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碳金融:金融如何支持碳中和

2021-10-01王广宇

财经 2021年20期
关键词:转型金融绿色

碳中和是一个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大趋势,其中也包括金融业。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中,我们应同时战略研判如何支持绿色转型的路径——结合当前实践,金融支持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主要有三个作用域:绿色金融、碳金融以及转型金融。

零碳金融:服务实体、支持转型

碳中和实现的最终路径,必须靠政策、技术和市场三者合力: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科研部门提供创新技术突破,企业家提供商业开拓与应用——金融部门及其零碳转型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伴随并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绿色金融的核心是金融机构借助成熟的金融工具,为绿色产业提供金融推动力,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品种。中国监管部门近年出台了多项制度,绿色金融发展很迅速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质量与收益衡量模糊,二是总体规模受限。在实务中如何界定绿色产业和绿色客户(绿不绿)?如何做准确的绿色评级(有多绿)?是否所有的绿色企业都可持续(绿多久)?而绿色金融的收益和成本估算还比较粗浅。截至2020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占银行贷款总额的5%左右;绿色债券发展迅速但比重也很低,2020年国内共有153个主体发行了218只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金额2221.61亿元,约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11.9%,但只占同期中国债券余额不到1%。

碳金融主要指与碳排放权交易有关的金融市场业务。当前各界对碳金融问题比较重视,碳权、碳汇、碳配额等专业讨论热火朝天。中国在多年试点基础上设计推出了全国碳金融市场,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安排。《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交易模式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的模式,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北京、上海、武汉同时鸣锣,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000余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从配额分配、纳入行业和排放核算方法,到交易方式、交易规则等设定,再到减排项目抵消机制、处罚机制等监管方法,试点地区碳交易近十年的探索,为全国碳市场上线积累了宝贵经验。除排放权交易之外,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碳金融衍生品、期货、质押融资领域中都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新金融工具。

转型金融则是碳中和目标下金融业界面对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当前业界对何谓“转型金融”还未达成一致,总的来说,转型金融就是为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支持清潔高效的能源科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金融市场应对做出的主体业务调整。

换言之,为实现碳中和,并非只有将资金投向清洁能源和低碳产业的“绿色金融”“碳金融”才独有价值,金融业面对的整体挑战是,社会广泛存在的大量的传统型、非清洁、非绿色、中高碳,但正在转向脱碳和可持续的产业,金融市场与机构该做什么?除了扩大绿色金融份额之外,面对灰色或棕色(非绿)产业,金融的业务和服务部门应不应转变,该如何调整?答案其实非常清楚。

相比绿色金融和碳金融,转型金融面临的挑战众多、规模宏大、压力巨大。本质上,转型金融是金融市场主体,针对气候变化提供的所有能减少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动调整性的主营业务行为,主要体现为直接融资部门的绿色权益导向的零碳投资行为,和间接融资部门的有减碳脱碳导向的可持续金融服务(可持续信贷及其他金融工具)。

转型金融的覆盖面广、作用周期长、实施难度大,也正因如此才凸显其重要。2020年全球排放约510亿吨准二氧化碳,工业(钢铁、水泥、塑料等)占31%,电力占27%,农业占19%,交通占16%,居住(温度调节)占7%,绝大多数是传统型非绿色产业的排放,如何对其提供零碳投资和可持续信贷,促进非绿色产业的“洗绿”“漂绿”“染绿”,最终扩大绿色经济的份额。

碳金融:创新减排、前路可期

碳金融主要指与碳排放权交易有关的金融业务,处于法律体系和政策所逐步实现的市场创新设计。依据2021年2月开始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是指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而碳排放额度是碳排放权的载体,企业可在碳市场中自由交易、转让持有的多余配额并获得一定收益,投资者也可按规定参与碳排放权的买卖交易。广义的碳排放权包括“碳配额”和“碳信用”:在碳排放配额机制中,政府通过设定上限直接约束重点企业排放额,目标是减少其排放总量;在碳信用机制中,政府允许企业基于减排或者创造减少温室气体的项目,从而生成减排量核证,抵消碳排放配额。后者的典型应用是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2020年国际航空碳抵消与减排计划宣布可用CCER进行抵消,为CCER接轨国际提供了契机。

碳金融可以分成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指政府与重点排放单位之间的交易,二级市场是指重点排放单位之间或其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易。目前,一级市场碳排放的配额是由政府免费发放的,碳定价的机制体现在二级市场。2011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等8个地区已陆续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2020年交易量16亿元,流动性不足导致市场成交价波动大、远低于资产合理价值,交易总量也远远达不到可以降低排放成本的减排要求。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市场开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首月交易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702.6万吨,累计成交额3.55亿元。

《零碳金融》。王广宇著。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

碳金融的发展,将通过市场价格信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碳金融市场展现的碳价高低,引导企业顺应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在发展当中占得有利先机。碳市场的发展,下一步首先不仅要为重点企业确定排放配额,而且要建立排放源可追溯的机制。

猜你喜欢

转型金融绿色
绿色低碳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转型
沣芝转型记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