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生美术教育浅论

2021-10-01文政

高考·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摘 要:在当今的中学教育中,大多课程的教化倾向于迎合直接目标的需求----升学。审美因其散漫于文化课程之中而衰亡,美术课程则被合理化的处理到“让一切浅薄的理解力均能接受”的程度而贫困化,因此美术课程的形式也就变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1]。而国家和社会对学生审美的要求却一再的在提高,站在一线的美术老师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时也就变得尤为艰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学美术如何不被贫困化、边缘化,利用怎样的表现载体来让学生们热爱美术、重视美术,从而实现美育目标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整体社会;社会信息文化;信息技术

中学美术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一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让中学美术教育跟整体社会信息必然的联系在一起。当今时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正经历着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的时代,信息文化和技术全面进入人类活动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当中[2]。在信息与图像交互中,学生们可以把对美术抽象思维能力和切身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促进科学和人文的直接结合,促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快速消化。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能更快的提高获取美育知识的效率,从而强烈冲击和改变学生们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改变了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和方法。

社会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在中的价值体现可分为:本质价值和工具价值。前者主要是活动本身的性质评定,社会信息技术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价值十分强调信息技术对美术认知的独特贡献,而这种贡献是其他文化、技术活动所难以提供的。后者则主要着眼于其作为工具的职能性,它在加速促进整体社会交流、民族文化沟通与了解,对中学生审美品德和知识技能修养的提高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上都发挥了重要意义。同时,它还能加速推动美育成果转化使美育发挥出德育、智育难以发挥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信息技术在中学美术教学内容中的重要性

中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基本上与美育的价值是一致的。它们之间主要的判别是在量上而非在质上体现出来。因此中学美术教育于美育价值体现也理当是相辅一致了。所以中学美术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视觉观察、判断、表现和鉴赏等综合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量才行,而一定量的积累必须要求一定的时间保障。在中学以升学率为导向的现实情况下,时间必定有限,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重要的美育工作,这使得一线的美术老师只能向效率要成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人类正经历着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的时代,这都是人类不满足现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人类要具备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就必须终生学习。针对人生的有限性和知识增长的无限性这一矛盾,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美育者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然而作为教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让学生获得较强的自学能力比教会他们许多具体知识更为重要,正所谓“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课程的安排中要坚持采用较为灵活,偏重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学,调动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引导他们掌握知识方法,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中学美术课程中涉及的各个模块课程内容通过社会信息技术向社会具体呈现,这样能够非常好的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亲身或虚拟的感触作品的魅力,进而更深层次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这样的主动性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想要在社会生活中看什么,怎么看,然后明确地画什么或者创作什么,进而展开以观察与形象思维为重的艺术史跟造型方法研究。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达到如下几点要求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1.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转化为虚拟的符号形象语言;

2.通过各种不同的“看”来获取新的视觉形象;

3.通过不同的范围利用专门的信息技术去捕捉形象语言;

4.在观察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造型輸出;

5.观察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二、社会信息技术促成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活泼新颖的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化的教学手段,能有效的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特长,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某些教材进行增减,优化教学内容,发挥其优势。从二维空间转移到三维空间,从室内转移到室外,从现实移到虚拟,鼓励学生从身边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在普通高中课程标注实验教科书的美术鉴赏书本中就提到了鉴赏一词的基本含义:“鉴别(或‘鉴定’)”和“欣赏”。“鉴别”是指美术作品的真假、创作年代、艺术质量的高低的识别与确定,或者是对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的分析与评价③。美术鉴别的实施是在社会实践和考察中进行的,所以学校应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接触作品,现实接触不到的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虚拟中完成,从而实现能动性的观察作品、鉴别作品。例如,高中鉴赏课程中的《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一课应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感受与山水之间;《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和《疑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这几课也应带学生走进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故宫等地进行研究性的学习等等。但是现实条件完全不允许,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VR或全息投影进行虚拟的交互学习,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进而深层次地进行研究性学习。

