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富汗为何会成为“帝国坟场”?

2021-10-02田光强

军事文摘 2021年10期
关键词:坟场部族势力

田光强

地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阿富汗为何屡屡成为帝国折戟沉沙的“坟场”,成为历史学家和新闻记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着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败走阿富汗,这一话题再次成为热点。

阿富汗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地缘政治位置至为重要,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阿富汗也就成为帝国以及周边邻国觊觎的目标,从而使其成为帝国博弈的竞技场。这一方面导致阿富汗遭受到外部势力的屡次入侵、多灾多难,另一方面则使阿富汗能够有效利用帝国之间的博弈,借助帝国之间的矛盾、合纵连横、借力打力,减轻阿富汗承受的外部压力,为其独立争取了战略空间。

阿富汗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地缘政治位置至为重要

由于担心俄国在中亚和西亚影响力的扩张,英国先后发起了两次英国-阿富汗战争,实质是英国与沙俄争夺中亚控制权的“大博弈”

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开始觊觎并酝酿侵略阿富汗之际,沙俄也试图侵占阿富汗,扩大自身的领土版图。这就导致英国和沙俄在阿富汗上演了“大博弈”。虽然沙俄尽量避免与英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是其暗中支持也为阿富汗打败英国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0世纪70年代,正值冷战激烈时期,前苏联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四面出击、扩展势力范围,而美国此时则处于下风。为了遏制苏联,美国开始扶植第三世界国家的反苏势力。而遭受前苏联入侵的阿富汗则成为美国重点关注的国家。因此,美国通过巴基斯坦等国家向在阿富汗抗击苏军的军事力量提供各方面支持,使前苏联深陷战争泥潭之中,最终被迫从阿富汗撤军。作为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利用军事优势轻易地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并一手扶植新政府上台。但是由于阿富汗塔利班借助地理优势,利用地区国家之间的矛盾,蛰伏山区、伺机发动对美国驻军的游击战,使其遭受重大损失。

本文尝试着重从外部、内部两个层面分析阿富汗成为“帝国坟场”的主要原因。

外部层面的因素

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的阿富汗,地缘政治位置至为重要,因此成为诸多帝国和大国垂涎觊觎的目标。历史上,阿富汗屡遭外敌入侵,可谓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是实力羸弱的阿富汗并没有成为帝国肆意蹂躏的治下之物,却成为诸多帝国惨遭失败的“坟场”。作为侵略战争的始作俑者,帝国在阿富汗的失败与其战略、政策、手段是密不可分的。

战略资源与战略目标间的失衡。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其名著《大国的兴衰》中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导致帝国衰落甚至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战线过长,从而导致战略资源与战略目标之间的失衡。入侵阿富汗的帝国同样受困于这一战略难题。由于帝国的战略目标是跨区域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而其战略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导致帝国需要根据战略重要性对目标进行排序,并据此分配现有的战略资源。虽然阿富汗地处重要的地缘政治位置,但是其在帝国的整体战略规划、部署、实施中只占据次要地位。帝国投入阿富汗的战略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其在阿富汗承受战略资源消耗的能力和忍耐度也是有限的。因此,随着在阿富汗遭遇顽强抵抗、迟迟无法取得进展,而且战略资源消耗日益增加,成为其难以负担的包袱,帝国为了更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并节省有限的战略资源,势必会从阿富汗抽身而出。

无法建立起真正有效的统治。帝国屡屡入侵阿富汗是为其整体战略服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将阿富汗这一占据至为重要地缘政治位置的国家纳入其势力范围,从而帮助其在地缘政治博弈之中获得优势地位。帝国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其自身或者“代理人”能够在阿富汗建立起真正有效的统治。但是由于历史传统、民族关系、宗教文化等因素,阿富汗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多发、纷争不断。这就导致帝国或者其扶植的“代理人”在短期内很难理顺阿富汗的内部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的统治。因此,帝国或者其扶植的“代理人”只能控制大城市,而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则缺乏控制力。

“分而治之”政策的副作用。由于帝国的战略目标过多,而战略资源则相对有限。因此,为了缓解这种战略困境,帝国一方面采取“以战养战”的策略,加大对于殖民地的资源掠夺;另一方面则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利用殖民地内部的宗教、文化、民族等矛盾、煽动冲突,从而达到其“以夷制夷”的险恶用心。前苏联就妄图利用阿富汗内部的世俗势力打压宗教势力,而美国政府则利用北方联盟打击阿富汗塔利班。虽然帝国的“分而治之”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它却激化了阿富汗内部的原有矛盾,加深对于帝国势力或者其扶植的“代理人”的怨恨,从而最终使其自食恶果。

歷经不同帝国的多次统治,加上英俄扩张时带来的人口流动,阿富汗如今形成了高度碎片化的民族和宗教格局

帝国或者其扶植的”代理人”只能控制大城市,而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则缺乏控制力

内部层面的因素

阿富汗虽然屡遭帝国入侵,但是却并没有沦为帝国的殖民地,反而导致其遭遇惨败。究其原因,除了阿富汗人民对独立的强烈追求和历史传统,还与阿富汗的地形地貌、治理模式、民族关系等因素分不开。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具有易守难攻的优势。帝国征服阿富汗首先是军事征服,但是阿富汗的地形特点却让入侵的帝国军队遭受当头棒喝。阿富汗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以山地高原为主,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斜贯西南。阿富汗多山的地形导致入侵的军队无法开展大规模的阵地作战,严重限制了其军事优势的发挥。而阿富汗本地反抗力量则可借助地形优势,对入侵的敌人展开游击战,从而有效地消耗其军事力量。与此同时,地形也限制了帝国力量向阿富汗全国尤其是农村和山区进行投射,而只局限在大城市和平原地区,从而无法全面控制阿富汗。

阿富汗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部族势力强大,外来势力难以真正控制。根据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的经典定义,阿富汗从古到今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国家。由于地形特点、文化传统、历史进程等因素,阿富汗内部的部族势力十分强大,远远强过阿富汗政府。阿富汗的社会生活与部族密不可分,需要依靠其维系运作。这就导致阿富汗社会内部的分裂局面。阿富汗的开国国王艾哈迈德就承认,他所领导的阿富汗就是由大家族组成的,每个大家族都认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国王更像是部族联盟的召集人,无权指挥各部族,而只能采取协商的办法。阿富汗社会的这种特点导致外来势力很难渗透进部族之中,各部族对于外来干涉则非常抵触,从而导致帝国无法实现对阿富汗的真正控制。

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导致阿富汗难以驾驭。阿富汗是多民族国家,拥有20多个民族,其中普什图族是第一大民族,约占阿富汗总人口的40%,塔吉克族位居第二位,约占25%。由于历史恩怨、文化差异、现实利益等因素,阿富汗内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之间的分歧矛盾严重,从而使阿富汗呈现出分裂的局面。面对如此复杂的民族关系,入侵的帝国很难获得各民族的一致支持,反而可能成为民族矛盾的目标。而帝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则会加深阿富汗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从而招致各民族的共同抵制和激烈反抗。

随着美国狼狈败走、阿富汗政府轰然倒台、塔利班重新执政,有关阿富汗是“帝国坟场”的历史预言再次应验。而塔利班建立的新政府未来走向仍有待观望。

責任编辑:陈晓芳

猜你喜欢

坟场部族势力
UP!00后新势力
部落里的秘密
单车“坟场”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最大坟场
楚汉争霸
冬日“水润”新势力
论捺钵制度及其对辽代经济领域的影响
真话还是假话
拜伦奇部族的神奇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