建与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补齐各项短板,推动资产管理业务上下游全链条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道富也表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处在转型的关键期,行业大部分还处在深耕客户存量转化的平稳增长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将迎来快速增长。而且行业供给出现了分层和错位的竞争格局,资管新规后转向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同时科技赋能和资源整合的力度也越来越大。行业总体呈现转型、分化和分层特征。”
绿色权重,数字为辅
业界普遍认为,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方面资管行业最具金融创新活力与发展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张承惠认为未来资管行业将加速布局双碳主题,绿色资管产品将越来越丰富。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当前备受关注的三大长期风险(人口老龄化、自然资源缺乏、气候变化)均与气候和环境相关,越来越多的发达经济体通过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建设,拓宽绿色技术企业融资渠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面对内部转型压力增大和外部低碳经济加速,以创新产品和服务助力碳中和,绿色资管行业将迎来历史性机遇。”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汤晓东则指出了国际资本青睐该领域的原因,“绿色金融这一结构性趋势正在全球加速,中国承诺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不仅将带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同时也为更多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空间,这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也将更具吸引力。”
此外,在资产管理领域,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化转型渐成趋势,资管行业的数据化、智能化逐渐普及,数字化进程成为资管行业提升服务效能、拓展服务覆盖面的重要推动力,打造科技资管成为行业的一致行动。
不过,通联数据董事长肖风提出了AI+资管算法背后潜在的两大风险,“就单家机构而言,存在过度相信算法而致巨额亏损的风险。从多家机构来说,依赖相同算法或可导致同方向的买入或卖出,加剧市场波动。”他更倾向于把AI视为辅助人类决策更高效的帮手,“无论AI如何发展,其终究无法取代人类独立进行投资管理。首先,AI完全取代主观基本面分析的可能性极低。其次,即使将来AI可用于基本面分析,其算法推导前的情境假设需要人工输入,得出结果后是否采信也由人工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