三、社会信息时代下的中学美术教育发展未来

在信息通信技术愈加成熟、完善的今天,中学美术教育也更趋多元化及注重与其他它知识教育的有机融会;并且越来越随着时代经济、信息、科学等方面对其深层的影响与介入,美术教育开始更加关注到与社会各方面意识形态和各行业知识的交流与实践。在当下这个汇融百川的高节奏、大容量的社会体系里,任何一门知识文化及其教育要获得更新发展,均必须立足时代要求:宽容与深思,扬弃传统,大胆求进。作为美术文化的热求者和美术基础教育的传导者,自当于沧海一粟的微小平凡中,全心竭力地为此一生奋志不懈。

在当代流媒体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学习美术的场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他们除了在课堂中学习美术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流媒体和论坛中都能接触美术。动漫、广告、交互设计、VR等成为学生喜爱的美术门类,而对现实生活中的经典绘画、雕塑作品越来越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但是学校美术教育的内容不能只为了学生的兴趣来设定,更重要的是要根据美术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提高主动学历能力,大力倡导研究学习。因此学校美术教育应该打破学校教育的常规手法,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社会和网络资源,让学生去接触经典作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能跟经典进行“对话”,进而强化经典的意义。因为经典美术作品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其在中学美术教育重要内容的地位是不容动摇的。并且正因为在日常教学中,难以接触到这些经典美术作品,就更需要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让对接上社会和网络资源使学生了解其价值。当然,在进行中学美术教学活动时,需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由校园走出到社会,从现实走进虚拟,以社会环境中的流行图像,以网络中的热点图形作为切入点,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再进入传统经典美术作品的学习中等等。总之,引导学生喜爱、理解经典美术作品,并指导他们学会欣赏的方法,使他们深刻认识经典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永恒及不可估量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是当代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学校美术教育迎来了春天。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美育的指导意见》以后,教育部启动了从高考一直到幼儿园的自上而下的全国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伴随着这场改革,学校对美术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为中学美育工作明确了方向,这是一场国民教育全阶段的深化改革,这是美育方针第一次跃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中学美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模块课,已列为中学生的必修课和选择性必须课,这些课程的开设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将社会信息技术直接引申于中学美术教育,其意义是深远的。首先,将每一位学生比喻为每个网眼里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像多得数不胜数的互相辉映的宝石那样,所有学生形成了一个反射与被反射的互联关系。其次,将教师也比喻为网眼里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教师与学生是互联身份并互为因果关系。教师不仅发出光芒,也努力使自己反射他人之光。社会信息技术与后现代教学法是相通的,一方面,承认师生之间深刻的互联性以及社会与师生之间深刻的互联性;另一方面,在这种交互影响下所形成的全面的社会信息文化背景是不容忽视的。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展现创造未来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美术学习成果、生活领悟置于社会信息文化时代背景中去解读,这正是当代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未来的中学美术教育发展应多点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社会大文化的环境下充分利用好各种信息技术尽情地进行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进而达到深层次地研究性学习。学习正是生命的本质所在,以往的教育被“知识授受”的“死”程式所主宰,教学环境也被“教条化”,教学形式少儿单一。解放学生和解放人的历史要求,呼吁我们把“生机的校园或学习活动的校园”还给教育、课程与教学,让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身的“成人”的需要和“发展”的本质[1]。

结束语

社会信息技术对于中学美术教育而言,改变了知识传播的形式,加强了社会、家庭、老师、学生之间的联系,拓展了国家制定美育政策的思维,推动了教育改革向深层次的进行;使美育成果的转化变得更为便捷,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了解经典美术作品,推动了整个社会对美育认识的提升。同时信息技术是中学美术教育发展未来的动能之一,其能够充分激发老师的育人潜能,在原有基础上丰富自身的知识,创新教学模式,让老师充分发挥教学的激情。另外,信息技术让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播速度便捷化,接受美育知识的类型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审美的丰富与升华。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雅思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32

[2]赵婧姝,《美术文献》,湖北美术出版社,2020.01,112探究视觉影像艺术设计对新媒体发展的影像。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人民教育出版社,前言

[4][德]费尔曼著、李建鸣,生命哲学,华夏出版社2000版,9

作者简介:文政(1984-),男,汉族,籍贯湖南武冈,硕士,高中美术教师,现职称:高中美术一级,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教学、漆画。

该论文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2018年度重点项目《以信息技術推动高中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18442001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深度融合初探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素养提升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活动的整合运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